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llwave 是首個完全誕生於網際網路時代的偉大音樂類型

2021-01-08 騰訊網

Chillwave 運動,或者起碼 「chillwave」 這個術語,始於一個玩笑。這一流行音樂分支從網際網路發家,距它發展最鼎盛的那個夏天已有10年,而世人還清晰地記得那段歷史。

愛挑事兒的博客寫手兼文化評論家 Carles 在2009年7月提出了這個概念,用來形容溫柔如耳語的電子製作人兼創作人 Washed Out 的音樂風格。不為人知的是,Carles 其實為這一風格取了很多歧視性的名字,諸如 「Chill Bro Core」 (冷兄核)、「Pitchforkwavegaze」 (Pitchfork盯潮)、「forkshit」(叉屎)、「CumWave」(湧精),最後差點就用上這些了。

這篇博文就跟 Carles 的許多奇思妙想一樣,在梳理中隱約摸到了新風格的共性。2009年年中,他敏銳地發現,獨立音樂博主們在尋找一種他稱之為「全新、真實、有點地下的音樂」,而一群互相之間聯繫不算太密切的懷舊電子樂製作人,想要一步步地將這種音樂變現。Carles 寫博客很少惡意挖苦他人,但那時的他沒能預料到的是,今後這一小眾音樂類型會生命力頑強到如此廣受歡迎。

Carles 在那篇文章中提到的音樂人 —— Washed Out、Neon Indian、Memory Cassette —— 與他瞎寫的搞笑風格名根本對不上號。這些音樂人的作品其實更真誠、更發自內心。但 Carles 有一件事做對了 —— 他把他們歸為一類。這些音樂人雖各有各的美學積澱,但他們的早期作品有一定的共性。溫暖的旋律、多樣的合成器運用、故意模糊的製作效果,讓每首歌聽起來都像是從大屁股 CRT 電視的揚聲器裡播放出來的。

這些音樂人的作品主題也有相似之處,這其中就包括 Toro y Moi。如今的他是首批 chillwave 音樂人中最成功的。他們歌唱失望和困惑,歌唱自己與世界脫節,歌唱這個世界對個人的無禮要求。Neon Indian 會歌唱逝去的夏天、未竟的旅行。Washed Out 寫過優柔寡斷帶來的嚴重後果。而在一支早期作品中,Toro y Moi 因為工作不合心意而懷疑生存的意義,嘆息道:「我找到了一份工作,做著還湊合 / 這不是我想要的工作,但我還是會盡力」(I found a job, I do it fine / Not what I want, but still I try)。他們不費吹灰之力,便觸碰到了最真實的情緒。

他們贏得了許多人的共鳴,部分原因在於那個時間點的社會環境。評論家 Larry Fitzmaurice 於2015年為 VICE 撰寫的文章稱,這些音樂人和他們的粉絲是在應對這10年的創傷遺留下來的陣痛。化名 Washed Out 的 Ernest Greene,2009年那年27歲,在 Fitzmaurice 筆下,貫穿他成長的這10年以 「9·11」 事件為發端,隨後進入 「伊拉克戰爭,多次經濟倒退,資訊時代下源源不斷、令人沮喪的恐怖公共事件,且無力應對、無力避免」。那會兒就業市場不景氣,開始作為 Washed Out 活動的 Greene 沒法演出,只能去做圖書管理員。這一代人無處可去,無事可做,正是音樂讓他們得以應對這些麻煩。因此,他們的音樂聽起來失真,他們為影像加上充斥噪點的 VHS 濾鏡,只有這樣,他們才能假裝生活在別處,在別時,而不是在當下,在這裡。

10年後,chillwave 的聲音仍在迴響。小一點的藝人可能已經不玩這個風格了,但一些 chillwave 大牌開始將自己的作品引入全新的方向。儘管如今,我們又一次遭遇經濟倒退,全球形勢正變得越來越壓抑,但這種逃避主義之聲仍然能為我們注入能量。如果今天有人在耳畔告訴你他們也無法理解這一切糟心事的存在,還是能讓人寬心不少。

