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刎於韓信面前,韓信也因他的詛咒家破人亡;項羽麾下五虎將之一...

2020-12-24 騰訊網

楚漢爭雄期間,英雄輩出,西楚霸王項羽麾下五虎將南徵北戰,立下不世之功!只可惜人心不齊,最後中了劉邦麾下陳平的奸計,導致最終的失敗!

今天我們就來講一講,項羽麾下五虎將之一的:鍾離味!

鍾離眛

鍾離眛,楚漢之際項羽麾下的大將。隨西楚霸王項羽南徵北戰,對其忠心耿耿!其忠心不亞於範曾。

但項羽的多疑,以及陳平的奸計,致使整個楚軍陣營分崩離析,最終項羽自刎於烏江!

而大將鍾離眛,也是由於項羽的猜忌,垓下之戰時,鍾離眛逃離楚軍的陣營。

鍾離眛

項羽敗亡後,鍾離眛投奔好友韓信。劉邦稱帝後,封韓信為楚王,劉邦得知鍾離眛逃到楚國後,要求韓信追捕,韓信則派兵保護鍾離眛的出入。

後來,有人告發楚王謀反,漢高祖劉邦採用陳平計策,以出遊為由偷襲韓信。韓信有意發兵抵抗,自陳無罪,但又怕事情鬧大。

這時有人跟韓信說,「殺了鍾離眛獻給皇帝,皇帝會很高興,你就沒有問題」。

而鍾離眛則告訴韓信說:「皇帝之所以不敢攻打您,是因為我們在一起,如果要逮捕我而取悅皇帝,我會死,您也很快就會滅亡」。

鍾離眛

最終鍾離眛大罵韓信說:「原來您不是有德信的人。」然後就自刎而死。韓信帶著人頭於陳向劉邦說明原委,劉邦令人將其擒拿,後來劉邦赦免韓信,韓信被降為淮陰侯。

當然,韓信的結局也不是很好,他死於劉邦的夫人,呂后之手!還被夷了三族。

相關焦點

  • 韓信的別名是什麼?韓信為什麼被稱為「兵仙」
    韓信,別名韓重言,泗水郡淮陰縣人,中國歷史上傑出的軍事家,軍事思想「兵權謀家」的代表人物,西漢開國功臣,與張良、蕭何並稱為漢初三傑。公元前208年,韓信投奔項梁,項梁在定陶之戰中戰死後,韓信歸屬項羽,在項羽手下多次獻策未被採用,轉而在劉邦受封漢王后,投奔劉邦手下做大將,在楚漢之爭的形勢下,韓信表現出了他卓越的軍事才能。公元前206年,劉邦採用韓信計策「明修棧道,暗渡陳倉」,出其不意的佔領了關中地區。
  • 古代戰神們的窩囊死法:徐達生瘡而死,韓信被女人打死
    徐達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療後逐漸康復,而朱元璋聽聞後卻下令將一隻蒸鵝賜給徐達,徐達見燒鵝後痛苦無奈之下只能進食,事畢病發身亡,一代名將就此隕落。大將軍一生連克強敵無數,最後卻落得如此下場,真令人扼腕嘆息! 二、韓信
  • 王者榮耀之韓信的故事
    韓信向劉邦分析了當時楚漢的形勢,並建議舉兵向東出發,奪取三秦。劉邦採納了這個建議,很快佔取了關中。後來,韓信因一連滅魏、趙、燕、齊有功,被劉邦封為齊王。之後韓信攻下臨淄,並全殲援齊的二十萬楚軍。垓下之戰時,韓信帶兵包圍楚軍,迫使項羽在烏江自刎。但是自古共患難容易,同富貴難,劉邦稱帝後,便收回了韓信的兵權,並改封他為楚王。後來,韓信又被人誣告謀反,並被貶為淮陰侯。
  • 歷史傳奇人物:韓信是被誰殺死的?韓信不得不死之謎!下篇
    可惜的是,對於蒯通的這一番良言善語,韓信卻表現的無動於衷,或許他自以為只要自己不負劉邦,劉邦就絕不會負他。拒絕蒯通的建議是韓信犯的第一個錯誤,但這個錯誤只不過讓他失去了逐鹿天下,一統河山的天賜良機而已,還不至於讓他丟掉性命。
