俾斯麥時,英德關係友好,為何一戰中成為敵對國

2021-01-07 腦洞外星人

兩次世界大戰中,德國都不是一個安分的國家。這兩次大戰,德國都是最先挑起的。不過,跟二戰不同。一戰時期,當時是因為各個國家在瓜分海外殖民地時,無法談攏各國之間的利益。於是,才有了德國支持奧匈帝國宣戰,整個世界產生了連鎖反應。而在一戰當中,德國跟英國之間的關係最為特殊。

德國跟英國之間的關係原本非常不錯。在俾斯麥時期,德國跟英國,還是外交上友好密切的國家,兩個國家的皇室還有血緣關係。然而在一戰時,英國跟德國卻大打出手,恨不得將對方徹底摧毀。為什麼在俾斯麥時期友好的英德關係,會在一戰時期徹底宣告破裂呢?

第一:德國新皇帝威廉二世的上臺,導致了俾斯麥的下臺。而隨著俾斯麥的下臺,尤其是他去世後,原先德國的外交政策開始發生轉變,這讓歐洲各國對德國開始表現出憂慮。對於歐洲各國來說,他們清楚,俾斯麥雖然是一個強調鐵血手腕解決事務的人,但性格十分務實。

由他制定的政策,極大程度規避了戰爭的可能性。俾斯麥在德國的外交政策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結盟英國,孤立法國。這樣一來,就可以在歐洲大陸上達到平衡。而俾斯麥下臺後,這種平衡正在被逐漸打破。

圖為俾斯麥

第二:德國開始對外擴張。在俾斯麥時期,德國為了維護自己在歐洲大陸上的霸權,便很少參與對海外擴張、開墾殖民地這樣的事情。因為英國跟法國都是依靠海外擴張獲取利益的。如果德國也參與到這件事中,那麼,不可避免的將會跟英、法兩國交惡。

不過,新皇帝威廉二世上臺後,雄心勃勃,一心超越前人,想讓德國成為世界級國家。為了達到這個目的,威廉二世便大舉向海外擴張。因為搞殖民地,實在是暴利。所以,威廉二世的這個做法,也得到了國內很多人的支持。

圖為威廉二世

第三:不過,就像前面講到的那樣。英國本身就是一個殖民大國。它的殖民地遍布全球,經濟動脈,就是依靠這些殖民地為自己輸血的。而且,當時全世界已經搞了幾百年的殖民地,能發掘的土地,基本都已開墾得差不多。已經剩餘不了多少殖民地了。

如果這時候德國也大舉進入,必然會影響到英國的利益。要知道,德國可不是一個普通的小國家。這是一個在工業體系上不遜色於英國的國家。經濟總量佔據全球第二。英國對德國的舉動產生了深深的不滿和憂慮。

第四點:俾斯麥時期,英國跟德國之間關係友好,除了英國跟德國在當時沒有較大的利益衝突外。更重要的一點在於,當時英國是想藉助德國的力量,幫忙抑制法國。因為法國也是一個開墾殖民地的小能手。讓德國跟法國胡攪蠻纏,英國就能專心在海外開墾殖民地了。

而隨著德國跟自己爭利,再加上德國的實力已經能威脅到自己。那麼,德國對英國來說,就是屬於既有利益衝突,又沒有多大價值的國家了。也就是說,當俾斯麥卸任首相,威廉二世推行新政策以後,德國跟英國之間的關係,就已經一去不復還了。

