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著實有一些忙,停更了幾天,本來一周前就應該推薦的片子拖到了今天。
話不多說,7月21日,烏克蘭爆出了一條全是問號的新聞,想必大家都有所耳聞。
一名男子身攜自爆裝置和武器劫持了一輛公交車,手上有13名人質。
隨後和警方進行了長達十多個小時的對峙,期間不乏武力衝突,但看到這裡,感覺這只是一起常見的人質挾持事件,但和九成九的綁匪不一樣的是,他提出的要求。
不是大量現金和逃離工具,也不是政治宣言之類的要求,更不是為更多的犯罪提供便利,要求很簡單,推薦一部電影,由總統發布。
否則,同歸於盡。
乍眼一看,這不是同行嘛!同為推薦電影,這個大兄弟的薦片風格著實是別具一格。
這部電影就是——《地球公民》。
作為總統,也是按照約定發了電影安利的視頻。
綁匪也如約釋放人質,向警方投降,結束了這一有驚無險的鬧劇。
這樣一次精心策劃的類似恐怖綁架的事件,僅僅是為了向公眾推薦一部電影?這不僅讓所有知曉這個信息的人對這部電影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也包括我在內。當天晚上我就看了這部《地球公民》。
下面就和大家說說這部《地球公民》是怎樣的一部片子,想表達怎樣的思想,又有著什麼魔力,能讓一個冒著牢獄之災的人,不顧一切的推薦。
《地球公民》
這是一部關於自然和野生動物保護的紀錄片。
豆瓣在這一次推波助瀾的幫助下躍至9.3分。
這部影片的導演是肖恩·蒙森,一位專注生命權利和環境保護的藝術家。
他對這部影片的定位是人類在食物鏈最頂端對地球生命的利用。
紀錄片的旁白大家一定不會陌生,今年的奧斯卡影帝華金·菲尼克斯,《小丑》的扮演者。
他同時也是在圈內出名的素食主義者,從開始就拒絕各種與動物相關的戲和廣告。
而這部他參與的紀錄片,內容也是相當重磅,片頭就標明:兒童需在家長的陪同下共同觀看。
價值論
《地球公民》在一開始就列舉了人類之間著名的殘酷暴行,例如3K黨屠殺、希特勒集中營等等。片中把這些事件歸為同一性質的行為——權利階層分明的人類對其他人種、性別生命的掌控。
列舉了種種歷史影像之後,鏡頭一轉,拋出了令人深思的話題:人類對待地球上其他的生命手段無二。這個話題延展之下,紀錄片被劃分分成了人與動物關係的5個部分:寵物、食物、衣物、娛樂、科學。
這5個領域,講述的便是動物這個角色在人類生活中的 「價值」所在。
鏡頭中的每個領域之下,記錄片都用樸實且平淡的第三者角度,訴說背後的殘忍真相。例如強調人類在對待動物時,習以為常的殘暴:
每年有超過2500萬動物被遺棄,每天有6千隻寵物被安樂死;飼養的肉牛被放血致死,拆骨剝皮;飼養的肉豬在不被麻醉的情況下被宰殺;鬥牛場裡的公牛,被插滿標槍穿心而死,大象和諸多動物,在馬戲團裡被殘酷馴化;實驗室中的小白鼠,和很多的動物活體實驗,都是為了人類的生活而服務。
肉食、寵物、看動物演出等等,每一個人都曾經歷或正在經歷其中的一個環節。而這部紀錄片在展示這一系列放在平常司空見慣但在鏡頭下令人毛骨悚然的畫面時,所希望引起的思考是:
為什麼與影片開始列舉的同類相殘的影像不同的是,人類對待動物的暴行可以區別對待,這個問題也可以引申為:人類就可以為權利申訴,發聲,而動物同樣飽受暴行折磨的條件下沒有這樣的權利?
不過同樣以極端的素食主義來約束人們的行為同樣是不對的,這部電影並沒有偏向動物的悲慘境遇,只是從側面真實反映了諸多真相,錯的不在於人類作為食物鏈頂端擁有的智慧,統治力和對其他生物的支配權,錯的不在於吃肉,錯的是人類對待其他生命的方式。
人類確實應該深刻反省一下,怎樣對待同為地球公民的其他動物,共同守護同一個家園。
警示論
2020年突如其來的疫情已經遍布全球,對人類的經濟生活和健康產生了沉重的打擊。醫學家早已研究明白,這一病毒出自動物。
網上有很多聯想:「這是不是來自於動物的報復。」
早知如此,何必當初。
善待動物並沒有任何損失,事實上,動物比人類更為純潔,更容易從友誼中收穫真誠。
動物和人類並沒有本質上的區別,都是地球上的生命,只是物種的區別。如果我們大家為了生活上的優渥去對它們進行殺戮,那麼總有一天我們會遭到同樣的對待。
自工業革命以來,全球變暖引發了很多的自然災害,去年的澳大利亞山火,東南亞廣大面積的旱災蝗災,全球頻繁的地震惡劣天氣,這都是自然帶給人類的警示,我們有責任去保護自然和其他生命,地球不僅僅是我們的家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