  • 假如韓信不殺鍾離眜會怎麼樣,韓信是否真的逼死了鍾離眜?
    鍾離眜為霸王項羽帳下五大將之一,素與韓信交情不錯。項王敗死後,鍾離眛投奔韓信。漢王忌恨鍾離眛,就詔令韓信把鍾離眛逮捕,韓信不從。漢王又用陳平計策,假稱到雲夢去狩獵,要求諸侯到陳地集合。韓信有顧慮。有人勸他說:你把鍾離眛殺了,帶他的頭顱去見漢王,保你無事。韓信與鍾離眛商量此事,鍾離眛說:漢王已經知道你要謀反,不敢來攻你,就是因為我們在一起。如果你把我殺了,去見漢王,你也回不來了。韓信不聽他的勸告,鍾離眛大罵韓信說:「公非長者。」
  • 「兔死狗烹,鳥盡弓藏」,韓信是什麼時候說過這句話的?
    一、從楚王到淮陰侯 韓信也當過楚王,只不過,他的楚王可不是項羽的「西楚霸王」,而是霸王項羽烏江自刎後,韓信由齊地遷徙到楚地,從齊王變成了楚王
  • 呂后殺死韓信後,韓信被葬於何處?山西地方志記載揭開秘密
    尤其楚漢爭霸時,韓信主動討要齊王封號,與劉邦討價還價,成為埋在劉邦內心的一根刺,讓劉邦暗恨不已。因此,儘管劉邦將韓信降為淮陰侯,軟禁在長安,不給韓信施展才華機會,內心深處還是要殺韓信,所以見到韓信死後態度是「且喜且憐之」。即便呂后不殺韓信,劉邦死前也會殺掉韓信。呂后要殺韓信,原因在於謀求政治地位,抬高自己的話語權。
  • 「兵權謀家」韓信,他發明的「象棋」是他的兵法之一,你知道嗎?
    我的家鄉在江蘇淮安,我的家鄉有位世界名人:那就是西漢開國功臣、軍事家、淮陰侯,兵家四聖之一,漢初三傑之一:韓信大將。韓信(約公元前231年~公元前196年),江蘇省淮安市淮陰區人。他是中國軍事思想「兵權謀家」的代表人物,被後人奉為「兵仙」、「神帥」。關於韓信的典故太多。
  • 《史記》中,為何司馬遷將韓信放於列傳,而將蕭何張良放入世家?
    比如說本紀這一部分就有項羽本紀以及呂太后本紀,這兩位實際上都沒有登上皇位,但司馬遷卻將他們放在本紀部分,可見他認可不以成敗論英雄。再比如世家部分,有孔子以及陳勝,這兩位雖然沒有諸侯的身份,但都對當時的社會起了很重要的作用。但有個人物,他雖出身底層,但在當時也有很大的影響力,司馬遷卻將其放在了列傳,這是為什麼呢?
  • 楚漢相爭,項羽、劉邦、韓信三方博弈,三國歷史差點提前400年
    項羽派出大將龍且前去討伐,聯合齊軍殘部一道與韓信對峙,在韓信面前卻毫無招架之功,龍且一戰而亡。 一、項羽採取的補救措施 楚國再也沒有力量分兵了,只能派出辯士武涉前往遊說。 武涉提出: 1、劉邦的目標是吞併天下,任何諸侯都難以倖免。(韓信剛被劉邦封為齊王。)
  • 中國古代戰神系列——韓信
    我們都知道韓信在軍事方面的能力是非常強的,打過這麼多的戰役,幾乎沒有打敗過。說到韓信的故事,是有非常多的,韓信的戰績也是讓人驚嘆的,沒有帶兵打過戰,但是卻被稱為大將軍,甚至從沒有敗績的西楚霸王,最後也敗在了韓信的手下,最後在烏江自刎。
  • 這2人不死,劉邦根本不敢動韓信,可惜韓信將他們全殺了
    作為一名大將,韓信是我們歷史上最傑出的人物之一,他幫助劉邦破魏、平趙、下燕、定齊,以及擊敗西楚霸王項羽,最終在韓信的幫助下,劉邦建立了漢朝,雖然功績卓著,但因其能力太過強悍,使劉邦對他心生忌憚,因此,他還是逃不過「兔死狗烹」的命運。
  • 韓信為何能戰無不勝,攻無不克?他的師父是誰?
