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總會因自己曾經受過的傷,而害怕再去愛,也讓自己對「愛」產生質疑,認為世界不公,甚至覺得自己好像被時代拋棄,而陷入悲傷的困境裡。
小時候覺得爸媽重男輕女,常常因弟弟自己不小心受傷而責罵我,為了供我們三姊妹上學,媽媽在我7歲那年便丟下我們外出打工,從小失去母愛的我,還要照顧弟弟,於是我把這一切不幸都歸咎到弟弟身上,對他不好,也怨恨我父母。雖然長大了,我早已理解並諒解了他們,但當我再次看到《海洋之歌》這部動畫時,依然讓我想到曾經的經歷,淚流滿面。
《海洋之歌》講述了一個關於愛和自我救贖的故事。原本哥哥本和父母幸福的生活在一座小島上,但由於妹妹西爾莎的出生,打破了這一切幸福。媽媽的離開讓父親從此借酒消愁,也無心照顧孩子們;本也將母親的離開怪罪到西爾莎身上,兩兄妹之間產生了隔閡。後來在一次冒險之旅中,兩人感情越來越好,在本的幫助下,西爾莎也找回自我,用歌聲幫助石化的精靈們獲得新生,西爾莎最後也放棄了成為海豹女唯一的機會,但同是海豹女的母親卻永遠的離開他們了。
《海洋之歌》取材於古老的愛爾蘭神話,雖然故事發展比較曲折,結局也盡不如人意,但影片通過美輪美奐的畫面、獨特的音樂,在創作中融入工筆、水墨、線條等給觀眾帶來一場視覺盛宴的同時,以人和精靈兩條線的故事,向我們闡述了「如何面對曾經的傷害,獲取真正的自我救贖」的真理。也許有時註定不完美、有些結局註定悲傷,但我們仍然可以在這之間找到幸福的平衡點。
本文我將從獨特的藝術魅力,專業的角度來分析色彩的創作理念,與神話故事隱喻折射的現實意義,探討如何在曾經的傷害裡獲得自我救贖。
01、耗時7年的「線性逐幀動畫」有別於傳統畫風,以豐富獨特的色彩、大量運用線條,在一個二維動畫裡充滿3D視覺,彰顯出人物的內心世界
人民網:在被工業流水線生產的動畫片搞到審美疲勞時,出現一部完全依靠手繪,主題深刻的歐洲動畫電影,真是讓人興奮又感動。不恭維的說,《海洋之歌》是一部幾近完美,靈魂高貴的動畫電影。
在動畫分類上,線性逐幀動畫是指:用工具畫出來的線條,在時間軸每幀上繪製不同的內容,分解關鍵幀的動作,使其連續播放而成的動畫。逐幀動畫具有非常大的靈活性,幾乎可以表現任何內容,很適合表演細膩的動畫。
《海洋之歌》便採用了「線性逐幀」二維動畫,沒有各種眩人耳目的特效技術,在TVPAINT軟體上逐幀進行手繪。耗時7年精心打造,2014年一上映便一舉斬獲奧斯卡金獎、最佳動畫長片獎。這也是目前為止,我看過視覺效果最美的動畫,猶如一場奇幻的夢境之旅,喚起人們心中所有的美好,每一幀畫面都是精美的藝術品,話不多說,下面我就來分解這場視覺盛宴的同時,解讀畫面和情感的與之呼應。
① 畫面的色彩以「冷色」和「暖色」的強烈對比,刺激觀眾的視覺,增強觀眾的藝術感染力的同時喚起觀眾的內心深處的情感共鳴
影片具有獨特的藝術魅力,主要取決於對色彩的把控,和諧統一,包括對場景、人物上的呼應。因為影片是一個發生在海邊的故事,所以主要以冷色調為主,暖色調相結合的方式,完美的詮釋動畫的主題和內涵,讓觀眾跟隨色彩引起情感上的互通。
色彩在場景上的運用:主要選擇以冷色調藍色作為基礎色,加以墨藍深灰色,強調陰森恐怖的氛圍外,與大海的波瀾壯闊給人們帶來的感官與之契合。如:女巫瑪查的房子,則是漆黑無比;在本去尋找救妹妹的海裡世界時,環境採用深冷黑暗的顏色,預示著危險即將來臨。同時採用暖色調,比如在給西爾莎過生日,用暖色體驗一種溫馨歡樂;一家人居住在海邊的房子,色彩豔麗,看上去溫馨而給人一種安全感。色彩在人物上的刻畫:兄妹倆色調明亮,清新,給人一種活潑開朗,惹人愛的感覺;女巫瑪查以深灰色為主,給人一種陰森恐怖的感覺;偉大的講述者以淺藍色為主,給人一種神秘的的色彩;父親和母親均採用糖果拼色,給人一種溫和親切的印象;麥克.