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列巡洋艦火力強大:二戰的圖紙艦們,為何早早地被淘汰

2020-12-22 ALEX俊赫

【話說軍世】戰列巡洋艦是衍生自戰列艦和巡洋艦的艦種,在以火炮為主的戰艦序列中,戰鬥力僅次於戰列艦,部分戰列巡洋艦甚至具有與較老的戰列艦一較長短的帳面實力,比如說胡德號,但是為何戰列巡洋艦會早早的就被淘汰了。

二戰的圖紙艦們,那些未能建造出來的戰列巡洋艦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開始以後,實際造出戰列巡洋艦的,只有美國的阿拉斯加級大型巡洋艦,還是在二戰末期才完工的,德國的沙恩霍斯特級則服役於開戰之前,而英國的幾艘戰列巡洋艦,則都是1922年《華盛頓海軍條約》之前服役。

其實二戰期間,前蘇聯準備建造兩艘喀琅施塔得級戰列巡洋艦,該級艦主炮口徑達到381毫米,與英國的胡德號一樣,共有3座三聯裝主炮塔,主炮實際比胡德號還要多一門,滿載排水量也達到了4萬835噸,早在1939年時就開工了,不過德國閃擊蘇聯後,無法再繼續建造。

相比較於二戰時代海軍實力不算強大的前蘇聯,日本在兩次之間大戰中,都是海軍實力很強的,二戰開始以後,大和號戰列艦正在建造中,舊日本海軍計劃為大和號搭配戰列艦巡洋艦,在戰列艦決戰之前,由該級艦為核心實施夜戰突襲,因為噸位遠超重巡(日本稱為:甲型巡洋艦),因此,將該級艦稱之為「超甲巡洋艦」。

超甲巡洋艦的數據是對比阿拉斯加級而設計的,主炮口徑達到310毫米(阿拉斯加級為305毫米),擁有3座三聯裝主炮塔,滿載達3萬4950噸,側舷主裝甲的最大厚度達到210毫米,預計可以抵禦310毫米炮彈在30公裡距離上的攻擊。

超甲巡於1941年研製,不過此時航母已經開始崛起為核心,尤其是中途島海戰中,日軍重型航母被「一鍋端」,只能擱置了超甲巡,轉而建造更為重要的航母。

戰列巡洋艦火力強大:為何早早地就被淘汰了

其實戰列巡洋艦和戰列艦被海軍發展所淘汰的原因是基本一致的:已經不再適應現代海戰形式。而另一方面的原因則是戰列巡洋艦本身的因素。

在二戰期間,美、英、德、日都下水了新建造的戰列艦,但是只有美國建造了兩艘戰巡,然後迅速地放棄了,其原因是「玩跨界」的戰巡,還是太貴了。

戰列巡洋艦本身是戰列艦的「廉價替身」,尤其是對於海上交通線的保護,以及獵殺對方的巡洋艦,並在大規模海戰中,執行強行武裝偵查,以及外圍的「清掃」,但是在日德蘭海戰中有暴露出了,不能做主力艦「去打架」。

尤其是戰巡的建造費用並不算低,比如說,滿載3萬噸級的阿拉斯加級戰巡,噸位只有依阿華級(5萬5710噸)的一半多,造價卻達到了依阿華級的70%,比重巡洋艦的的造價還高出了一倍。

尤其是在航母成為主流的情況下,戰列艦的作用本身已經被削弱,海上交通線的主要威脅也從對方的巡洋艦等艦艇,變成了潛艇,而更便宜的護航航母和通用驅逐艦,卻更適合也更好用,最終,造價高、「工作被搶」,戰列巡洋艦在二戰中就迅速的各國放棄了。

