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一帶一路」文明互鑑 「一帶一路」博物館管理高級研修班結業...

2021-01-08 東方網

  東方網11月29日消息:幾千年前,絲綢之路為東西方文化交流的打開了一扇窗口;今天,「一帶一路」倡議讓古老絲路繼續見證人類文明的交流與互鑑。博物館作為保護和傳播人類多元文化的主陣地,是「一帶一路」重要的文化樞紐。為增進民心互通、文明互鑑,促進「一帶一路」博物館之間的交流,探索國際視野下的博物館發展,上海博物館於2019年11月17日—27日舉辦「一帶一路」博物館管理高級研修班。

  

  研修班合影(圖片來源上海博物館,下同)

  據悉,本次研修班通過全球招募、層層選拔,共有15位來自中國、哈薩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亞塞拜然、蒙古、斯裡蘭卡、印度尼西亞、沙特、埃及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博物館高級管理人員參加。研修班旨在打造共享、交流、研究、創新的平臺,探索一條共建、共用的「一帶一路」博物館傳播新思路、新途徑。研修班以「『一帶一路』視野下的博物館發展」為主題,探索國際視野下博物館在管理、研究、文物保護、展覽、交流和公眾教育等多方面的發展,通過豐富的課程內容和多元的授課形式,為來自「一帶一路」國家不同類型博物館的同行提供深入交流學習的機會,呈現了一場精彩紛呈的跨文化交流盛會。

  

  國家文物局副局長關強致歡迎詞

  

  上海市文化和旅遊局局長於秀芬致歡迎詞

  

  上海博物館館長楊志剛致歡迎詞

  

  上海博物館黨委書記湯世芬主持開班儀式

  國家文物局副局長關強、上海市文化和旅遊局局長於秀芬、上海博物館館長楊志剛對遠道而來的學員表示熱烈歡迎,呼籲學員以博物館作為橋梁,搭建各國文化交流的平臺,促進更有效的合作。上海博物館黨委書記湯世芬介紹,這一項目是上博積極參與國家「一帶一路」建設的一個創新實踐,上博在過去兩年設計規劃了「『一帶一路』教育傳播項目」,希望通過線上交流、數字資源共享和線下研修、實地考察,做到信息互通、人員互動,以促進「一帶一路」上各國家之間的文化交流發展,真正實現「一帶一路」國家民心互通、文明互鑑的目標。

  研修班聚焦「一帶一路」建設與博物館發展

  在為期13天的課程中,研修班聚焦「一帶一路」建設與博物館發展,邀請多位海內外的資深專家擔任授課嘉賓,安排10餘場專題演講,從不同層面分析全球博物館在文明對話視野下做出的規劃與成果,充分解讀博物館在文化交流過程中所起的重要通道作用。研修班還提供至少3次集中討論與交流,學員與授課人員就「亞洲文明」、「絲綢之路」、「海絲尋跡」等專題展開討論。

  

  研修班參觀巴黎高美特展

  緊張的課程之餘,上海博物館組織各位學員參觀博物館、文保中心、考古遺址和其它特色景點,分享上海博物館在展覽陳列、文物保護與修復等方面的工作經驗。共同參觀的過程也增進了學員彼此間的了解和友誼,為研修班之行帶來許多長久而美好的回憶。

  

  研修班參觀上海工藝美術館

  除了在上海的研討,研修班還前往杭州、西安、北京等歷史文化名城,通過對世界文化遺產和重要博物館機構進行實地考察,及與各地博物館專業人員交流,更深切地體會不同地域的歷史積澱和中國博物館的多元文化,更深入地了解中國博物館在「一帶一路」倡議下的發展理念與成就。

  博物館高級管理人員匯聚一堂交流合作

  本次研修班將不同文化背景和工作經歷的博物館高級管理人員匯聚在一起,增進彼此了解,促進互學互鑑,催生了許多優秀想法與倡議,為「一帶一路」沿線博物館的交流和合作、共榮和發展帶來了新的動力。

  