利爾使用高亮度的金黃色,象徵著他像神一樣的存在。色彩在氣氛上的烘託:在丈夫一個人來到酒吧買醉,導演沒有用一貫的冷色調而是整體用暗色,人物以暖色為主,形成強烈對比,凸顯人物的孤獨感;最後消失多年的母親出現時,有一道絢麗的銀色光芒,十分耀眼,渲染了她為了拯救其他精靈而選擇離開家人的偉大與讚美。奶奶將兄妹倆從孤島帶回城市時,畫面全是以灰色調為主,彰顯了孩子們心裡的悲傷和抗拒。影片中有大量的這樣強烈對比的冷暖色互相交融、轉換,打破固有的色彩平衡,大膽用色,呈現獨特的藝術美; 把每一個人物和故事情感通過色彩的運用直觀傳遞情感變化,比如淺藍色會給人清爽、天真的感覺;黃色給人溫暖、明媚的感覺;紫色與深藍色的結合明顯感覺到一種恐怖壓抑的氣氛,而大量的金黃色和白色的結合,給人一種神話般的色彩。
色彩元素與人物情感也演變著一種微妙關係,讓觀影者產生了無限的憧憬和聯想。以不同的顏色來刻畫人物的性格,使每一個卡通的角色都有鮮明的個性化,活生生的留在觀眾的心裡;在場景上巧妙運用豐富多變的顏色,與人物內心活動形成一致,能夠完美的詮釋動畫的情感表達。
這種靜止的顏色與動態的元素在情感的烘託下發揮著巨大的魅力,讓影片鬆弛有度,一緊一慢,帶動觀眾情感上的波瀾起伏,這樣極具感染力色彩,不僅讓我們在視覺上大飽眼福,更是對動畫主旨加深了觀眾的領悟。
② 採用不同的幾何圖案和象徵符合,和故事情節的跌宕起伏與之契合,給觀影者帶來情感上的共鳴
在整部作品中,特別重視線條動畫的意義,導演認為,動畫就像一根線,將現實與神話連在一起。在動畫中也出現大量的幾個圖形,傳遞著不同的意義。
線條在人物上的塑造:在人物身上我們可以看到主要採用細線條,給這種細線條給人一種精緻的感覺。西爾莎穿上海豹外套,進入大海時,變成了海豹的外形;老精靈的頭髮;哥哥本用細線牽著妹妹。幾何圖形的運用:西爾莎一家生活的小島上,有很多形狀不一的石頭,有奇特的花紋、直線、曲線、圓點,都是經過精心打造一番的工藝品。象徵符號的意義:本和西爾莎回家途中避雨的一個教堂中,窗戶上掛著凱爾特十字架,在是中世紀比較常見,源於對凱爾特文化的崇拜,給動畫添加一絲神秘的氣氛;貓頭鷹象徵著邪惡的力量;高壓線具有一種反工業色彩。影片在十分精美、柔和的畫面中,以線條動畫的設計流露出更具形象的美感,也賦予影片濃濃的愛爾蘭民族風情,把民間傳說通過電影傳遞給更多的觀眾;從人物的刻畫、場景的設計體現愛爾蘭所獨有的美術風格,把這種藝術展現的淋漓盡致,也幫助觀影者領悟人物的外在形象和內在的情緒波動。
使畫面即具有完整性又增強了畫面的層次感,使二維動畫,也達到3D動畫的視覺體驗,呈現出多倫多換的藝術張力,讓整部作品在藝術層面得到一次升華,在動畫領域的創收手法上成為一個不朽的傳奇。
02、以隱喻的手法,藉助神話傳說來折射現實,愛不能打破一切,但它能帶給我們衝破界限的勇氣
了解影片的背景得知《海洋之歌》是根據愛爾蘭民間傳說改編而成的動畫,結合手繪、凱爾特神話、愛爾蘭民間的傳統文化。故事的誕生是以「海豹人」的傳說為主要靈感,再融入宗教和神話的色彩,將故事中的現實人物和神話以兩條平行線的方式進行創作,藉助神話中的故事,來表達現實。
