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段宏剛
我們在欣賞世界著名油畫作品或雕塑作品時,會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凡是跟人體藝術有關的作品,在向外介紹時,若涉及到人物隱私部位,往往會打上馬賽克,這些馬賽克猶如一塊傷疤,無形之中讓精美絕倫的藝術作品黯然失色。
給名作打上馬賽克究竟有沒有必要?是不是矯枉過正?這個問題相當有探討價值。在我們的文化語境下,面對此情此景,支持方和反對方給出的理由,聽起來都有可取之處。
支持方認為:人體藝術跟人們現在倡導的「穿衣文明」格格不入,以赤身裸體作為創作素材,看起來傷風敗俗,很不雅觀,甚至很多人戴著有色眼鏡,把人體藝術當作「黃圖」來看。因此,用馬賽克遮擋它很有必要,免得讓人胡思亂想、節外生枝。
反對方認為:人體藝術只是以人體作為審美對象,來展現自然美和真實美罷了,因為世上找不出比人體更完美的物象。若打上馬賽克,豈不是遮擋了完整的藝術形象,等於抹殺了觀者欣賞藝術的權利。
從藝術審美的本質來看,人體確實符合「黃金分割法」,並且體現出對稱之美。更重要的是,通過藝術家的精心創作,通過線條、造型、色彩的渲染,男性人體能體現出陽剛美、健壯美,並表現出男人堅韌頑強的內在精神。女性人體可以把女性婀娜多姿的體態,凹凸有致的身材,柔情似水的性情,都表現得恰到好處。如果給人體藝術打上馬賽克,就是對藝術的不尊重,對美的否認。
從人性的本質來看,人們對越想得不到的東西就越想得到,越是看不到的東西就越想看到,經過馬賽克遮掩的東西,反而更能激發觀者的窺探欲。面對一幅人體藝術,一千個人裡邊肯定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發出什麼聲音的都有。
所以,對於人體藝術,如果堂堂正正擺出來,引導觀者去理解它、認識它,讓觀者看清人體藝術的真相,欣賞到人體藝術的價值,反而更好一些。如果一刀切地遮遮掩掩,反而會讓更多人起疑心。就像面對洪水,疏通比截流的效果好很多。
藝術作品來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是人類精神文明的結晶,具有鮮明的審美作用和教化作用,它的存在對於整個人類來說,是善莫大焉的事情,人們從藝術作品中可以感受到許多智慧和經驗,進而幫助人們更好地完善自我,做出更多的文明創舉。
但是,並不是每個人都可以讀懂藝術,欣賞藝術需要較高的文化修養和審美修養,世上的人形形色色,藝術修養水平參差不齊,面對不懂藝術的人,一幅藝術品或許還不如一塊麵包更有價值。
欣賞人體藝術對欣賞者的要求更高,欣賞者必須去理解作品背後的人文精神和創作背景,同時,還要消解文化觀念上的差異,把人體當作色、光、影的收容器,欣賞色光影在人體上顯現出來的光怪陸離的夢幻效果。能達到這個欣賞層次,足以說明已經進入人體藝術的大門。
如果用世俗眼光去欣賞人體藝術,還不如不看,因為人體就那些器官,真的沒什麼好看的。
人體油畫在本質上,是畫家通過個人的技巧和手段,來體現人類對自我、對人生、對社會和歷史的看法,只不過是用人體來作為傳達介質罷了。
俗話說:內行看門道,外行看熱鬧。不懂門道的圍觀者,面對人體藝術,肯定會發揮自己的主觀想法,想當然地認為人體藝術是藝術糟粕,由於過於直接暴露,不適合在大庭廣眾之下展覽和推廣,否則,就是傷風敗俗。
所以,在介紹世界著名油畫作品時,考慮到一些人的感受,才迫不得已給人體藝術打上馬賽克,這個做法很難用對錯來評定,是「中庸」的體現。
當然,人體名作被打上馬賽克,其影響也是顯而易見,完全破壞了藝術品的完整性,同時也無視了藝術家的心血。
一幅人體油畫在創作前,畫家要一邊醞釀和構思,還要一邊尋找符合自己審美理想的模特。找好模特,在創作階段,畫家必須要跟模特相互配合,模特待在畫室長時間保持一個動作,畫家則一筆一畫地描繪。可以說,任何名作的背後,都凝結了畫家和模特的雙重心血。
給作品打上馬賽克後,一個小小的馬賽克對旁人來說可能沒有什麼,但它確確實實遮掩了創作者的心血和作品的完整性。
同時,還會讓觀者產生其他想法,本來人們看到的是高尚的藝術,卻被馬賽克遮遮掩掩,會讓一些觀者不由得產生認識上的偏差:這類作品是洪水猛獸,還是少看為妙。
試想一下,給《大衛》和《泉》打上馬賽克,如果米開朗基羅和安格爾在天有靈,看到現代人會如此對待他們的作品,當初還不如給這些藝術形象穿上衣服。但穿上衣服又不能真實地體現人體美的特質,更無法體現出隱藏在形體之後的人文精神,因此,在我們的文化語境下,打或者不打馬賽克確實很矛盾,這種現象肯定還會延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