況且,自從 chillwave 熱潮爆發以來,冷調音樂(chill music)的全套觀念作為逃避主義音樂代表在10年內遍地開花。氛圍音樂前所未有地暢銷,過去幾年來 YouTube 頻道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強推 「學習時宜聽的低保真冷調 beats」(lo-fi chill beats to study to),而這些音樂本質上是在照搬 chillwave 暈暈乎乎的卡帶美學,只是把人聲拿掉了而已。綜上所述,回顧從前那些啟發一切的迷離朦朧的歌曲,當下可謂最好的時機。

催生 chillwave 的最佳歌曲

Chillwave 懷舊的製作特點、哀嘆中迸發的能量,在當時看來可能蠻新奇的,但它並非毫無根據地完全脫胎於網際網路自身。當時的樂評人和博主精準地指出,它讓人頭昏的特點師承自在它們之前,21世紀頭10年的一波眩暈實驗流行樂,以 Animal Collective 和現已不復存在的廠牌 Paw Tracks 為代表。Animal Collective 和許多 chillwave 音樂人一樣,他們做的那種流行音樂跟普通人的想法都不太一樣,極富特色,讓人茫然失措,因為一首歌既可以只有副歌,也可以沒有副歌,或者,可以完全被磁帶底噪或是殘響覆蓋。

從 Washed Out 和 Toro y Moi 等人的早期作品中可以很容易發現 Animal Collective 的《Feels》和《Strawberry Jam》,尤其是 Panda Bear 2007年的專輯《Person Pitch》的影子。在發行打入主流市場的專輯《Merriweather Post Pavilion》之前,Animal Collective 的音樂有點潑墨畫的感覺,是一種精心設計的隨意,形式漂亮,內容鮮活。Chillwave大量吸收了這種精神內核,不過,他們用合成器音序、鼓機更明確地表現出這一特點,他們的畫布仍如波洛克般紛雜,只不過加上了一點兒霓虹的色彩。

總的來說,從 chillwave 中能很容易地聽出更實驗化的音樂思維的影響。Ian Cohen 在今年早些時候為 Stereogum 撰寫的一篇文章中認為,Boards of Canada 的相位效果氛圍、Fennesz 的暖調故障音樂、J Dilla 在《Donuts》中用心打磨的 beats,都可以說是 chillwave 的前身。毫無疑問,儘管地理上被區隔開了,但這些因網際網路成名的宅家人士肯定對以上頗具探索精神的音樂人如數家珍。不過,如果這些前輩真的是 chillwave 的開山鼻祖,那他們肯定更多地影響了聲音的發展,而非實驗精神的延續。

說到底,chillwave 音樂人做的還是流行音樂,他們將這些音樂融進舞曲、層疊的盯鞋、當代 R&B 的結構,或是急促的放克節奏。即便音樂本身過於渾濁難辨,它也仍保持在 「歌曲」 這一框架之內。

Ariel Pink 曾在 Paw Tracks 發過幾張專輯,是他助長了這一場景的勢頭。他現在名聲在外可能是因為愛做假冒的廣告歌,或者愛在採訪中挑起爭議話題,但從前的他致力於製造怪了吧唧的完美流行歌,那就好像是從另一個次元傳來的電臺金曲,在那裡,Doobie Brothers 嗑藥磕得更猛了。即便不是所有 chillwave 音樂人都會專門強調當年 Ariel Pink 的小範圍傑作《Worn Copy》帶來的影響,但 Pink 的製作的確率先讓聽眾們接受了 「聽起來像在水下唱的流行歌」。Chillwave 音樂人沒有效仿他那搞怪、超現實的一面,但他們學到了聲音上的態度,流行音樂有時候需要有點故意做舊,好似遇到故障的效果。它需要顯得更真實。

