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一秒鐘》:一代人的膠片記憶

2020-12-16 海報新聞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毛道光 實習生 劉逸雅 青島報導

「短不過一秒鐘,長不過一輩子。」11月27日,由張藝謀執導,張譯、劉浩存、範偉主演的影片《一秒鐘》全國上映。影片用一位父親為了看去世女兒的「一秒鐘」影像的故事,串起了那個年代人們對電影的熱愛,同樣也表現出張藝謀對膠片時代的情懷,可謂是他回歸初心的又一力作。目前,豆瓣評分高達7.8分,貓眼評分8.6分。據貓眼專業版統計,該片單日最高票房2500萬元,首周票房6900萬元,上映八天破億,截止至12月11日,累計票房1.25億。

充滿年代感的文藝片 勾起中年人的膠片情懷

記者從大商影城了解到,《一秒鐘》作為已經上映兩周的電影,沒有再安排場次。「《一秒鐘》的上座率很一般,之前來看《一秒鐘》的也是以中年人為主,畢竟這是一部充滿年代感的文藝片。」但不少看過《一秒鐘》的觀眾都表示張譯演技太過精湛,張九聲循環觀看有她女兒鏡頭的《新聞簡報》、劉閨女幫張九聲保留報紙等鏡頭也讓人一度落淚。

95後市民王女士表示,「《一秒鐘》算是一部比較有情懷的電影了,講的是七十年代的事情,整個故事也是由一場膠片電影作為引子串聯起來的,雖然自己沒有經歷過那個時代,但是也有聽父母提過,他們以前扎棚看電影算是村裡面的大事,很熱鬧,小孩都早早的去佔位置,和我們現在電影院看電影的感覺不一樣,今天通過《一秒鐘》也算是體驗了一次。」

用細節塑造人物形象 暗示一個時代的結束

電影《一秒鐘》故事發生的時間點,正好是二十世紀七十年代中期,張譯飾演的張九聲是一個大時代中個體的遭遇,他作為勞改犯,有一個急於和他撇清關係的女兒,而他為了看到女兒在《新聞簡報》中一秒鐘的鏡頭,在沙漠裡奔走。很多觀眾表示不解,為什麼張九聲要去看女兒的影片而不是直接去看女兒。在原版故事中,張九聲告訴劉閨女:他的女兒在生產隊為了表現,衝在前面搶著扛第一袋面袋子,不幸的是卡車還沒停穩,女兒被撞身亡。這樣就對張九聲一系列近乎偏執的行為有更合理的解讀,才能理解那句「她才十四歲,跟大人爭什麼呢」。

影片中使人印象最深的一幕是洗膠捲,小鎮人民在範偉的指揮下齊心協力用蒸餾水初步衝洗,再用棉布蘸水柔柔的擦,最後用扇子徐徐的扇,只為修復一卷22號《新聞簡報》。錯綜的膠片、幽暗的燈光、忙碌的人群交雜在一起給人以溫馨的感覺。在電影的結尾也存在一個十分巧妙的隱喻,張九聲的膠片被淹沒在沙漠中,也暗示著膠片時代的結束,數字電影時代的到來。

重溫膠片時代 張藝謀向電影寫了一封情書

《一秒鐘》是一種情懷,但如今想看電影可以在手機或者影院觀看,搭棚看電影已經是很久遠的事情了,年輕的觀眾很難產生共鳴, 也許經歷過那些年的長輩們會更加感同身受,通過膠片的不斷轉動,傳遞一份情感,膠片時代結束了,但那下泛黃的歲月記憶都是彌足珍貴的。

《一秒鐘》作為張藝謀的回歸之作,記錄了一個七十年代的中國人們對電影的喜愛之情,也是記錄了張藝謀對電影的致敬之情,整部影片富有人情味、充滿回憶殺,是一部致敬電影和記錄集體回憶的精良製作。

