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對話環節現場
新華網海南博鰲12月4日電(馮孔)12月4日-5日,2020中國企業家博鰲論壇在海南省博鰲舉行。本屆論壇期間,將舉辦多場平行論壇,其中,平行論壇——「守正創新 2020中國文化經濟發展論壇」在12月4日下午舉行。在「年度文化經濟焦點討論」環節,諸多文化學者與企業家圍繞「『十四五』文化和旅遊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模式與路徑」展開討論。
陝西省是我國文化資源大省,近年來文化產業做的風生水起。十四五期間,陝西在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方面,將採取哪些舉措受到諸多關注。全國政協委員、陝西文化產業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王勇表示,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需要是政府、市場、企業三方面共同發力。
「對於政府而言,要圍繞文化強國戰略,把文化產業作為國家發展的優先方向,在財稅、金融、產業政策方面給予相應的支持;對於市場而言,要建立有序的、公開透明的市場,打破壟斷;對於企業而言,要加強創新,發掘獨特的文化價值,打造精品,同時加強對文化創意人才的培養。」王勇說。
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是實現文化強國最有效的一個手段和機制,但我國的文化產業與發達國家相比有著明顯的差距,如何彌補這一差距?中國人民大學文化創意產業研究所所長、教授金元浦認為,中國的文化產業在發展中國家中一枝獨秀,文化創意產業的增長率也名列世界前茅,但與發達國家相比確實存在差距。
金元浦認為要彌補這一差距,必須要進一步深化改革,使文化創意產業成為真正的創意產業,將創意產業匯入到當代創意經濟的主流之中。同時,要促進高科技產業和文化產業高度融合,創造出一批文創獨角獸企業,並促使其上升為領軍企業。
傳統文化和旅遊業如何融合?如何看待中國文化產業的下一步的發展?全國政協委員、月星集團董事局主席丁佐宏用了四句話概況:「文化產業是框,各行都可以往裡裝,有了文化就高大上,高質量發展就像樣。」
丁佐宏表示,中國改革開放40多年來,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到強起來,現在各行各業最需要的就是都要有文化。就如做菜,各行各業是主料,文化是調料,缺少調料菜就沒有味道。
「一個國家真正強,除了GDP和各種硬實力,最主要還是靠文化自信。如果有了文化,各行各業都會健康發展,社會也會相對安定,鄰裡之間就會和諧,朋友之間就更加友好。」他說。
南開大學商學院院長白長虹表示,所謂高質量發展,強調的是創新模式。智能化驅動構成了高質量發展最重要的路徑,消費方式的數位化、智能化發展會給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帶來全新的動力特徵。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一定不能再走資源佔有、資源消耗的老路,而是在全新的格局之下走資源共享之路。
清華大學文化創意發展研究院副院長張錚表示,科技和文化發展的關係分為三個階段。第一是科技的工具化階段,探索科技與文化的關聯,用數位技術改造文化傳統和文化服務;第二個階段是網絡化階段。科技更多地是作為變革生產關係的工具,對文化產業進行生產流、管理模式和商業邏輯的再造;第三個階段是平臺化階段,圍繞大型的網際網路公司所建立總體的創業生態和產業生態。
中國企業家博鰲論壇已經連續成功舉辦四屆,本屆論壇由新華網、新華社新聞信息中心、中國經濟信息社、中國財富傳媒集團、新華社新媒體中心、新華每日電訊主辦,茅臺集團總協辦,該論壇已成為中國企業家共享共有的高端交流平臺。本屆論壇以「弘揚企業家精神,融入新發展格局」為主題,分析研判當前中國經濟形勢,深入解讀新發展格局,探尋企業發展路徑,打造未來發展新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