歌單:Panda Bear, "Take Pills" / Boards of Canada, "Sherbert Head" / Ariel Pink, "Among Dreams" / J Dilla, "Don't Cry" / Fennesz, "Caecilia" / Ariel Pink, "Every Night I Die at Miyagis" / Flying Lotus, "Auntie's Lock/Infinitum" / Animal Collective, "Banshee Beat" / Ariel Pink, "Immune to Emotion"

Washed Out 最佳歌曲

再往前推10年,通過博客傳播而走紅的一群音樂人為 chillwave 打下基礎,不過,這場景的第一個大明星其實是在絕望和無聊中開啟了他的 chillwave 項目。來自喬治亞州的 Ernest Greene 讀了圖書館科學專業的研究生,卻沒法拿這張文憑找到合適的工作,於是他搬回家和父母一塊兒住,開始創作克制、失真的流行音樂。音樂曲調輕快,充滿渴望,這正是他應對生活轉變帶來的不安情緒的方式。

「搬回家跟爸媽住可不是什麼能讓人高興得起來的事,」2010年Greene 在與 Creative Loafing 的採訪中說道,「說是抑鬱也不準確,但我的確得消化某種挫敗感。音樂中的旋律和歌詞提醒我要保持樂觀,因為我當時真是蠻絕望的。」

因此,從一開始,千禧一代的崩壞現象便印刻在 chillwave 的基因中。Greene 說他本來沒打算發行自己音樂,真發了之後,他也沒考慮過要巡演,因為他「想好好過婚姻生活」。正因如此,他對音樂產業的態度既敏感,又相對封閉,他的音樂亦然。《High Times》和《Life of Leisure》之類的早期作品都是流行歌,充斥著鬼魅的喃喃自語。在 「New Theory」 中,他唱道,「你的選擇是對的(your choice was right),」 可即便是這種似乎在給自己正面肯定的歌曲,聽起來他也在壓抑著自己,傳達懊惱的情緒。

隨著時間流逝,Greene 的視野逐漸變得開闊。他的第一張正式專輯,2011年發行的《Within and Without》更難以捉摸,更迷醉,比起之前作品中的合成器流行成分,更接近 Cocteau Twins 的美學風格。從那時起,他的音樂便一直朝著這一方向前進、發展,但是,最初刺激他玩音樂的內心衝突不曾消逝。打從成立 「Washed Out」 開始,他便擅長捕捉混亂的思緒,也正因如此,chillwave 才會直到今天都深受大家喜愛。這種音樂描繪了一種頹喪的情緒,但卻不想因此困擾周遭的人。頹喪的你只是靜靜地坐著,沉溺其中,夢想著更美好的日子到來。

歌單:"Feel It All Around" / "Phone Call" / "New Theory" / "I've Been Daydreaming My Entire Life" / "Amor Fati" / "You and I" / "It's Kate's Birthday" / Small Black, "Despicable Dogs (Washed Out Remix)" / "Lately"

Toro y Moi 最佳歌曲

青少年時期開始,Chaz Bear 就習慣以 「Toro y Moi」 為藝名在家錄製些不著調的歌曲,但他正式涉足 chillwave 還得到2010年。他與 Greene 合作過幾次,也發布過一些醉人的小樣合輯,在音樂博客圈闖出了名堂。之後,他發行了處女專輯《Causers of This》,這張專輯直至今日都可稱為 chillwave 最完美的長篇宣言之一。Bear 曾說過,他已經不再寫 「充滿隱喻、富有詩意的歌」 了,相反,他要像日記般地,直接坦率地宣洩自己的感情。他唱起網際網路時代的困惑與孤單,唱起尋求聯結的強烈渴望,和關係破裂時的苦楚哀傷。這張專輯有些微醺、沉醉的氛圍,最適合在夜晚開車駛離心愛之人時聆聽。這正是 chillwave 一直以來追尋的姿態,或許也可說是 Bear 做的最後一張隸屬 chillwave 範疇的專輯。

