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1月02日 15:52 來源:人民網
參與互動魯豫全新之作《豫見後來》收官:豆瓣8.4 詮釋一位新聞人的堅守
近日,由優酷和能量公司聯合出品的全新紀錄式訪談節目《豫見後來》圓滿收官。節目採用外景紀錄加訪談的方式,由魯豫充當觀察員和記錄者,真實、具象、有溫度地記錄當年全民關注的焦點人物在關注浪潮退卻後內心的波瀾起伏,去探尋一個個關於溫暖、救贖、成長、愛與被愛的故事。《豫見後來》豆瓣評分8.4分,有網友評價這是一檔「不合時宜」的節目,因為大家都忙著追逐新聞熱點、明星八卦、微博熱搜,都在拼命通過獲取新的信息來證明自己和社會的關係,只有魯豫和《豫見後來》,向後回望了那些我們曾經熱切關注的人,和他們後來的人生。
看世界看眾生看自己 在他們後來的故事裡好好生活
《豫見後來》中,魯豫共採訪了八位曾經的焦點人物,他們後來的故事或悲或喜,但都給了我們重新審視自己的機會以及積極樂觀面對生活的正能量,帶給我們不同的人生思考。失去孩子後決定「要麼就死掉,要麼就好好活著」的犧牲消防員劉傑的父母;孩子丟失22年一直沒有放棄尋找並致力於幫助其他失親家庭找到親人的電影《失孤》原型郭剛堂。他們有相同之處,都讓我們看到了一種為人父母的偉大情感。他們也有不一樣的地方,消防員劉傑的選題讓我們在歌頌消防員的偉大之後,關注到他們作為普通人有血有肉的一面,喚起大家儘量做到不去給英雄添麻煩的責任意識。而《失孤》原型郭剛堂的選題則映射到失孤群體,讓我們能夠主動儘自己的一份力量去防範兒童拐騙案件,幫助失親家庭團圓。
曾經因為瘋狂追星導致家庭發生重大變故,如今平靜地生活,表示「人生重來不會再那樣」的楊麗娟;經歷23年的甜蜜戀愛,在愛人入獄後為其還債千萬,最終大徹大悟「只有自己能救自己」並決定「拼了命活著」的安雯;在汶川地震中失去雙腿後依然堅強樂觀,後來邂逅愛情並努力鼓舞更多殘障人士的廖智。我們看到她們在經歷人生的重大變故後如何進行自我救贖與重建,從她們身上感受到一股強大的生命力量,從而珍惜當下,學會更好地生活。
還有曾經不走尋常路寫下「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情懷辭職信,後來又不顧質疑、順從自己真正的心之所向回歸柴米油鹽的顧少強;北大畢業後「被迫」賣豬肉,如今努力「把平凡的事做成不平凡」的陸步軒。兩個極致的個人事例,讓年輕人生動地感受到夢想和拼搏的力量,在未來的生活中找到自己真正喜歡和適合的東西,不為世俗的眼光所累,心無旁騖地堅持。
一位媒體人的「慢」與「柔」 有些故事還沒講完
《豫見後來》的主持人和總策劃魯豫一直是個「慢」的人,慢到能花19年的時間去做《魯豫有約》,慢到在她身上仿佛看不到歲月和時代的痕跡。疏可跑馬,密不透風。魯豫永遠不做不必要的加法,不用任何多餘的招數,從《魯豫有約》到《魯豫有約大咖一日行》,她做出的每一個改變都是思忖良久之後達到的恰到好處。如今的《豫見後來》,是她又一次離開舒適區 ,挑戰採訪更多樣更鮮活的新聞人物,更加懂得傾聽被訪者、感同身受被訪者的喜怒哀樂,並且將自己的認識、感受和觀點釋放到節目中。
《豫見後來》中的魯豫讓我們看到一個媒體人的專業素養,既有採訪者的中立客觀、媒體人的深刻見解,又有談話者該有的溫柔和耐心。最突出的是在對楊麗娟的採訪中,楊麗娟對當年父親自殺後自己被罵是個「不孝的女兒」始終耿耿於懷,她認為「心願本身並沒有錯」。魯豫開導她:「心願本身並沒有錯,但前提是代價不能太大,不能要求任何人包括父母犧牲一切為自己完成心願。」客觀的反駁,不代表冷血地旁觀,楊麗娟講到傷心處流下淚水,魯豫急忙拿出紙巾幫她擦眼淚,輕拍她的肩膀。也正是這份柔,使得包括楊麗娟在內的八位嘉賓完全敞開心扉,直面後來。
全民娛樂時代,熱點事件最長的生命周期不過三天。很多熱點,大家曇花一現、貢獻些許談資,便消失在龐大的信息流中。《豫見後來》在魯豫專業的採訪及特有的女性視角下,不僅記錄當事人的狀態,更重要的是探究新聞背後的東西,了解當事人的真實情緒及事件真正的發展脈絡。那些當年全民關注的焦點人物見證了時代的發展,是時代脈搏的一部分,魯豫和《豫見後來》關注到被別人遺忘的角落,探知到容易被人忽略的深層情感,傳遞出一種人文關懷。人生起起落落,總有後來。記錄後來不是為了挖掘,不是為了尋求答案,而是為了成長與救贖,為了在別人的故事裡重新審視自己。《豫見後來》,遇見更好的自己。有些故事,還沒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