相關焦點

  • 《一秒鐘》:獻給電影的一封情書,用膠片時代喚醒一代人沉睡記憶
    《一秒鐘》在上映前同樣幾經波折,從2016年開始選角進組,直到2020年11月27日上映,我們所觀看到的仍然是經過刪減後的影片,但是這並不影響整個故事的敘述,在不到十天的時間裡,豆瓣評分就已經達到了7.8。
  • 《一秒鐘》於膠片時代的回眸,張藝謀的獨家記憶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宋說由張藝謀執導的電影《一秒鐘》正在全國公映,膠片的譁啦轉動,帶出張藝謀創作生涯的第23部電影導演長片。該片依舊是張藝謀對文化展開追憶的風格,在懷舊的氛圍裡,膠片時代的情感瀰漫開來。
  • 《一秒鐘》:記錄一代人的電影時光
    故事發生在在西北敦煌,那是張藝謀最熟悉不過的成長之地,然後劇情講述的是沒趕上場次的張九聲(張譯 飾)悄悄從被勞改中的農場偷偷走出來,為的就是看一場電影,因為當時的那場電影是一盤宣傳性質的新聞膠捲帶,他相信在那盤膠片中有他已經去世的女兒的「一秒鐘」影像。為了找到這膠片,他開始瘋狂起來。
  • 《一秒鐘》發「電影的情書」版海報 追溯電影記憶
    近日,片方發布了一組由藝術家黃海設計製作的「電影的情書」版海報,海報以電影中的畫面為基底,黃沙、落日、膠片、燈光、幕布等帶著濃鬱電影記憶的元素爭相出現,在略微做舊的質感與強烈的色彩衝擊之下,喚起了人們對於光影的時代記憶。
  • 「當年連殺人犯都不願破壞放電影」——《一秒鐘》與膠片電影記憶
    勞改犯張九聲八年未見女兒,為了能看到《英雄兒女》播放前女兒的一秒鐘影像,他從勞改農場逃出來,尋找電影膠片。 「在物質和精神都很貧瘠的年代,看電影就是一個狂歡,是仰望星空的那種夢幻跟快樂。」張藝謀在記錄《一秒鐘》幕後故事的同名紀錄片裡說。 女兒的「一秒鐘」 膠片,是《一秒鐘》裡重要的道具,重要到什麼程度——像一個主角。
  • 如何評價張藝謀導演的電影《一秒鐘》?
    張藝謀又一力作,電影《一秒鐘》即將與觀眾見面。預告片的熱度正盛,關於電影的紀錄短片也已推出。看完紀錄片,所長不由得內心升騰起一股暖流,電影製作的背後我們看到了張藝謀的用心還有以整個主創為代表的電影人情懷。
  • 《一秒鐘》北京首映 給電影的情書,「以身外身做夢中夢」
    影片講述了沒趕上電影場次的張九聲與劉閨女因一場電影結下了不解之緣的故事這是一部關於電影的電影定檔親筆信張藝謀曾表示《一秒鐘》是寫給電影的情書是他自己的青春記憶張藝謀還寫了一封親筆信他將《一秒鐘》獻給所有愛電影的人我永遠也忘不了小時候看電影時的某種情景那種快樂常常像一場夢電影 陪伴我們長大夢
  • 電影《一秒鐘》 今日上映,獻給所有愛電影的人!
    因一卷膠片電影結緣的故事 該片今日(11月27日)全國上映!一秒鐘的記憶,一輩子的回憶 滿滿的都是年代感 「在這個方塊的幕布之上 帶你進入跟現實完全不一樣的世界」
  • 張藝謀電影《一秒鐘》海報設計,是我讀過的最美麗的情書
    近日,由張藝謀執導電影《一秒鐘》 將於11月27日全國公映 我永遠也忘不了 小時候看電影時的某種情景 那種難言的興奮和快樂
  • 膠片——那些讓人割捨不下的記憶
    由張藝謀導演,張譯、劉浩存、範偉主演的電影《一秒鐘》今日上映,電影講述了勞改犯張九聲為看一場女兒只出現一秒的電影,從勞改農場逃出,在途中與想要廢棄膠片的劉閨女,以及放電影從未失誤過的範電影,因膠片結緣的故事。其中一張宣傳海報上寫道,「膠片時代結束了,它是一代人的情懷與回憶,它離我們遠去,但電影人對它依然心存懷念和敬畏」。
  • 《一秒鐘》「電影的情書」版海報上線
    原標題:《一秒鐘》發布「電影的情書」版海報,張藝謀攜手黃海追溯電影記憶 由張藝謀執導並參與編劇,張譯、劉浩存、範偉主演的劇情片《一秒鐘》已定檔於11月27日全國公映。11月3日,片方發布了一組由藝術家黃海設計製作的「電影的情書」版海報,海報以電影中的畫面為基底,黃沙、落日、膠片、燈光、幕布等帶著濃鬱電影記憶的元素爭相出現,在略微做舊的質感與強烈的色彩衝擊之下,喚起了人們對於光影的時代記憶。