發行《Causers of This》前後,Bear 就已經在籌劃下張專輯了,為了更接地氣,他將在這張專輯中拋棄電子音樂。2011年,新專輯《Underneath the Pine》終於浮出水面,成品的確不負眾望。他不再用 Ableton 操弄把戲,而去追求一種聲音,它像是帶著自然氣息的民謠,具有放克的音色質感和迷幻音樂的眩暈,這使他一舉成為地下英雄,所有喜歡在主流邊緣遊走的大流行明星,比如 Tyler, the Creator、Frank Ocean 都對他情有獨鍾。

從此,他的音樂作品「平步青雲」,但他從未捨棄構成《Causers of This》的情緒內核。他的最新專輯《Outer Peace》探討的仍是「存在」這一主題。「Ordinary Pleasure」 讓你情不自禁地想聽聽看,因為 Toro y Moi 從一開始就有意識地形成了與自身年齡不相符的個性,而這首歌能幫助你理解這一點。雖然其中也有跳躍的放克律動,但他希望在情緒上能保持低空飄浮的狀態。「沒什麼能讓生活變得更好(Nothing can make it better),」他唱道,「最大化你的快樂就好(Maximize all the pleasure)。」

歌單:"Blessa" / "So Many Details" / "Thanks VIsion" / "Talamak" / "Ordinary Pleasure" / "You Hid" / "New Beat" / "Freelance" / "Cola" / "Spell It Out"

Neon Indian 最佳歌曲

從最最最開始,Neon Indian 背後的創作人兼製作人 Alan Palomo 就比同行的視野更寬廣那麼一點兒。他在歌曲中探討的主題與其他人類似(比如慵懶夏日、致幻毒品,沉醉在 「相思迷霧」 裡無所事事),但他的音樂色彩更豐富,沒那麼嘶啞黯淡。許多低保真製作的早期 chillwave 音樂,其質感都像加了飽和度太高的 Instagram 濾鏡,但 Neon Indian 不一樣,他那萬花筒般的合成器音樂覆蓋的可都是正兒八經的膠片噪點。他的合成器音色更豐富,音序器運用也更複雜。

Neon Indian 2009年的處女專輯《Psychic Chasms》是 「chillwave 三傑」 中發表的第一張全長專輯,而且稱得上是最好的一張。儘管歌詞帶有一種愉悅的空洞,Palomo 的製作卻賦予其生命和愛的躍動,你都想像不到它竟能如此醇厚。時光流逝,他的夢也越做越大。在後續的兩張專輯 —— 2011年的 《Era Extra a》 和2015年的 《VEGA INTL. Night School》 —— 之中,他繼續探索古怪的合成器流行,風格日益完善。在這個階段,Palomo 還與 The Flaming Lips 合作,想了解他作品涉獵的廣度,從這張專輯開始也不錯。他們在合作專輯中對90年代的獨立搖滾所做的,也正是其他 chillwave 音樂人從 Palomo 那兒學到的 —— 他將聲音處理得更有生機,更鮮活,像一首首生命的讚歌,因此他最後會在 Terrance Malick 的片子中出演也不足為奇了。他的音樂儘可能地熱烈擁抱了壯麗。

歌單:"Terminally Chill" / "Deadbeat Summer" / "Annie" / "Polish Girl" / "Should Have Taken Acid With You" / "Slumlord" / "Hex Girlfriend" / "Local Joke" / "Halogen (I Could Be a Shadow)"

別的精彩

十年前網際網路的音樂世界與現在有所不同。在大型音樂網站公開支持,甚至最終獲得《華爾街日報》的首肯之前,助推 chillwave 崛起的動力是一套堅實的博客生態系統,它們由狂熱的音樂愛好者運營,而這些愛好者們會在網際網路中挖掘任何新鮮有趣、招他們喜愛的玩意兒。