角色上的隱喻:孩子的媽媽象徵曾經美好的經歷;西爾莎象徵一種希望、新的美好;哥哥本象徵著一種勇敢冒險的精神;父親象徵著守護;奶奶是一種理性;大狗象徵著自然界之間的一種信任關係;所有精靈和海豹象徵著不可逾越的界限;唱歌象徵著一種情緒的表達。事件上的隱喻:媽媽為了西爾莎的出生,必須離開人間,象徵所有的相遇都終將離別;奶奶強制帶著哥哥和妹妹去城市生活,意味對待人生不能只選擇感性,理性才能脫離過去的痛苦,走向新的生活;石化的精靈重現,代表記憶和曾經發生的永遠無法抹去,不能遺忘便選擇接受。明暗兩條線:父親無法走出妻子消失的痛苦,而變得頹廢,對應神話中巨人麥克因失去愛人而日日哭泣;奶奶不願兒子痛苦強制帶回孫子回城市生活,對應貓頭鷹母親不忍心看見兒子的悲傷,而將他的痛苦封存石化;本在路上丟失了西爾莎,不惜一切冒險也要帶她回家,對應精靈和貓頭鷹尋找海豹女,獲取自己想要的結果。整個影片以海洋為基調,來隱喻情感的共通,來自海洋的母親為生妹妹西爾莎,而不得不離開家人,雖然她最終選擇離開,其實這一切都是象徵了愛。不管是哪一個人物做出什麼事,都暗指了人性中的一面,美好的、黑暗的、天真的、陰鬱的才構成了這部童話動畫豐富的人間煙火氣。
動畫採用象徵的手法運用到各個人物、場景上,揭示了寓言故事隱藏的人生哲理,不僅留給讀者無限的想像,也是藉助神話故事去折射現實中的人生意義。
電影中的明線和神話暗線不是獨立存在的,而是互通。雖然一面是人一面是精靈,但他們在情感上是沒有界限的,除了上面講的故事情節上的相似之外,人物的形象上也給有意象的傳遞,你仔細去對照,會發現每一個人間裡存在的在神話中都有與之對應,比如:忠誠的狗為了兄妹倆拼命的去尋找挽救他們,對應神話中的小海豹,他們在西爾莎出現生命危機的時候,第一個往前衝;就連船夫這樣一個小角色,你也可以找到與之對應的偉大記錄者,以另一種形式去讚美平凡人物的偉大。
雖然這個故事一開始就註定是悲傷的,人類永遠也留不住海豹女,但他們依然勇敢的選擇相愛,也用愛去感化其他的人和生靈。「愛」沒有打破固有的界限,母親最後沒有留在人間,貓頭鷹奶奶接受痛苦的現實,哥哥本的愛不能改變妹妹變老的事實,但他們都因為愛,而變得更有勇敢,去面對生活中的種種困難。
我們的生活不是神話,也沒有超能力去改變現實,但我們要學習神話故事傳遞給我們的精神內核,像兩兄妹一樣,帶著愛,努力去尋找自己的命運,在冒險的旅途中學會克制孤獨、關愛他人、理解感情,這樣的情感表達早已遠遠超出一個命運神話故事了,而是以敘事角度回到現代人的視覺,去洞察生活。
03、唯有真正的放下,才能獲得「自我救贖」,通往下一站幸福
任何一部電影都不是單一的,就像這部《海洋之歌》雖然適合兒童觀看,但我覺得也適合成人看,在糖果般的色彩浪漫下,給人留下太多空白,好像可以瞬間打通你的任督二脈,放下一些執念,舒緩的應對這個世界。
中國有一句古話:「魚和熊掌不能兼得」,世間上沒有任何一件事是完美的,有得必有失,我們有太多東西是無論如何也得不到的。這個世間有太多執念、愛恨情仇蒙蔽了我們的雙眼,讓我們離快樂越來越遠。就像影片的中的人物一樣,一開始各自抱著自己的怨恨、執著鬱鬱寡歡的生活著,那他們最後是如何獲得「自我救贖」的呢?
哥哥本一開始對妹妹是極其討厭怨恨的,從不願意跟她耍;當妹妹在海裡差點溺水時,本也不願意去救她;生日當天還戲弄她,甚至在晚上講恐怖的故事嚇唬她。因為本怨恨妹妹出生,而帶走了疼他的母親,雖然他對妹妹態度超級惡劣,但本過的也一點不快樂。父親也因為妻子的離開,而無法振作,活在過去的痛苦中,導致一家人在這座孤島上,不快樂的生活著。貓頭鷹奶奶因為兒子失去愛人而痛苦,她就將兒子痛苦的情感抽取放到玻璃瓶子裡,試圖用這樣的方式來消除悲傷,她自認為這是最好的辦法,她不僅抽取了兒子情感還有精靈和自己的情感,導致他們都成為一尊冷冰冰的石頭。在西爾莎出現的時候,我們可以感受到,貓頭鷹奶奶即使將情感封存在無數個透明的玻璃罐子裡,她仍舊一點不快樂。我們可以看出,糾結過去的苦難,是一場自我折磨的過程。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很多人也和影片中的角色一樣,活在過去的痛苦中無法自拔,一邊傷害著身邊最愛的人,一邊傷害著自己原本已受傷的心,那我們該如何拆掉「受害者」這堵牆,獲得自我救贖呢?