這兩個國家之間在海外擴張的矛盾積累得越來越多,最後不可抑制的爆發了。於是,塞拉耶佛事件後,德國支持奧匈帝國開戰,英、法等國紛紛參戰,一戰爆發。

參考資料:《俾斯麥時期的德英關係》,《思考與回憶》

相關焦點

  • 俾斯麥如何處理德國統一之後的大國關係?當時的歐洲形勢如何?
    最好中歐永遠分裂,成為各大國的緩衝國,這樣列強最省心。1871年之後,這一切成為歷史。(德國統一之路)統一後的德國,在人力資源、工業潛力、軍事實力等方面佔有了相對優勢。歐洲失去了一個主婦,得到了一個主人。歐洲各國從此不但不能任意欺負中歐,反而不得不用仰視的目光看著中歐的德國。
  • 俾斯麥號的口碑為何天差地別?為何有人認為很好,有人認為很差呢
    所以網上才有人不停的捧俾斯麥,也有不停踩俾斯麥的。捧俾斯麥號戰列艦的是因為它在和胡德號、威爾斯親王號對戰的時候以輕傷的代價擊沉胡德、重傷威爾斯親王,以戰績說話哪怕是後來被英國圍剿,但是英國出動了半個皇家海軍去圍剿,要知道能出動一個國家一半的海軍力量去圍剿一艘戰列艦,除了俾斯麥外還有誰能有如此殊榮。而貶低俾斯麥的人從它的設計上入手,什麼浪費噸位、大船扛小炮、火炮設計是同口徑中性能最差的。
  • 二戰希特勒打蘇聯,和俾斯麥號沉沒有極大關係
    俾斯麥號戰列艦不過相對於因一戰遺留問題,而顯得有些天生不足的德國海軍,動用潛艇發動侵擾地方運輸船隊的做法,實在是無奈之舉。畢竟,十年空軍百年海軍嘛。不過「俾斯麥號」的建成以及服役,卻是讓德國海軍有了底氣。
  • 一戰百年啟示錄|為何「修昔底德陷阱」無法解釋大戰的爆發?
    在這方面,至第一次世界大戰發生之際的十多年中的英德關係是被提及最多的案例。今天,如果我們提到「修昔底德陷阱」,通常會首先想到當年的英德矛盾,想到一戰。按照流行觀點,在一戰前,德國是典型的謀求改變現狀的新興大國,英國則是典型的謀求維持現狀的老牌強國或霸權國家,英德兵戎相見的一戰則是英德間「修昔底德陷阱」的典型體現。
  • 這艏奇特的戰列艦,成為擊沉「俾斯麥」號的主要力量,一戰成名
    期間「羅德尼」號參加了挪威戰役並在戰鬥中被炸傷。進入1941年之後,「納爾遜」級開始擔任護航任務,而「羅德尼」號參加了圍殲「俾斯麥」號的戰鬥並且成為擊沉這艘戰艦的主要力量,可謂是一戰成名。1941年5月24日,在丹麥海峽,皇家海軍的「胡德」號戰列巡洋艦和「威爾斯親王」號戰列艦攔截了德國艦隊。
  • 我的世界中什麼樣的敵對關係,讓你最看不慣?玩家:非殭屍莫屬
    自然界都是充滿著諸多神奇的關係,有共生關係、依附關係、合作關係與敵對關係。在這些所有的關係之中,要說促進生物的進化與發展的關係,那就要說敵對關係。正因為有敵對的關係才會讓自然乃至生物的向前進步。當然對於這個理論來說,並非在所有的世界都適用,以現實世界為模版的我的世界中除了玩家,對於其他生物向前進步是不存在的!
  • 二戰俾斯麥號戰列艦最慘烈一戰,被英國艦隊圍殲,中400多發炮彈
    熟讀海戰歷史的朋友肯定會知道,戰列艦之所以被稱之為「戰列」,是因為交戰過程中,雙方會一字排開進行互相搶T橫的戰列線決戰,特別是一戰的日德蘭海戰。到了二戰,由於一些國家在政治和經濟的原因,戰艦製造技術發展緩慢並落後於時代,數量也遠不及一戰,甚至無法形成戰列線和對手對轟,例如著名的圍剿俾斯麥戰鬥。德國在一戰之後接受了一系列嚴苛的條約,這幾乎使大型戰艦製造工作陷入停滯。在二戰前設計建造俾斯麥時,除了一些一戰的老技術,基本沒有更多的經驗可以套用,差不多是摸著石頭過河。俾斯麥:我一艘船就是一整條戰列線!
  • 重量只有5萬噸的「俾斯麥」號,徹底改變航母進攻方式,沿用至今
    一戰之後德國軍事發展受限於《凡爾賽和約》,英法等國家在外擴展出多塊殖民地,收割大量財富和廉價勞動力。但德國不僅海外殖民地盡失,南方航線出入海必經的英吉利海峽也被英法牢牢把持著,國內處境十分艱難。新的領導人上臺大力發展國內工業,宣布撕毀《凡爾賽和約》重新與英國籤訂《英德海軍協定》,德國海軍開始準備建造這艘滿載排水量50300噸的「俾斯麥」號戰列艦。
  • 原諒我只能袖手旁觀,俾斯麥號最後一戰中的U型潛艇
    他命令用水上飛機將俾斯麥號的作戰日誌和拍攝的紀錄片送走,作為最後的留存。然而飛機彈射器的液壓裝置在丹麥海峽之戰中被炮彈破片擊傷而無法正常工作,第一架水上飛機被彈成重傷不得不推下海去;第二架也因為海浪過大不能放入海中自行起飛。凌晨7時10分,呂特晏斯要求西部集群派來潛艇接走重要文件,一小時後他收到答覆,U-556號正在趕來。
  • 是什麼讓一戰、二戰間隔21年,就爆發第二次世界大戰?