雖說單是 Carles 創建的網站 「Hipster Runoff」 就能將整個博客圈串起來,但放到當年來看,這一體系的存在很有必要。有那麼多的地方能讓稀奇古怪的聽眾找到好聽的、沒人聽過的新音樂,又有那麼多的空間能讓剛起步的音樂人在一個容易迷失的行業裡找到立足點。那是一個富足的年代,一個網際網路民主真正實現了的階段。

上面提到過的 chillwave 三傑能利用博客圈的影響力取得獨立音樂世界最後的一席之地,但他們只是少數。但網際網路的美妙之處就在於,每出一個 Neon Indian,就會有10位音樂人受到鼓舞,因而繼續活躍地創作。現在看來,這種創作的熱情或許來自一種全新的體驗:你能和網上的其他人互相連接,大聲討論奇奇怪怪的好音樂,不過,肯定也有很多美妙的音樂並非受到鼓舞,而純粹是憑空冒出來的。

單說 chillwave,就有許許多多的音樂人都和以上幾位一樣優秀。來自費城的 Dayve Hawk 錄音時化名 Memory Tapes、Memory Cassette 或者 Weird Tapes,早期對這一場景的形成產生過重要影響。光是看他的這些假名就知道,他的音樂也故意做成一種模擬、粗糙效果,旋律相當隨意,不合常規,自有一種 「錄一遍就過」 的精神在。他的音樂生涯在上一個十年之交停滯了,但他早期的作品如今聽來仍超凡脫俗。

除了 chillwave 風格,布魯克林樂隊 Small Black 早期的無保真(no-fi)流行歌帶裡還包含某些本世紀最感人的情歌。最後,他們的音樂走向了New Order式場電影化的舞曲流行,因此他們早年會玩 chillwave 大概是個意外,而不是有意為之吧。

以上音樂人都算是 chillwave 旗下的大人物了,但是除此之外,還有一批人,他們當年在博客圈鼎鼎有名,可現在光是讀一讀他們的名字,都像是走進了連接到另一個時空的蟲洞:Blackbird Blackbird、MillionYoung、Sun Glitters、Keep Shelly in Athens、Slow Magic、Big Spider's Back、Chad Valley。

歌單:Small Black, "Despicable Dogs" / Small Black, "Lady in the Wires" / Memory Tapes, "Bicycle" / Millionyoung, "Hammock" / Blackbird Blackbird, "Pure" / Big Spider's Back, "Black Chow" / Memoryhouse, "Lately" / Keep Shelly in Athens, "Campus Martius" / Gold Panda, "You" / Teen Daze, "Shine On, You Crazy White Cap"

// 作者:科林·喬伊斯(Colin Joyce)