相關焦點

  • 為何有了戰列艦和巡洋艦之後,還產生了戰列巡洋艦?
    從口徑上來說,戰列艦上的火炮口徑動不動就是300、400毫米,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建造的大和號戰列艦,主炮口徑達到了460毫米。大和號460 毫米炮在2萬米距離上能打穿560 毫米的裝甲鋼,或者8米厚的鋼筋混凝土。基於如此強大的火力,戰列艦相當於一支在海洋上自由行動的陸軍部隊。在裝甲上,戰列艦使用了厚重裝甲防護。
  • 擁有戰列艦的火力,巡洋艦的速度,為何戰列巡洋艦隻是曇花一現?
    因為戰列巡洋艦火力再猛它也是個巡洋艦,薄弱的裝甲決定了頂替不了戰列艦,不能勝任與戰列艦一道排成線列進行海上決戰。當然一戰以前和一戰期間英國、德國等國確實有把戰巡當成戰列艦用的意思,但是在日德蘭海戰後基本上就放棄了這一想法。日德蘭海戰甚至是直接斷送了戰列巡洋艦的前途。
  • 《巔峰戰艦》強大戰列巡洋艦「天城」號,改建開放在即
    就是喜歡火力強大、航速也很快的戰艦。在對馬海戰中,因為戰列艦數量太少,日本人就曾經把裝甲巡洋艦編入主力艦隊。結果日本人反而發現,好用!因為航速夠快,在海戰中能夠更方便地搶佔優勢陣位,而足夠強大的火力,也能夠給對方戰列艦造成足夠傷害。從這時起,日本人對高速重火力戰艦,就變得極為痴迷了。
  • 巔峰戰艦強大戰列巡洋艦天城號 改建開放在即
    就是喜歡火力強大、航速也很快的戰艦。在對馬海戰中,因為戰列艦數量太少,日本人就曾經把裝甲巡洋艦編入主力艦隊。 結果日本人反而發現,好用! 因為航速夠快,在海戰中能夠更方便地搶佔優勢陣位,而足夠強大的火力,也能夠給對方戰列艦造成足夠傷害。從這時起,日本人對高速重火力戰艦,就變得極為痴迷了。而日本人從國外訂購的最後一種主力戰艦金剛級,也是當時整個世界最為強大的戰列巡洋艦。
  • 在二戰中,航空母艦憑什麼淘汰海上霸主戰列艦?
    如果說,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的幾百年裡,戰列艦是當之無愧的海上霸主;那麼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航空母艦就無情地淘汰了戰列艦。在航空母艦面前,戰列艦幾乎沒有反手之力。與此形成對比的是,俾斯麥號戰列艦雖然火力兇猛(四座雙聯裝380毫米口徑主炮),裝甲保護也很厚實(裝甲厚度最多達到350毫米),但由於沒有制空權,只能成為英國軍艦的「移動靶子」。
  • 戰列巡洋艦一戰後為何很少再建,其實是被更強者取代了
    【話說軍世】在航空母艦和海軍航空並成為海軍戰鬥的主力和核心之前,戰列艦作為海軍的主力艦,主炮口徑是決定海戰勝負的重要因素,而作為戰列艦「替身」出現的戰列巡洋艦,憑藉接近戰列家的艦炮火力,成為當時海軍艦艇中,僅次於戰列艦的存在。
  • 巡洋艦為何會「淡出主力」
    戰列艦、重巡洋艦、戰列巡洋艦如何劃分?戰列艦,簡單的理解,其實就是負責專職海戰的大炮巨艦,相當於海戰場上的後排和火力輸出,攻守平衡,巡洋艦(包含重巡和輕巡)則是專職護航海上交通線,兼職打海戰,一般是海戰場上,為戰列艦提供護衛和偵察的;戰列艦的稱呼有很多,在蒸汽動力的鋼鐵戰艦出現後,也被稱呼為「鐵甲艦」,在技術跨代劃分中,也被成為「前無畏艦、無畏艦
  • 被稱為29節納爾遜,扛著祖傳15寸炮,火力羸弱的聲望級戰列巡洋艦
    一直以來,在很多人看來戰列巡洋艦都不是海軍戰鬥力的體現,其中以二戰時期被德國俾斯麥一炮幹掉的胡德號戰巡就成為人們談論中的典型對象。其實,戰列巡洋艦是特殊時代建造的特殊軍艦,就只有在一戰時期英國和德國建造過,一戰結束之後隨著動力系統的革命也就退出了歷史的舞臺。
  • 出道即巔峰:305毫米艦炮戰列巡洋艦,輕鬆擊沉著名裝甲巡洋艦
    【話說軍世】相比較於戰列艦和巡洋艦,在任務選擇上有些「偏科」的戰列巡洋艦,誕生較晚,起步於無畏艦時代,不過,在非主力艦海戰的情況下,戰列巡洋艦基本就代表著火炮戰艦的最強戰力,在誕生之後不久,戰列巡洋艦就通過一次激烈的海戰,將自己的戰績推上了巔峰。
  • 講真:裝甲巡洋艦與戰列巡洋艦的主要區別是什麼
    【話說軍世】在戰艦的發展過程中,裝甲艦(又譯鐵甲艦)是一個重要的時代,其實現了由木質船體向鋼鐵船體的轉變,廣義上的鐵甲艦發展出的裝甲巡洋艦,也曾在海戰史中佔據重要的地位,一戰中前德國著名海軍將領斯佩中將,曾率領裝甲巡洋艦打敗英國海軍,不過後來遇到了更加強大的新生戰列巡洋艦而覆滅。