  研修班參觀上海博物館文物保護科技中心

  學員們紛紛表示,願將所學所得融入自己的博物館實踐並分享給更多人,同時希望以此研修班為起點,與上海博物館建立更深厚的合作關係。例如,斯裡蘭卡博物館邀請上海博物館在去年中斯聯合考古基礎上,繼續籤署新一輪聯合考古計劃,共同整理發表相關研究成果。哈薩克斯坦國家藝術博物館也邀請上海博物館共同開展更多的跨文化交流項目,提出合作辦展的希望,尤其期待將上博的少數民族展覽請到哈薩克斯坦去。

  

  結業儀式學員合影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鑑而豐富。本次「一帶一路」博物館管理高級研修班,是上海博物館積極響應「一帶一路」倡議,對文博人才隊伍建設和交流的一次有益實踐。研修班將成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博物館共建的新起點,各館從文化中尋找彼此認同和信任的共通點,充分利用平臺,保持聯繫,深化合作,優勢互補,為「一帶一路」建設貢獻力量。上海博物館也將依託自身對外交往廣泛、館藏資源豐富的優勢,為「一帶一路」沿線博物館的交流提供更多、更大的平臺,開拓絲綢之路文明互鑑的新渠道。

相關焦點

  • 文明互鑑下的「一帶一路」
    「一帶一路」倡議在促進區域經濟合作發展的同時,其文化意蘊和對世界文明進步的價值也開始日益凸顯。「一帶一路」是文明互鑑的產物和橋梁。正如紀錄片《與全世界做生意》開篇所說:「今天的世界,某種意義上是一個貿易創造的世界……從物與物的交易開始,人與人的交流、文明與文明的交融就不曾停止過。生意,就這樣改變了中國與世界的距離。」
  • 「一帶一路」惠在當下 功在千秋
    「一帶一路」倡議是中國智慧、中國擔當的最佳詮釋,它彰顯了中國為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而提供方案的大國擔當。它也是中國向世界發出分享機遇的「邀請函」,更是為人類文明、世界發展、社會進步貢獻中國智慧的原創方案。
  • 「一帶一路」電影周開幕 浦東打造「東方好萊塢」
    一番論壇激辯後,影人們的「共識」浮出水面——電影節意味著文化交流,意味著文明互鑑。「在電影節感受不同於本土的電影文化,這種體驗尤其重要。」芙蘭茜斯卡·維亞說。 今年,儘管電影人的線下「交鋒」因疫情而延宕,但影視文明對話互鑑步履不停。誕生於上影節的「一帶一路」電影節聯盟持續擴容。截至7月,成員已從2018年成立時的29個國家、31個機構,增加至44個國家、50個機構。
  • 金職院承辦2020中國職業教育服務「一帶一路」建設論壇之「一帶一...
    11月29日,以「提升職業教育國際影響力」為主題的2020中國職業教育服務「一帶一路」建設論壇在浙江杭州召開,金職院承辦了其中的「一帶一路」與職業教育標準研製圓桌論壇。學校副校長成軍、陳海榮出席論壇並主持「一帶一路」與職業教育標準研製圓桌論壇。會議現場學校承辦的「一帶一路」與職業教育標準研製圓桌論壇分為主題報告和圓桌討論兩個環節。
  • 「一帶一路」國際帆船賽蘭卡威站開賽
    首屆「一帶一路」國際帆船賽暨皇家蘭卡威國際帆船賽於1月7日在馬來西亞蘭卡威正式開賽。本次比賽共吸引了來自12個國家和地區的30艘帆船參賽,將進行為期五天的爭奪。「北海號」將在船長郭偉龍的率領下參加IRC2級別的賽事,並力爭取得好成績。
  • 2020「一帶一路」美麗鄉村論壇在康縣開幕
    論壇由農業農村部、甘肅省政府及世界旅遊聯盟、法國一帶一路美麗鄉村聯盟共同舉辦。論壇邀請國內外專家學者和嘉賓聚焦鄉村、共話美麗,齊心勾畫美麗鄉村的未來圖景,協力開啟合作建設的嶄新徵程。  法國一帶一路美麗鄉村聯盟主席丹尼斯·嵐明發表視頻演講。  近年來,甘肅積極融入「一帶一路」建設,著力打造文化、樞紐、技術、信息、生態「五個制高點」。
  • 北京語言大學成立一帶一路研究院,聚焦「一帶一路」漢學與文化發展