// Translated by: 香菇

// 編輯:jingya

相關焦點

  • 我非常喜歡的一個樂隊傻子與白痴,他們玩的是chill...
    我非常喜歡的一個樂隊傻子與白痴,他們玩的是chillwave,樂隊夏天裡的斯斯與帆也不是搖滾。當前中國大部分樂隊都是搖滾呀?不是搖滾的樂隊會被歧視嗎?
  • Chillwave VS Darkwave:復古浪潮中聚變而出的兩個「異端」
    我們曾經大膽預測,隨著復古流行末期和5G時代來臨,帶有復古未來感的視覺和機金屬質感元素的融合大概是之後新一波的流行趨勢,近來很多先鋒視覺廠牌的視覺呈現印證了我們的猜測。
  • 業內人士熱議網際網路大變局時代:產業網際網路會誕生更多偉大企業
    在該次峰會上,多位業內人士都認為,疫情爆發以來,傳統的生產生活方式正在加速發生變革,利用信息技術與網際網路平臺,充分發揮網際網路在生產配置中的優化和集成作用,實現網際網路與傳統產業深度融合,將是未來十年的主旋律。華為控股董事、CIO陶景文在會上表示,工業革命改變了生產,那數位化就是改變了關係。
  • 碧藍航線crosswave是什麼類型的遊戲 碧藍航線主機版介紹
    碧藍航線crosswave是由地雷社製作的手遊主機化作品,該作的玩法和手遊有所不同。那麼這是一款什麼類型的遊戲呢?下面小編就為大家介紹下。
  • ...首支錄音室單曲《下鍋了》上線 打造冬日聚餐必備CHILL意好音樂
    此次他們帶來首支錄音室單曲《下鍋了》,簡直是冬日火鍋聚餐必備chill意好音樂!首支錄音室單曲《下鍋了》,呈現全新唱作樂隊的有趣與深度MiLK牛奶樂隊是代表年輕世代的全新唱作樂隊,外表從不具「侵略感」的大師班,擅長Pop R&B Fusion多元曲風,不曲高和寡,創作帶有煙火氣息。
  • 不經意間,讓你心醉神迷的Synthwave汽車亞文化
    它是一種音樂類型,中文名為合成器浪潮,它的關鍵詞或關聯詞:復古未來、賽博朋克、電子音樂、電子街機、蒸汽波、霓虹黑色,再結合下面這首skeler的「Tel Aviv」感受一下Synthwave的魅力(帶耳機效果更佳)。  有沒有感受到正在穿越時空隧道的感覺,這就對了!Synthwave就相當於電子音樂領域的《回到未來》題材。
  • Steam《碧藍航線Crosswave》開啟預購
    根據最新消息,《碧藍航線Crosswave》目前已經在Steam平臺上開放預購,此官方為預購玩家提供了八折優惠價和一些豪華包內容,以下為官方公開的相關細節。從此次公開的內容來看,在Steam上預購《碧藍航線Crosswave》的玩家將獲得8折優惠價和豪華包內容,此次豪華包內容包含:遊戲壁紙、遊戲原聲音樂、桌面主題。
  • 你需要chill一下
    時間過的真快已經九月可每天都過的很悠閒度過了難熬的八點半是時候來聽音樂chill一下有空出來騎車沒空家裡chill不幹什麼就是這麼chill肚子餓了該要怎麼辦人生大事絕不能隨便對桌美女不時放個電抱歉我習慣一個人睡欸
  • 孫國忠|貝多芬與音樂中的偉大性
    當一個以審美彰顯思想、以藝術理念傳遞精神嚮往的時代到來之時,藝術家尤其是作曲家顯然已經成為最受關注的「時代之聲」的傳送者,音樂藝術以其獨有的「絕對語言」和別具深意的抽象品格仿佛積聚了整個時代的精神蘊涵與倫理價值。貝多芬領悟革命年代的社會脈動,深諳書寫符合時代潮流和精神氣象的音樂作品必須具備「偉大性」的藝術底蘊。
  • 乘風破浪,與偉大時代同行!
    2020年5G商用一周年中國電信廈門分公司始終不忘初心踐行為民服務承諾乘風破浪,與偉大時代同行通信戰士與紅色革命始終血脈相連新中國成立後,鷺島通信發展篳路藍縷上世紀80年代為打破改革開放「缺少耳朵」的困境1985年成功開通「萬門程控電話」廈門成為全國首個市內電話
  • 中西方古典音樂誕生的土壤
