【億邦動力訊】3月13日消息,昨日,成都海關發布最新的四川外貿進出口運行情況顯示,今年1-2月四川實現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978億元,進出口規模位列全國第10,較去年同期增長8.3%,其中成都實現進出口值867.2億元,同比增長13.1%,佔全省外貿比重88.7%。四川、成都外貿同比增速均高於同期全國整體水平,呈現出逆勢增長運行態勢。
那麼,四川和成都外貿運行為何能夠實現逆勢增長?成都海關統計處處長潘旭東分析認為,推動四川外貿逆勢增長的主要因素有兩方面,一是電子信息等產業集聚效應進一步凸顯,二是龍頭企業產能繼續釋放。他表示,今年前2個月,成都高新綜合保稅區實現進出口672.7億元,在全國綜保區中排名第1,同比增長19.7%,佔四川外貿進出口的比重達68.8%。
除了外貿增速較快、比重提升外,成都外貿運行還呈現出了三個特點,「一是成都的加工貿易快速增長且佔比快速提升,二是成都的『一帶一路』外貿繼續保持了良好的增長態勢,三是部分商品增勢良好。」
當然,外貿逆勢增長也離不開物流通道支撐。「國際物流運輸、通關監管效率,是外貿進出口業務中最為關鍵的兩大因素。」成都蓉匯全球購供應鏈公司總經理孫越稱,今年前2個月,成都航空口岸、鐵路口岸的國際物流運輸通道均較為暢通,同時實施「零延時」高效通關服務也保障了進出口貨物暢通。
作為歐亞大陸橋,成都克服疫情對亞蓉歐班列開行計劃和組織發運的不利影響,中歐班列在全國率先恢復常態化運行,開行量和境外訂單逆勢增長。來自成都國際鐵路港的數據顯示,1-2月中歐班列(成都)開行量為267列,同比增長88%;貨量累計19.89萬噸,同比增長250.4%。貨物種類涵蓋液晶電視接收機、筆記本電腦、汽車整車、鋅精礦、菜籽油等。
與此同時,跨境電商也成為引領成都外貿增長新引擎。
「乾盛數貿」是成都全球跨境電商服務資源中心入駐企業,創新實踐「鐵海聯運」模式,打通了澳洲——欽州——成都的海鐵聯運國際路線。首批6萬罐奶粉於1月20日從澳洲墨爾本出發,30天到達成都青白江港口完成報關入倉,物流成本比原有空運方式降低3倍以上。
今年1-2月,面對疫情影響,成都跨境電商綜試區各類企業及機構共同協作,在全球範圍迅速組織物資採購,「閃電採購、閃電清關」。到目前為止,成都主要依託跨境電商企業從東南亞、歐美、澳洲、非洲等地二十餘個國家進口併到貨的應急物資共計5205萬餘件,包括口罩4859萬餘只、護目鏡9萬餘副、防護服25萬餘件、醫用面罩3萬餘件、手套252萬餘件、其他醫療物資55萬餘件。
據了解,成都全球跨境電商服務資源中心通過網絡遠程招商、線上簽約等方式,吸引近百家國內外優質跨境電商企業關注,實現新入駐籤約近10家,預計今年將實現100家跨境電商服務企業入駐;成都市跨境電商協會利用網絡直播方式,組織開展了10餘場在線培訓,內容涵蓋金融支持、電商運營、數據分析、海外稅務等內容;投資5億的「四川·成都『電商直播產業園』」項目,通過「網上簽約」落地雙流。另外,武侯區運用視頻會議+網絡直播的方式,屏端「對話」高能級500強,34家企業和機構在線參與,近10萬名客商和網友「圍觀」,共計籤約項目13個,協議引資118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