    1月7日,北京語言大學一帶一路研究院正式成立並舉辦首屆「一帶一路」漢學與文化發展論壇,同時啟動北京高校卓越青年科學家計劃「一帶一路漢學話語體系研究」項目。  來自伊朗、蒙古、馬來西亞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30國近50名漢學家、近百名國內專家學者蒞臨參會。教育部原副部長、中國教育國際交流協會會長劉利民,文化部原副部長、全國政協文化文史和學習委員會副主任丁偉等出席本次活動。
  • "一帶一路"主題文化盛會AKB48 Group亞洲盛典在上海舉行
    中國文化與不同文化相互交流,更體現了「一帶一路」的「絲路精神」中所蘊含的「開放包容、互學互鑑」的文化理念,促進了不同國家文化之間的對話。「一帶一路」建設致力於將中國發展融入世界共同發展之中,為沿線國家和地區以及世界範圍內的文化交流交融與合作發展,提供新的機遇和平臺。隨著我國「一帶一路」文化交流不斷發展,豐富多樣的音樂文化交流活動也是也來越多。此前,AKB48七大姐妹團一直分別活躍在中國、日本、泰國、越南等各自團隊所屬的國家和地區,在支持本部大方向戰略的同時,注重發展自己的地區特色,打造多樣的團隊風格。
  • 「一帶一路」國際商事法律服務示範區
    12月1日,司法部、陝西省政府在西安國際港務區舉辦中國—上海合作組織法律服務委員會西安中心、「一帶一路」律師聯盟西安中心、西安「一帶一路」國際商事爭端解決中心和國家生物安全證據基地揭牌儀式。司法部副部長熊選國,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梁桂為「三個中心」「一個基地」揭牌。西安市市長李明遠,西安交通大學黨委書記盧建軍、校長王樹國共同出席揭牌儀式。
  • ...包容、平等、互建的國際教育合作體系!「一帶一路」教育行動...
    焦揚代表推委會和復旦大學,向各位專家委員對「一帶一路」教育國際交流工作的支持表示衷心感謝。焦揚表示,明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要在中國教育國際交流協會的領導指導下,把「一帶一路」教育國際交流工作放在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大背景下謀劃推進,夯實基礎、健全機制、拓展渠道、擴大影響,助力形成更加開放、包容、平等、互建的國際教育合作體系,推動構建「一帶一路」教育共同體。
  • 「一帶一路」國際帆船賽蘭卡威站7日開賽
    首屆「一帶一路」國際帆船賽暨皇家蘭卡威國際帆船賽於1月7日在馬來西亞蘭卡威正式開賽。本次比賽共吸引了來自12個國家和地區的30艘帆船參賽,將進行為期五天的爭奪。「北海號」將在船長郭偉龍的率領下參加IRC2級別的賽事,並力爭取得好成績。
  • 「一帶一路」規劃(雙語全文)
    千百年來,「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鑑、互利共贏」的絲綢之路精神薪火相傳,推進了人類文明進步,是促進沿線各國繁榮發展的重要紐帶,是東西方交流合作的象徵,是世界各國共有的歷史文化遺產。加快「一帶一路」建設,有利於促進沿線各國經濟繁榮與區域經濟合作,加強不同文明交流互鑑,促進世界和平發展,是一項造福世界各國人民的偉大事業。
  • (「一帶一路」高峰論壇)為絲路夢想注入不竭智力泉源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中國有關「一帶一路」研究的智庫平臺超過300家,參與「一帶一路」研究的外國知名智庫有50多家。中外智庫積極投身「一帶一路」建設,為推進「一帶一路」從倡議到落實,化解難題和挑戰,加強調研、集思廣益、建言獻策。
  • 《一帶一路:國際合作的新範式》:講述「一帶一路」倡議的時代意義...