  • 《一秒鐘》紀錄片上線:關於熱愛,不是一秒鐘,而是一輩子
    那,為什麼張藝謀要拍一部關於膠片的電影,在今天中午上線的《一秒鐘》幕後紀錄片第一集中,導演深情地說,膠片是一代人的一個情懷,一個回憶,他說:「 你心裡有這個想法,你就想講這個故事。《一秒鐘》其實可以說是,我想拍的一個電影。」
  • 張藝謀導演的《一秒鐘》有意思地喚醒了我記憶裡學校放的露天電影
    小時候看電影是種奢侈的快樂,現在看電影是打發時間,早已失去當年的那股熱情。還有3天,有部《一秒鐘》的電影就是關於影片的記憶在11月27號上映了,或許在這部影片裡能找到當初的那股熱情。在我對以往的記憶裡,一般放電影有個前奏,就是在劇場的地方會有兩個超大音貝的音響在舞臺的兩側回放著歌,主要是在三個地方:村裡、學校、還有鎮上。小孩子的天性就是貪玩。在我的記憶裡,清楚的記得放膠片電影畫像呈現在大熒幕上的那種震撼,只可惜,由於家裡的農活的耽擱,沒看多久就結束了。
  • 《一秒鐘》發布膠片海報 張譯眼裡全是戲
    11月13日,電影《一秒鐘》發布了張九聲(張譯 飾)版系列膠片海報。該組海報將演員形象印刻在電影膠片框架內,讓具有鮮明時代記憶的人物造型與質感十足的老膠片相互融合,並結合光影效果的修飾深刻地展現了影片中張九聲一角的複雜心緒。
  • 電影《一秒鐘》重返膠片時代,張導說:「這是寫給電影的情書」
    勞改犯張九聲在沙漠裡跑那麼遠的路不是為了電影,而是為了在電影放映前的《新聞簡報》裡看女兒一眼;劉閨女千方百計偷膠片,是為了賠給人家損壞的燈罩,好讓弟弟能夠大大方方出門;範電影也並非《天堂電影院》裡艾弗達式的人物,他放映起電影來細緻而周到,卻並非是出於敬畏心,而是在被頂替的不安中時刻想要突出自己職業位置的不可替代
  • 《一秒鐘》,膠片與數據的傳承
    來源:公眾號 戴爾商用客戶端解決方案2020年11月萬眾矚目的電影《一秒鐘》上映在看過電影之後大家紛紛感嘆張藝謀的「回歸」因為這是一部很純粹、很乾淨且沒有那麼商業的電影數據取代膠片開啟一個全新的數字時代回過頭來再看《一秒鐘》,故事的主線依然圍繞著電影、膠片和人。
  • 張藝謀寫給電影的情書,《一秒鐘》上映
    長沙晚報掌上長沙11月27日訊(全媒體記者 黃能)70歲的張藝謀依然活躍在導演界,他執導的新片《一秒鐘》今日正式上映。該片故事靈感源自張藝謀早期經歷,延續了他一貫對文化展開追憶和尋根的風格,呈現出膠片時代人們對於電影最初的欣喜。
  • 學生作品展示No.515|《一秒鐘》:一封寫給電影的情書
    《一秒鐘》和《天堂電影院》都是以電影為媒介,承載著一代人的回憶。兩部影片中同樣都有擠得滿滿當當的影院、扛著椅子凳子來看電影的觀眾,同樣的電影放映窗口,同樣探出頭來的放映員。但隨著時代的進步和科技的發展,觀影方式變得方便快捷,膠片電影也不再被大多數人們所追求與熱愛,所以《一秒鐘》和《天堂電影院》是張藝謀和朱塞佩·託納多雷對青春歲月的追憶,是對膠片電影的致敬。
  • 《一秒鐘》:是一個人的情懷,也懷念一代人的懷念
    能上映就是奇蹟了,不知道這電影刪了多少內容有很多東西前面沒有交代清楚,到電影的後半段才領會了這電影所要表達的。一個時代造就了一批人,不管是範電影,還是張久聲,都是時代造就的。不管是那個時代的背景設定,還有電影中人物的境遇,都讓這個電影的現實寓意不言自明。但是不管怎麼說能看見就是好的。
  • 《一秒鐘》不是一部好電影
    這項刪節使勞改犯對那「一秒鐘」的執念顯得空虛無由,進而讓這個人物難以取信於觀眾。同時,影片對角色的其他前史呈現得也不夠,比如鬥毆原因,這對人物豐滿度非常重要,或比如洗印照片的經歷,這使得人物參與清洗膠片的情節顯得生硬。當觀眾無法以跟隨角色的方式進入這段劇作設計中的華彩段落時,這一段就顯得有些冗長、老套,甚至有說教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