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動漫只是屬於兒童的福利,其實不然,譬如我們看的很多美國動漫日本動漫其實他的定位就是屬於老少皆宜,再來說一個最近火爆的動漫《哪吒之魔童降世》,這部動漫確實打動了很多成年人!可以說,你作為父母的身份去看了體味了,就不難理解為啥票房如此之高——只有成人才能真正懂其中的酸爽滋味!
而談到日本動漫那麼始終繞不開宮崎駿這個大師級人物,這個人物現在處於這樣一個地位,譬如你打籃球,那麼「你就是下一個姚明」;你要是學田徑,那麼「你就是下一個劉翔」,你要是網紅臉,那麼「你就是下一個Angelababy",你要是耍帥「你就是下一個吳彥祖」。而島國日本的動漫作品的導演同樣喜歡與他扯上關係,片子出來之前總得宣傳一番「下一個宮崎駿」,最近2016年日本的火爆動漫《你的名字》的導演新城海同樣被如此讚譽。
關於宮崎駿的電影如何深入人心,其實我們可以從其個人經歷了解一番。
宮崎駿早期出生在一個日本工人家庭,他的家族是經營飛機工廠的,屬於二戰後日本的軍工產業,所以他的幼年生活還能自由自在,其對於工廠飛機圖紙也相當感興趣這也培養了他繪畫的天分。同時這些大家族式的生活經歷以及特權模式不禁引發了他對於人性的思考,影響了他以後的創作風格。在大學時期宮崎駿進入了兒童文學研究會,研究了大量的兒童文學也知道了兒童們的興趣所在,另外他利用這些時間創作了大量的漫畫,也曾向雜誌社投稿。大學時期,與資本主義不同的社會主義文化的流行也同樣讓其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雖然後來蘇聯的解體讓這種思想有些鬆動,但是其對於勞動者與革命者的肯定立場一直沒變。這些早期的經歷無疑奠定了其後來動漫作品的思想文化底蘊。
工作時期,由於宮崎駿不是家裡的長子,因此可以自由選擇職業,60年代初期,年僅22歲的宮崎駿進入日本著名的老牌東映動畫公司,從事動畫師的工作。提到這個公司就不得不說:早在80年代初,中日開始友好邦交不久,我國便已經開始引進日本動畫電影,而首先得到批准引進的就是「東映動畫」的動畫。在其中宮崎駿得到了很多動畫大師的指導,也有無數次的動畫設計製作的實踐,而且由於宮崎駿在工作中起了很大作用,大家為他發明了一個職位:場面設計。這也是現在動漫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職能。1968年,宮崎駿參與《穿長靴的貓》的動畫製作,擔任場面設計的職務 。1969年,他開始在報紙上以秋津三朗的筆名連載短篇漫畫《沙漠之民》。這是後來《風之谷》的一點原型 。
70年度初期,宮崎駿在完成《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盜》後離開東映動畫公司,並首次出國旅行到了蘇格蘭這個滿是鄉村田園風格的歐洲傳統地區,而且這些鄉村田園風光結合日本本土村鎮風貌多次出現在其後來的作品之中,歸國後不久宮崎駿與知名大導高田勳創作了大量作品,其中著名的《熊貓家族》,該作品首次以描繪日常生活為主,是高田勳以後的新風格的第一次嘗試,我們不難發現宮崎駿的後來作品這種田園風情也融入其中。
後來的70年代中期,宮崎駿與高田勳等人轉到了新的公司Zuiyou映像,在其中首次擔任動畫電影的監督工作。80年代的初期創辦吉卜力工作室,開始了我們口熟能詳的首部電影《風之谷》的創作,也是其首次擔任大導演。從其後的80年代後期我們陸續看到了一大批膾炙人口的作品的上映:《天空之城》《龍貓》《魔女宅急便》《紅豬》《側耳傾聽》《幽靈公主》。
在2001年蟄伏了4年的宮崎駿執導的動畫電影《千與千尋》一出便囊括了不少國際大獎,更是獲得了奧斯卡金像金最佳動畫長片的殊榮,這部轟動全球的動畫傳達的思想更是眾口莫一,大家有空可以去細細體會。此時宮崎駿已經到了「60知天命」的年紀,便有隱退的打算。不過隨著我們國家人民群眾更多的喜歡到電影院看電影潮流的興起,我們有幸在2008年再次看到了《懸崖上的金魚姬》這部以圍繞著一個5歲的男孩宗介與想要成為人類的金魚公主「波妞」的感情故事,使得他在動畫界再一次得到了肯定電影,宮崎駿以其不朽的魅力在我們這一代年輕人中再次掀起了一股動漫電影熱潮。
2014年11月,宮崎駿獲第87屆奧斯卡金像獎終身成就獎。這一個已經74的老頭子,充滿著童真童趣的溫馨人物,一個對動漫製作執著一生並為之奉獻的大人物,他的作品滿足了我們對美好童年的所有想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