① 找到自己受害者故事的背後模式,認識它,並勇敢的以及時改正
定位自己最受傷害的情景是自我調節的最佳方式,因為每個人在意的點不一樣,都有自己獨特的受害模式。問問自己,什麼時候開始感覺到最沒有力量、沒有掌控感的,這也就是受害的開始。然後從初始地方,去挖掘令自己受傷的原因。
比如動畫中哥哥本在與妹妹一起經歷從城市逃往回家的這場冒險之旅中,通過相處,經歷各種坎坷與磨難,發現自己討厭妹妹的背後原因,是自己誤會了妹妹,而放下過去的偏見,及時承認自己犯下的錯,獨自勇敢的穿梭在黑暗中,這次只為挽救妹妹。怕水的他義無反顧的跳入大海,尋找妹妹的海豹衣服,鼓勵她唱歌,獲得新生。
貓頭鷹奶奶在兄妹倆的指引下,找到令自己做下愚蠢行為的原因,並接受它們,最後放下過去的傷痛,解禁了自己被藏在瓶子中的悲傷情感,而與過去和解,放下。幫助本和西爾莎最快的方式回到家,尋找海豹衣,不僅讓西爾莎免於死亡,也讓自己的兒子從石頭中復甦,挽救了所有精靈。
當我們也因一些曾經的傷害而無法好好生活時,試著去尋找讓自己傷痛的真正原因,找到這個古樹,然後說服自己:過去的已經過去,我們應該好好掌控的是現在的生活,如果無法獲得自救,可以嘗試把這個情況當成是他人的事,寫一篇關於如何幫他放下過去的方法。
② 儘快意識到自己的這種「受害者」情緒,並接受它與自己共處一段時間,然後試著拆掉它,過好當下。
由於自己受害者的情緒往往伴隨著一種自我憐憫的情緒,就好像心中的痛苦一定要喝一場醉酒,來麻痺自己的快感,當這個時候,一定不要掉入「壞情緒」的陷阱,不要著急擺脫它,讓自己試著相處,真正的理解,通過一開始找到的故事拆掉這座「受害者」的牆,真正的放下,獲得「自我救贖」。
父親及時意識到自己曾經「受害者」的情緒,在經歷西爾莎差點離去後,最終也真正的和解,坦然接受了妻子必須離開的事實,一家人最後擁抱在一起,道別。影片的結尾,是暖色的的光,父親帶著本和西爾莎在那座孤島畫畫、嬉笑,奶奶沒有強逼他們回城裡生活,而是加入其中,欣然的接受他們留在這裡生活。
影片中的他們曾經都活在過去的傷害裡,同時也因自己控制不好的壞情緒而讓親人受傷,當他們真正的放下時,不僅讓家人感到快樂,也實現了真正的「自我救贖」。所以當我們也曾因過去的傷害,而害怕再去愛或好好生活時,不要急著反抗,試著讓自己靜下來,慢慢去感受它,找到受傷的背後故事,接受它已存在的事實,拆掉這個「自我受害者」的思維。
佛教一句很知名的禪語:「活在當下」,是說應該放下過去的煩惱、捨棄未來的憂思,用全部精神用來承擔眼前的這一刻。這也是影片的魅力之一,在不完美的結局裡,讓我們學會放下過去,活在當下,才能擁有想要的幸福,告別過去的傷痛。因為,對未來最好的饋贈,就是活好當下的每一分鐘,不辜負每一個關愛你的人。
在我看來,這部精雕細琢的手繪動畫作品,不僅僅是畫面的細緻、唯美,也在於故事中親情、愛情與神話、宗教的完美結合,教會我們在面對曾經的創傷時,我們該如何把自己從中抽離出來,實現「自我救贖」,重新接受生命中的美好。
寫在最後:
《海洋之歌》這部動畫劇情看上去好像相對比較簡單,實際上卻有著嚴謹的結構和可以多次重複看的趣味,主要原因是令人吃驚的美術效果和從現實生活中過度到奇幻想像的劇情,這種神話世界與現實世界的直接交融,給觀眾一種奇特的體驗。
影片中的離別、偏見、曾經的傷害、無法重新開始的勇氣,在我們現實生活中也在每天上演,每個人都深有體會。也許我們終究也改變不了外在的變化,但我們可以通過自我救贖,獲取人生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