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不僅僅是一部熱血漫,它也教會了人們合作、成長的意義。每個人生來獨立,但信任對方、互相取長補短、磨合彼此,才能強大;成長同樣也是人生必須的磨礪,他的質變從來不是一蹴而就的,就像是螢火蟲,伴隨著痛苦和時間的沉澱,一點點地在生活中發出光來,照亮自己,然後積少成多,照亮別人。而這些,老師用了很好的節奏調配,一點點地向我們展示出來。張弛有度,令人慾罷不能。
一部好的作品,帶給觀眾絕不僅是畫風的享受,更多的是激情的感染力和三觀的塑造。原創作者們為此不懈付出,創造了一部又一部的佳作,讓人大呼過癮,真的是特別感動。其次,日向又是兒時我們所幻想的,雖然身體素質跟不上,但是我有秘密武器-負節奏進攻,我個人認為這是完全不可能的事,但負節奏進攻這個外掛最開始其實完全是影山的功勞,設想一下沒有影山,日向可能會把板凳坐穿吧。
而前面說的小巨人的存在就告訴我們,日向並沒有背叛現實,小太陽在牛逼也是登不上最高等級的,這點牛島的老頭子教練也說過,離開了影山,我在你(日向)身上看不到任何價值。如果把一年級四個人分等級的話,日向頂多分到b級。日向翔陽的熱血、單細胞統統都體現了。很多人不理解為什麼高度對於排球至關重要,排球是隔網相對的、非近身對抗的運動,除了自由人之外,所有人都參與到網口進攻和攔網的競爭中。
因此身高非常重要。喜歡日向,是因為他明明只有170CM,女排自由人都已經180CM了,卻要去打對身高要求最高的副攻,勇氣可嘉的同時,他確實也是盡最大努力去做好一個副攻的本職工作。我覺得月島最接近現實生活中的我。對什麼都不感興趣不在乎。排球只是一項社團活動而已,也就是簡歷上隨手,無意義的一筆而已。
這個設定是在其他運動漫畫裡很少見卻又很現實的。第三季青葉城西還是輸了,及川最後給巖醬了一個妙傳,傳出後來他狠狠地跌倒但是什麼都沒想馬上手忙腳亂跑回賽場,眼神還一直盯著球,他想要證明才能是可以開花結果的,他也的確做到了,及川徹不是天才。這場賽之後他們又到了體育館去練球,最後及川還是沒忍住,說了 謝謝大家三年以來的陪伴,這個時候真的淚目,及川徹憑什麼不是天才。
最後,作為群像,這部作品做得是很成功的。不是主角一人獨大其他人圍繞著他轉的那種,主角甚至可以說連光環都沒有。每個角色都不可或缺,哪怕是塑造眾多人物的時候,作者都在體現著排球運動的這種「團隊合作」精神,每個人的存在都有意義,哪怕那種坐冷板凳的角色,作者都不會放過。因此看完三季之後,發現自己有好多本命和牆頭,每個角色都不同程度地喜歡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