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網11月29日消息:幾千年前,絲綢之路為東西方文化交流的打開了一扇窗口;今天,「一帶一路」倡議讓古老絲路繼續見證人類文明的交流與互鑑。博物館作為保護和傳播人類多元文化的主陣地,是「一帶一路」重要的文化樞紐。為增進民心互通、文明互鑑,促進「一帶一路」博物館之間的交流,探索國際視野下的博物館發展,上海博物館於2019年11月17日—27日舉辦「一帶一路」博物館管理高級研修班。
研修班合影(圖片來源上海博物館,下同)
據悉,本次研修班通過全球招募、層層選拔,共有15位來自中國、哈薩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亞塞拜然、蒙古、斯裡蘭卡、印度尼西亞、沙特、埃及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博物館高級管理人員參加。研修班旨在打造共享、交流、研究、創新的平臺,探索一條共建、共用的「一帶一路」博物館傳播新思路、新途徑。研修班以「『一帶一路』視野下的博物館發展」為主題,探索國際視野下博物館在管理、研究、文物保護、展覽、交流和公眾教育等多方面的發展,通過豐富的課程內容和多元的授課形式,為來自「一帶一路」國家不同類型博物館的同行提供深入交流學習的機會,呈現了一場精彩紛呈的跨文化交流盛會。
國家文物局副局長關強致歡迎詞
上海市文化和旅遊局局長於秀芬致歡迎詞
上海博物館館長楊志剛致歡迎詞
上海博物館黨委書記湯世芬主持開班儀式
國家文物局副局長關強、上海市文化和旅遊局局長於秀芬、上海博物館館長楊志剛對遠道而來的學員表示熱烈歡迎,呼籲學員以博物館作為橋梁,搭建各國文化交流的平臺,促進更有效的合作。上海博物館黨委書記湯世芬介紹,這一項目是上博積極參與國家「一帶一路」建設的一個創新實踐,上博在過去兩年設計規劃了「『一帶一路』教育傳播項目」,希望通過線上交流、數字資源共享和線下研修、實地考察,做到信息互通、人員互動,以促進「一帶一路」上各國家之間的文化交流發展,真正實現「一帶一路」國家民心互通、文明互鑑的目標。
研修班聚焦「一帶一路」建設與博物館發展
在為期13天的課程中,研修班聚焦「一帶一路」建設與博物館發展,邀請多位海內外的資深專家擔任授課嘉賓,安排10餘場專題演講,從不同層面分析全球博物館在文明對話視野下做出的規劃與成果,充分解讀博物館在文化交流過程中所起的重要通道作用。研修班還提供至少3次集中討論與交流,學員與授課人員就「亞洲文明」、「絲綢之路」、「海絲尋跡」等專題展開討論。
研修班參觀巴黎高美特展
緊張的課程之餘,上海博物館組織各位學員參觀博物館、文保中心、考古遺址和其它特色景點,分享上海博物館在展覽陳列、文物保護與修復等方面的工作經驗。共同參觀的過程也增進了學員彼此間的了解和友誼,為研修班之行帶來許多長久而美好的回憶。
研修班參觀上海工藝美術館
除了在上海的研討,研修班還前往杭州、西安、北京等歷史文化名城,通過對世界文化遺產和重要博物館機構進行實地考察,及與各地博物館專業人員交流,更深切地體會不同地域的歷史積澱和中國博物館的多元文化,更深入地了解中國博物館在「一帶一路」倡議下的發展理念與成就。
博物館高級管理人員匯聚一堂交流合作
本次研修班將不同文化背景和工作經歷的博物館高級管理人員匯聚在一起,增進彼此了解,促進互學互鑑,催生了許多優秀想法與倡議,為「一帶一路」沿線博物館的交流和合作、共榮和發展帶來了新的動力。
研修班參觀上海博物館文物保護科技中心
學員們紛紛表示,願將所學所得融入自己的博物館實踐並分享給更多人,同時希望以此研修班為起點,與上海博物館建立更深厚的合作關係。例如,斯裡蘭卡博物館邀請上海博物館在去年中斯聯合考古基礎上,繼續籤署新一輪聯合考古計劃,共同整理發表相關研究成果。哈薩克斯坦國家藝術博物館也邀請上海博物館共同開展更多的跨文化交流項目,提出合作辦展的希望,尤其期待將上博的少數民族展覽請到哈薩克斯坦去。
結業儀式學員合影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鑑而豐富。本次「一帶一路」博物館管理高級研修班,是上海博物館積極響應「一帶一路」倡議,對文博人才隊伍建設和交流的一次有益實踐。研修班將成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博物館共建的新起點,各館從文化中尋找彼此認同和信任的共通點,充分利用平臺,保持聯繫,深化合作,優勢互補,為「一帶一路」建設貢獻力量。上海博物館也將依託自身對外交往廣泛、館藏資源豐富的優勢,為「一帶一路」沿線博物館的交流提供更多、更大的平臺,開拓絲綢之路文明互鑑的新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