    幾千年的歷史,人類擁有過怎樣豐富的智慧,這些智慧又是怎樣體現在音樂之中的呢?現在讓我們以時間為線,回溯歷史,一探古典音樂中的文化精粹與其誕生與延續的過程。這樣的傳授方式,雖然能夠保留音樂的神韻,卻無法流傳下普及大眾的教學體系;新朝代的誕生也使上一個時代的成就遭到很大的劫數而難以延續。因此,中國許多高超的音樂技藝和內涵,到了近現代已經失傳了。
  • 你需要了解蒸汽波這種音樂
    「蒸汽波」(Vaporwave),它可以代表一種視覺,也可以表示一種曲風,而且這種曲風已經流行了近十年。2010年有一位美國電子音樂人,他用一次性筆名「Chuck Person」發行了一張專輯,在這張專輯中,採用了復古流行音樂進行切片循環,並通過電子技術把它們製作成回聲、慢速、失真的效果,儘管後來他說這些音樂只是他無聊的玩笑,但這張專輯依然被認為是「蒸汽波」的開端。
  • 本周六,來AL忘掉狂躁,拿著酒精飲料 chill 一下!
    ,在陽光下 chill 一下午。特 chill 的城市深夜,不如 chill 一下, 來場 chill 的音樂派對,拿著酒精飲料,跟著節奏擺動 ALCOHOL LAB X 來電 PROJECT ,邀請2位 Jazzy HipHop 音樂製作人,來到AL分享他們充滿實驗性的音樂
  • chill to the bone,毛骨悚然
    詳細分析習語 chill to the bone 的寓意並配以豐富的例句,以及對個別例句所設計的語法或知識點進行分析。 還記得關於 chill 的習語 take a chill pill 的寓意嗎?
  • Vaporwave|蒸汽波藝術
    蒸汽波(Vaporwave)誕生於2010年後的日本類似於City Pop風格,)是一種受賽博朋克(Cyberpunk)影響的網絡在線藝術。它的流行,也標示著音樂和藝術上的復古浪潮。
  • 溫暖深情致敬偉大時代,周深《和光同塵》酷我音樂獨家首發
    改革開放濃縮時代巨變,溫暖歌聲傳遞創業感懷。12月16日,周深獻唱電視劇《大江大河2》主題曲《和光同塵》燃情登陸酷我音樂。在這首大氣優美的主旋律歌曲中,周深用深情真摯的演唱,生動詮釋出一代改革實踐者們建設新時代、搏浪立潮頭的決心和信念,同時感恩致敬新時代,具有蓬勃向上的感人力量。
  • 環球音樂中國發布首個本土廠牌「魔音繆斯」,專注影視音樂
    環球音樂大中華區總裁暨執行長張松輝先生就此表示:「作為環球音樂中國過去十年來成立的首個本土音樂廠牌,『魔音繆斯』代表環球音樂集團對中國市場的戰略重視,以及進一步深耕本土化內容的決心。「魔音繆斯」同時宣布,新廠牌成立後首個合作的電影項目已鎖定國慶檔國產大片《我和我的家鄉》,「將深度參與這部電影相關音樂的製作和傳播。」此外,一檔由「魔音繆斯」出品的跨界互動直播綜藝真人秀節目《Hi!電影音樂》,已於8月12日晚9點在抖音平臺首播。
  • 首個工業網際網路獨角獸誕生
    近日發布的《2019年中國獨角獸企業研究報告》顯示,2019年中國獨角獸企業數量達到218家,總估值達7964億美元,平均估值達36.5億美元;截至2020年6月30日,2020年新晉獨角獸企業共有15家,京東工業品作為首個工業網際網路獨角獸、「智能製造」領域代表,位列2020年新晉獨角獸企業榜第三名。
  • 中視鳴達:打破傳統界限,網際網路浪潮下的新型音樂廠牌
    現在,網際網路用戶可以用更快的速度成就一個新星的誕生,粉絲們在見證流量新人走紅的同時,也見證了其成長為流行明星的可能性過程。 在這一背景下,全新的綜合性娛樂公司蓬勃發展,廠牌與傳統經紀模式出現創新與融合的趨勢成為必然。那麼,以中視鳴達為代表的新型音樂廠牌在執著進行著的摸索意味著什麼?
  • 放假了,let's chill,原來chill 有這麼多用法
    經常在交流,或者看電影,個人秀時,我們常常會聽到chill 這個詞。那關於這個常用詞chill 我們到底知道多少呢?當然不僅僅是字典裡說的本意寒冷的意思. 而和它相似的詞chilli卻是一種食物,叫作辣椒,一般是幹辣椒。但是有一些短語中,你會發現它和冷一點關係都沒有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