    剩下的第三對矛盾是英德矛盾,英國在這些矛盾中奉行中立,但是由於德國企圖建造一支可以與英國海軍相抗衡的遠洋艦隊,於是德國海軍力量日益強大到與英國海軍相抗衡。英國感受到了德國的威脅,於是矛盾激發。2、 為何一戰二戰間隔如此短暫就再度開戰?一戰結束後,歐洲受到重創,一戰的參戰國解體的解體,革命的革命,無一不是損失慘重,但基於如此的慘痛局面,按常理各國經歷如此重創應該將防止下一次大戰為主要目的,珍惜大戰後的和平局面恢復生氣,以防止再度受創。
  • 神奇寶貝中的敵對關係
    神奇寶貝作為生物的一種,它們之間也存在著相互依存於相互敵對的關係。其中,它們間的敵對關係有宿敵關係,就是那種天生的不對付,一見面就要鬥個你死我活,它們間還有天敵關係,就是某種神奇寶貝是另一種神奇寶貝的剋星,還有一種敵對關係就是立場的對立。下面我們來看看這些敵對關係中的一些吧。
  • 獵殺大西洋惡狼俾斯麥號
    1941年5月24日,以胡德號威爾斯親王號戰艦為主的英國皇家海軍本土主力艦隊急行軍趕到丹麥海峽,他們的目標是襲擊納粹德國的巨型戰列艦俾斯麥號!北大西洋冰冷的海面上,英德雙方最強海上艦隊,即將展開一場惡戰!
  • 波蘭攝政王國:一戰時德國在波蘭扶持的傀儡政權
    畢蘇斯基一戰前畢蘇斯基就認為同盟國與協約國的戰爭必然爆發,波蘭要想獨立,就要先聯合德奧擊敗俄軍,然後聯絡英法,擊敗德奧。三,波蘭攝政王國11月德國宣布支持波蘭獨立,波蘭攝政王國成立。最初奧匈帝國想將波蘭南部併入奧匈,所以反對卡爾·史蒂芬或其子卡爾·阿爾布雷希特成為波蘭國王。最後奧匈雖然同意支持波蘭獨立,但波蘭沒有國王,成為攝政王國。
  • 口袋妖怪:大木博士與菊子的關係解析,兩者為何處於敵對關係?
    口袋妖怪:大木博士與菊子的關係解析,兩者為何處於敵對關係?提及到口袋妖怪,不得不提與之兄弟篇的動漫,以及漫畫,這次小編也主要提及的人物是大木博士與菊子,這二者之間據遊戲的劇情所述,兩人關係多年來就都保持不友善階段。為何兩人關係不友善呢?其實可能和多年前的一件事有關聯?
  • 默克爾希望「德國能讓歐洲更強大」,俾斯麥的外交手段值得借鑑
    德國沒有能聯合英國的藉口,然而由於英國在北美、非洲和亞洲跟法國和俄國都爆發了關於殖民地爭奪的衝突,所以英國希望和德國保持友好關係,尋求牽製法俄兩國的手段。在這個情況下,俾斯麥成功拉攏英國,進一步建立自己的體系。跟班小弟——親奧奧地利曾長期作為歐洲的幕後操縱者存在,然而普奧戰爭後這個情況發生了變化。
  • SCP基金會:收容戰艦俾斯麥
    SCP-4217-B擁有一對從俾斯麥戰艦的上層建築中伸出來的章魚眼,和12條從船尾開口伸出,長約100-200米的附肢。 然而俾斯麥戰艦會周期性地上浮並進入敵對狀態2。在此期間,俾斯麥戰艦會搜索並攻擊沒有威脅的目標如民用貨船。
  • 「俾斯麥外交」難以持續的緣由?德國政治底蘊薄弱、民族主義盛行
    為了防止遭到周邊列強的戰略合圍,俾斯麥充分發揮其長袖善舞的外交才能,通過一系列精妙、靈活的手段,於列國間縱橫捭闔,建立了以德國為核心的歐洲外交體系。然而,如此有利於解決德國地緣隱患的外交方針,卻在俾斯麥下臺以後便遭拋棄,這是為何?
  • 大國崛起終須一戰?第一次世界大戰之「修昔底德陷阱」
    維也納會議與「不列顛治世」一戰前夕,歐洲的列強是世界霸權「日不落帝國」大英帝國、正準備在世界舞臺大展身手的德意志帝國、不如拿破崙時威風,但仍不可小覷的法蘭西第三共和國、近年風採被德國搶走的奧匈帝國、以及幅員廣大的俄羅斯帝國。
  • 德國海軍的榮耀,從建造到試航都不順利的軍艦——俾斯麥號戰列艦
    ,在1935年英德兩國籤署了《英德海軍協定》,這讓德國海軍有望突破《凡爾賽和約》限制,並且能夠建造各種主力艦。測試本身是要檢驗俾斯麥號戰列艦的動力設備是否有問題,以及它的航行穩定性和操作性。結果不測試還好,剛一測試就出現了大問題,動力設備固然是非常可靠,可是它的螺旋槳似乎存在有巨大問題。在試圖靠改變螺旋槳轉數操控船隻時,俾斯麥號戰列艦是艱難的保持航行,而且即便把螺旋槳全力進行反向運轉,也只能產生微弱到極點的轉向能力。
  • 德國二戰時的「俾斯麥」戰艦,一炮擊沉英國胡德號,而世界揚名
    說起俾斯麥號戰力艦,它是二戰時期著名的戰力艦之一。是20世紀30年代末期德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建造的,是以德國的前首相俾斯麥命名為俾斯麥級戰力艦首艦。俾斯麥號戰列艦艦長241.55米,艦寬36米,最大排水量超過50000噸,最高航速超過了30節,它在1936年開始建造,在1939年下水,在1940年服役,是當時德國噸位最大,技術最先的戰艦。當然最讓人印象深刻的就是它的武器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