    「一帶一路」建設不僅為許多國家帶來了人所共知的物質成果,譬如現代化基礎設施、新興工業園區、科技合作園區、各類民生工程,帶動全球貿易與投資同步增長、資源合作與產能合作齊頭並進,同時還在推動各國實現發展思路對接、機制體制溝通方面積累了豐富經驗,開闢出不同國家攜手並進、互利發展與共贏發展相得益彰的廣闊前景,為整個人類社會提供了民心相通乃至文明互鑑的成功範例。
  • 「一帶一路」法顯文化國際交流高峰論壇在山西舉行
    去年在襄垣舉辦的首屆「一帶一路」法顯文化國際交流高峰論壇,密切了襄垣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友誼,提升了襄垣的美譽度和影響力,加速了襄垣對外開放的歷史進程,助推了襄垣加快轉型的鏗鏘步伐。  邱小平在致辭中說,舉辦本次高峰論壇,是順應新形勢、新要求,推動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重要舉措,對加深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文化交流、促進各國共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他表示,全國工商聯作為黨和政府聯繫民營經濟的橋梁紐帶,政府管理民營經濟的助手,將一如既往地指導、支持、資助商會積極發揮作用,引導鼓勵有條件的民營企業赴長治投資興業。
  • 「一帶一路」輝映金色孟加拉灣
    在「一帶一路」倡議的助推下,緬、尼、孟、斯四國的未來必然如明珠般閃耀。  緬甸   「人字型」走廊譜寫合作新篇  依託「一帶一路」倡議的東風,中緬兩國經貿合作得到全面推進,保持穩中有升。加快與「一帶一路」倡議對接,分享中國「經濟快車」紅利,已成為緬甸官方和民間的普遍共識。
  • 這一年丨2019,「一帶一路」發生了哪些大事兒?
    1月31日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工作領導小組會議召開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工作領導小組組長韓正強調堅持問題導向,聚焦重點工作,推動共建「一帶一路」向高質量發展轉變。5月15日亞洲文明對話大會開幕5月15日至22日,亞洲文明對話大會在中國北京舉行。國家主席習近平出席開幕式,並發表主旨演講。亞洲47個國家及域外國家的政府官員和多領域代表共2000餘人參加相關活動。
  • 特稿:「一帶一路」:小故事 大道理
    新華社北京10月14日電(記者楊定都 鄭開君)在德黑蘭工商局裡,中國女企業家焦靜媛告訴伊朗官員,她要在當地註冊「一帶一路集團」。  「一帶一路?」由于波斯語(伊朗官方語言)沒有這種說法,60多歲的焦靜媛只好先給伊朗官員「科普」她理解的「一帶一路」——中國提出「一帶一路」是為了促進沿線國家經濟合作、文化交流,「像古代絲綢之路那樣給整個地區帶來繁榮」。  當然,「一帶一路」的內涵遠不止這些。
  • 一帶一路》
    嚴 冰 陳振凱主編 日本僑報社 G20峰會在日本舉行期間,日本僑報出版社推出《你好!一帶一路》日文版,並於6月24日亮相日本發行量最大的報紙《讀賣新聞》一版,受到各界廣泛關注。該書從中國的人民出版社引進。為配合首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在北京舉行,人民日報海外版「中國故事工作室」派出精幹團隊,專訪「一帶一路」沿線65國近80名青年精英。他們用中文、母語說「你好,『一帶一路』」,談自己對中國、對「一帶一路」的理解和祝福。
  • 「一帶一路」氣候投融資大有可為
    過去多年的實踐表明,中國的企業和金融機構在參與「一帶一路」境外投資活動時,由於缺乏明確且規範的要求,往往只參考當地法律法規和發展需要進行投資決策,導致大量資金流向傳統高碳行業,包括可能對當地生態環境造成影響但具有一定經濟效益的投資項目,從而引發項目所在地的當地民眾以及國際社會的關注與擔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