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繪本推薦#
推薦指數 : ★★★★★ 主題 : 愛
《HUG Machine》(英)
《なんでも だっこ》(日)
《抱抱你,抱抱我》(中)
作者: [美]Scott Campbell
Whoa!
愛抱抱的機器人
來嘍!
我超級喜歡抱抱
最會抱抱了
誰都無法抗拒我的超級美妙的抱抱
我的抱抱使人平靜
讓人很開心
他們完完全全為我的抱抱瘋狂
我是愛抱抱的機器人
我擁抱我所看到的一切
軟軟的綿羊
硬硬的石頭
方方的汽車
長長的蛇
大大的熊
小小的烏龜
哭泣的小寶寶
沒有什麼能逃過我的抱抱
沒有什麼是我做不到的
"我呢?我刺刺的
從來沒有人抱過我"
那是他們錯過了你
"那我呢?
我太大了,你沒辦法抱我吧?"
當然不?
沒有什麼能難倒我
人們常常問
"你滿滿的能量從哪來啊?"
這個嗎!
答案當然就是
就是我最愛吃的pizza
充好電
出發!
我好累啊
我也喜歡被抱抱
無論何時
無論何地
來抱抱吧
繪本裡的小彩蛋,你發現了嗎?
排在書的扉頁 Hug checklist 第一位的書,並沒有在這本書裡出現哦!
抱著這本書的,正是看完這本書後的我們。
唯一沒有被擁抱過的小狗,在書的封底也和烏龜美好相擁!
縱觀人的一生,都會渴望皮膚間的觸摸,這可以追溯到我們的幼年時期,嬰兒時期特別需要雙親的撫愛,特別是來自媽媽的撫愛。這種撫愛不僅對孩子的身體發育,還對孩子的心理健康發育起著很重要的作用。
小孩子總會追著媽媽,伸出小手要抱抱,他們就是要時時刻刻確認,自己是被愛的。
當然,這種撫愛動作不單是孩子需要,人在青壯年時期,也需要伴侶的撫愛。
老年時期,需要兒女的撫愛,這些相應的人給予的相應的動作,都是渴望皮膚接觸的表現。
眾所周知,皮膚是人體超大的器官,它是保護我們的身體免遭外界侵害的屏障,也是我們語言表達,舉止和情緒相關的對外組織。
皮膚內含有豐富的感覺神經末梢,可感受外界的各種刺激,產生各種不同的感覺,如觸覺、痛覺、壓力覺、熱覺、冷覺等。
皮膚還有很多不為人所知的能力,人耳可感知的頻率範圍是20赫茲到20000赫茲, 在此之外的頻率,都會被皮膚所接受。許多實驗表明,加入超聲波(高於2萬赫茲)成分的音樂會聽起來更優美,也更容易使人感動和放鬆。耳朵雖然聽不到超聲波,但我們的皮膚卻能感受到聲音的振動。
還有我們眼睛看不到的紫外線,也可以被皮膚感受到。
在科學的世界中,皮膚不僅僅是皮膚組織,它更被看作是和大腦互相作用的社交器官。神經學家Shekar Raman的認為,身體接觸是通過中樞神經系統的反饋中心實行的。我們和他人的身體接觸越多,神經系統也就更加平衡。
從行為學角度解析:
擁抱和撫摸屬於親密行為,具有一定的生物適應性。
研究發現,擁抱時會分泌一種催產素,催產素會給人們帶來一種安心的感覺。迪堡大學的心理學家Matt Hertenstein將後葉催產素描述為一種促進個體奉獻、信任和聯結的感覺,它奠定了生物基礎和聯結他人的結構。
從心理學角度來看:
適度的擁抱和撫摸身邊的人,有利於心理健康,人與人之間的感情表達。
高水平的催產素還能夠提高我們的自尊水平,使我們學會如何去愛他人。
從文化的差異方面來說:
西方的禮儀有擁抱,在英國的諺語裡有這麼一句話 每天需要3個擁抱才能活下去,另外3個擁抱才能神採煥發。但是東方國家年輕人之間也經常有沿用,表面上是表達了心情,本質上還是對擁抱的心理需求。
所以,蝦蝦認為擁抱真的是世界上最好的表達愛的一種方式,擁抱可以更直接更暢快地表達出一些語言很難表達出來的情感,一個動作,萬種思緒。
對於一個不善表達的人,它可以是思念,可以是喜悅,可以是安慰,可以是抱歉,幾乎可以是一切關於愛的表達。
對於一個懵懂的人,它可以是讚許,可以是鼓勵,可以是承諾,可以是原諒,可以是一切被愛的佐證。
一個擁抱,勝過千言萬語。
擁抱不僅是一種無語言交流方式,
它更是我們對待世界的心。
不管你是大人還是孩子,
都可以張開雙臂,
擁抱自己,
擁抱身邊的人,
擁抱一切,
擁抱生活,
擁抱美好的世界!
擁抱一直都在
在家中 在鄰裡 在熙熙攘攘
在月小蝦的繪本之旅中
在蝦蝦的心間
蝦蝦予你抱抱之鑰匙
請別擱忘之
好麼
在這涼寒冬日
蝦蝦給每一位你
一個大大的柔柔的暖暖的抱抱
愛你們
麼麼噠
今天的月小蝦繪本之旅就到此結束了,
一起期待下期夏洛特和小石頭吧!
「月小蝦的繪本之旅」- 0007|「瘋狂星期二」
「月小蝦繪本之旅」0006|「Where the wild things are」野獸國
「月小蝦的繪本之旅」- 0005|「我和老爸」
聲明: 本文所有內容文字,圖片視頻均為原創,版權均屬月小蝦的繪本之旅公眾號所有
喜歡就請關注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