  • 同是戰列巡洋艦:為何德國更扛打,英國愛殉爆,一點最重要
    而德國戰巡們,不論是兩次海戰都被擊穿炮塔的塞德利茨號,還是二戰中慘遭約克公爵號戰列艦帶隊圍攻的沙恩霍斯特號,都沒有英式戰巡的殉爆情況,也更扛打,這是為什麼呢?一點最重要,英國和德國戰列巡洋艦在設計思路上的差異:英德戰列巡洋艦在防護能力的表現上有著極大的差別,這一點,在英國與德國各自的第一艘戰列巡洋艦的設計上的體現也尤為明顯,戰巡的「開篇之作」,英國無敵級首艦無敵號,和德國的馮德坦恩號。
  • 戰列艦,巡洋艦等大型水面艦艇被淘汰,海軍主戰艦艇是否會小型化
    要防護要火力,那麼沒有速度,航速只有23節左右的老式戰列艦就是這方面的佼佼者;要火力要速度,那麼就沒有防護,戰列巡洋艦都屬於這個類型;要防護要速度?那麼必須在火力上做出犧牲。第1次世界大戰結束以後,動力系統的發展突飛猛進。鍋爐功率密度暴增,原先需要20 30臺鍋爐才能夠擁有20多年的航速,現在八臺鍋爐就夠了。
  • 英國建造的最後一艘戰列巡洋艦——「胡德」號戰列巡洋艦
    胡德家族的最後一位將軍便是霍勒斯·胡德少將,此人在指揮第3戰列巡洋艦分隊參加1916年的日德蘭海戰時,因座艦「無敵」號被擊爆沉而不幸遇難,其遺孀則在2年後主持了「胡德」號戰列巡洋艦的下水儀式。帝國巡遊1923年11月,「胡德」號在「反擊」號戰列巡洋艦與5艘巡洋艦的伴隨下踏上了為期1年的環球巡旅——「帝國巡遊」。這支強大的海軍編隊先後抵達南非、桑給巴爾、錫蘭、新加坡、澳大利亞、紐西蘭、太平洋諸島、舊金山,隨後穿越巴拿馬運河造訪牙買加,最終抵達紐芬蘭,其所到之處無不萬人空巷。
  • 圖紙艦科普:天城級戰列巡洋艦愛鷹號,有令人嘆為觀止的強力主炮
    各位艦長們!在通過 Wargaming 的特別軍事顧問宮永忠所撰寫的特別相關評論,詳細了解這艘已經被人遺忘已久的戰列巡洋艦的歷史記錄!被眾人所知的它是IJN所計劃生產中第三艘的天城級戰列巡洋艦,而愛鷹有著她自己複雜的歷史。
  • 大和級戰列艦是人類歷史上最強大的戰列艦?它的結局如何?
    二戰時期隨著日本偷襲珍珠港的巨大成功,航母的作用被開發出來,從此以後航母成為海軍最仰仗的軍艦,而作為紅極一時的戰列艦最終退出了歷史的舞臺。我們今天就以當時最強大的戰列艦大和號為例講述它悲慘的結局。二戰最強戰列艦是日本的大和級但只有2艘大和級戰列艦隻有大和號和武藏號建成,本來計劃建造4艘但最終只完成了這兩艘。大和號是1941年12月編入日本聯合艦隊,武藏號是1942年8月編入日本聯合艦隊。
  • 重要部位裝甲被一炮擊穿,沙恩霍斯特號戰列巡洋艦這麼弱麼
    【話說軍世】戰列巡洋艦作為曾經大型水面艦艇中的一個特殊分類,專門為獵殺巡洋艦而誕生,同時還具有單獨執行遠洋破交戰的能力,不過二戰德國著名的戰列巡洋艦,最終也沒能逃過被擊沉的命運。防護其實並不弱,被一炮擊穿純屬「點兒背」就裝甲防護數據上來說,德國沙恩霍斯特號戰列巡洋艦的防護其實並不弱,作為採用「全面防護」設計理念製造的全新戰艦,其裝甲重量達到了1萬4000噸,佔到了沙艦標準排水量3萬1053噸的45%。
  • 英國輕巡洋艦典範,德國海軍永恆的噩夢,強大的城級輕巡洋艦
    但這並不代表輕巡洋艦就一無是處,比如說英國的城級輕巡洋艦就是二戰中的功勳存在,甚至於可以說是德國海軍內心中的夢魘。 一、巡洋艦劃分 如果說起巡洋艦的劃分,其實這一點是個非常模糊的存在。巡洋艦的具體概念劃分誕生之前,各國對於巡洋艦的概念只能用混亂來形容,因為當時任何一款有足夠的火力和航速的中型戰艦,都可以被稱之為巡洋艦。
  • 一戰時,英國皇家海軍共有多少戰列巡洋艦
    ,而同時產生的還有戰列巡洋艦,第一艘戰列巡洋艦,無敵級的首艦無敵號與1906年開工,不過此時的無敵級還頂著裝甲巡洋艦的「馬甲」,直到1912年才獲得戰列巡洋艦的正式名稱。 而德國的首艘戰列巡洋艦是馮·德·坦恩號,該艦於1908年開工,此後英國和德國開始不斷建造可以壓倒對方的新式戰列艦和戰列巡洋艦,雙方實際建造了多艘戰列巡洋艦。
  • 最後的戰列巡洋艦!彼得大帝年久失修,戰力堪憂
    「基洛夫」級巡洋艦蘇聯內部官方代號為1144型重型核動力飛彈巡洋艦綽號"海鷹",「基洛夫」這個名字其實是北約組織起的代號而已。該級艦滿排2.5萬噸以上裝備四百多單元的垂髮裝置,火力之強無出其右。由於技術問題該級艦的建造周期長達近30年,見證了蘇聯紅海軍發展衰亡的全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