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楚網客戶端—荊楚網消息(記者許文秀 通訊員夏瑞婷、張芳敏、楊江屹)9月19日至20日,來自五湖四海的八千多位新生陸續來到中南民族大學報到。根據疫情防控需求,今年中南民族大學用「智慧+溫暖」的方式,讓各族青年學子輕鬆報到,快速適應大學獨立的生活節奏。
學生掃碼。通訊員供圖
「刷臉進校園感覺很高端!我以為要排很久的隊,沒想到就3秒。」藥學院新生李奕蕭說,學校智慧校園師生健康安全綜合管理平臺的面部識別,讓新生可以快速識別身份進校園。接到通知書時,她就仔細研究了學校的迎新系統和報到安排,和「1+1」志願者、輔導員聯繫溝通,在線健康打卡14天,繳納學費、查詢宿舍,辦理民大綠碼……只要認真讀《民大的一封信》,在線基本就可以完成全部報到流程。
火車站、地鐵口是新生第一個見到民大「家裡人」的地方,中南民族大學在武漢幾大交通樞紐都安排班車接新生。每天早7點到晚23點,志願者和工作人員手持歡迎牌為新生和家長指路。
早上8點,中南民族大學校黨委副書記、副校長宋發軍在武漢火車站迎接新生。「超級激動,沒想到會有校領導來接我們,而且全程介紹武漢、介紹學校,感覺就像回家一樣親切。」來自湖南的苗族姑娘仇梅芳,是計算機科學學院的新生,這次獨自一人離家來校報到,「我原本想鍛鍊一下自己獨自到校,結果滿滿感受到學校『撲面而來』的熱情。」
校園內,身穿白色文化衫的志願者向丹接過廣西新生李娜的行李,帶她乘坐擺渡車。「為了方便新生搬運行李到宿舍樓,學校安排了擺渡通勤車,出示民大綠碼就可以。」向丹介紹道。像向丹一樣的迎新志願者,該校有近1100人。校園內隨處可見通勤車和志願者,這些都是學校對新生報到「最後一公裡」的保障。
志願者為新生介紹報導事宜。通訊員供圖
在中南民族大學迎新總站,一塊電子大屏幕十分搶眼。在屏幕上,各學院的報到數據等被實時更新,為該校調配服務資源保障迎新工作提供了數據支持。
運送新生的校園通勤車。通訊員供圖
在學生超市,工作人員說:「往年大多是父母陪著買生活物品。今年,都是學生自己搞定。」法學院輔導員瑪依拉則表示:「大部分同學們在整理宿舍時還是比較輕鬆的,自立能力較強。」
迎新手冊、迎新文化衫、新生一封信……各學院還貼心準備了小禮物。馬克思主義學院輔導員金瑤給自己的90名新生準備了「私人定製」明信片,明信片的內容摘自《習近平用典》。金瑤說:「儀式感就是歸屬感,希望學生少一些迷茫,多一些從容。」
【糾錯】編輯:齊一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