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會寫字受到老師扇耳光、揪耳朵體罰,家長曝光教室監控視頻!
近日,四川德陽一位家長曝光一段教室監控視頻,視頻顯示在德陽某外國語學校教室裡一位老師走到一位男生面前先是指點男生作業,然後就是扇耳光、揪耳朵等行為。
據男生母親介紹是男生寫不到老師教的字,老師一時沒有控制住情緒對孩子進行了體罰。
家長與學校負責人的聊天記錄顯示學校已經對違規教師進行了停職處理。
教師在教學工作中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對孩子的影響,據被打男生母親介紹孩子因為老師的體罰行為產生了明顯的厭學情緒。老師任何一個不經意的行為影響的是孩子的一生,加強教師師德師風建設任重道遠。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在孩子的心中,老師的角色是神聖的。有孩子的家長都有這樣的體會,老師的話仿佛聖旨一般,一般情況下都會無條件服從。正是這樣讓人尊敬的職業,現在卻屢屢發生體罰毆打學生的事件,老師們到底怎麼了?
老師體罰學生,可能在短時間內收到一定「效果」,但傷害了學生的身心,不利於學生的健康成長,所以被三令五申禁止。老師體罰學生的原因多種多樣:有的是「恨鐵不成鋼」,不能容忍「鐵」的存在;有的是脾氣暴躁,缺乏必要的耐心;有的是工作壓力大,想急於提高教學成績;有的是人際關係緊張,把學生作為「出氣筒」……但不管什麼原因,體罰學生都是錯誤的,為師德和法律所不容。
從法律的角度看這件事,這位體罰毆打學生的老師已經違反了《治安管理處罰法》第四十三條,毆打他人的,或者故意傷害他人身體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並處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罰款。其中毆打、傷害殘疾人、孕婦、不滿十四周歲的人或者六十周歲以上的人的,處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並處五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罰款。
從新聞中我們不知道孩子具體的傷情,也不知道該名老師是否之前也有過類似行為,現在公安部門已經介入調查,相信很快就會有結果。
近期不斷有新聞曝出老師體罰毆打甚至虐待孩子的情況,我覺得教育主管部門應該加強管理工作,特別是學校要加強監督監管力度,教學成績固然重要,孩子的人生安全和心理健康更加的重要。
老師的工作性質決定了老師要有比常人更加的有耐心和有愛心。同時一旦發生有上述行為的老師,應當禁止其再從事教育工作。
體罰是教育暴力,非教師所為。雖然教育育部出臺過有關「教育懲戒"的有關規定,但在具體操作過程中,不可把"教育懲戒"理解成「教育體罰",隨意打罵學生,給學造成身體和心理上的傷害。
「懲罰"和「體罰"雖然只有一字之差,但其目的和意義卻完全不同。前者重在懲,而不是罰,通過懲讓學生達到改正錯誤的目的,不一定採用打的方式。而後者重在罰,使學生身體受到傷害,這是教育所不允許的。
即使可以懲戒,也要看教育對象,並且按照規定的程序。學生沒有完成作業,教師當然很生氣,但畢竟是剛上一年級的孩子,不可隨意打罵,應該有比這更好的教育方式。
通過這件事,無論是當事教師還是其他教育者甚至家長要注意這幾個方面:
一是教育孩子不能體罰,這個教師嚴重違反了《教育法》和《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模範》中的要求,教師不能體罰學生。
二是教育需要愛心和耐心。一年級小學生離開父母懷抱,走進學校,一切都是茫然,對老師,對學習,對課本,對同學,還沒有更多的認識,只是感性的。這時候最依賴的人就是老師,如果老師沒有愛心,讓學生從心裡產生恐懼感,他將會害怕上學,害怕老師。
三是老師要向孩子道歉,向家長道歉,消除雙方矛盾緊張,消除孩子對老師的逆反心理。
四是作為家長,儘管報了警,警方也進行調查,但是孩子的事是大事,也要站在孩子的立場想,不要過多的糾纏學校,不然的話,也會對孩子不好。當務之急,是和孩子溝通,和學校溝通,和新的帶課老師溝通,讓孩子從心理上消除不良影響,重新投入到學習中來。
孩子在學校受到語言暴力、體罰、欺凌、冷暴力等是孩子噩夢的開始,也是每一個做為父母的最提心弔膽的事兒。任何一件發生在自己孩子身上都是切膚之痛,做為教師更應該提高修為,加強職業道德素養,做一名優秀的、受人尊重的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