    但我們在看相關影視劇中也能生動的看出當時的畫面,韓信那叫一個慘。在最後成名之後是榮歸故裡,報答之前贈飯的恩人。但是之前活的說是「窩囊」都不為過,韓信「胯下之辱」的故事相信我們都是知道的。一個屠夫都可以當眾羞辱他。逼得韓信從屠夫的胯下鑽過去。韓信在年輕時期與那些無所事事,渾渾噩噩的浪蕩子無異。就是現今網絡紅起來的「街溜子」都比韓信活的瀟灑滋潤的多。
  • 漫畫:身穿白龍吟的韓信上了戰場,卻死在了李白的面前
    隨著綠色的蝴蝶湧向了李白,李白面前的畫面再次轉變,來到了一處戰場。戰場中到處都是破敗的戰旗以及散落在地的刀槍劍戟。李白是打量著四周,相信韓信一定在這裡李白呼喚者韓信的名字爬上了一座小土坡上已經受傷的韓信,看著面前的敵人。
  • 《楚漢驕雄》韓信和他的女人:美人自古如名將,不許人間見白頭
    《楚漢驕雄》01韓信(黎耀祥飾演)韓信,乃漢初三傑之一,是後世公認頂級軍事天才。他只活了35歲,短短的一生當真是曲折坎坷,盪氣迴腸。項羽軍隊退至垓下,中了韓信的「十面埋伏」。「垓下」地形險峻,韓信早在此部署重兵,並派員在楚軍營地大唱楚歌,勾起楚軍的思鄉情切,項羽的八千子弟兵一夜四散。項羽逃至烏江,自刎而亡。
  • 韓信與項羽之間的對決,兵仙大敗霸王
    項羽與韓信之間的對決,趣評認為是中國歷史上含金量最高的名將對決。韓信被稱譽為「兵仙「,有韓信點兵多多益善的典故。可以說,劉邦取得的天下,有一大半都是韓信打下來的。項羽也是一位名將,一直受到世人所敬仰。在司馬遷的《史記》中,特別將項羽與帝王並列,編撰了《項羽本紀》。
  • 韓信被封為楚王回鄉後,是如何對待當年讓他忍受胯下之辱的惡少年的?
    但不幸的是,韓母在韓信並未出人頭地之時,便因病匆匆謝世。 韓家雖然是沒落貴族,但韓母心高氣深,一心供兒子韓信飽讀詩書。所以在韓母逝後,韓信除了滿腹的兵法,對耕田和經商是一竅不通,經常是三餐不繼、食不裹腹,只有隨身佩帶著那把家傳的寶劍遊走街頭。 有些好心的鄰居看韓信可憐,留韓信吃了幾頓飯。
  •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韓信走過最長的路就是蕭何的套路!
    圖片來源於網絡提到蕭何,必須先說說兵仙韓信。都知道「韓信點兵,多多益善」,可知韓信是多麼的厲害!圖片來源於網絡西漢開國功臣、軍事家,「漢初三傑」之一。「兵家四聖」之一,古代「軍事思想「兵權謀家」的代表人物,後人奉為「兵仙」、「神帥」。漢初三傑
  • 一代殺神韓信沒戰死沙場卻慘死女人手中
    西漢·司馬遷《史記·淮陰侯列傳》:上問曰:「如我能將幾何?」信曰:「陛下不過能將十萬。」上曰:「子有何如?」曰:「臣多多而益善善。」民間有這樣一個故事,相傳劉邦宣召韓信入宮,藉機詢問他帶兵打仗之事。劉邦一聽心裡不是滋味啊,這尼瑪的你就是老子個馬仔,在老子面前這麼裝叉合適不?年輕人你不懂武德啊,這不得讓你喝點耗子尾汁?
  • 韓信一代名將為何遭昔日的「伯樂」陷害,最終悲慘結局而收場?
    韓信,是中國古代兵家的代表人物之一,被後人尊稱為「兵家四聖」之一,有「兵仙」的稱號。韓信一生戰功赫赫。韓信不僅擁有高超的軍事指揮才能,在兵書整理、著述方面也有突出的成就。漢朝開國功臣,為劉邦平定魏國、代國、燕國、楚國。國士無雙」、「功高無二,略不世出」是楚漢之時人們對其的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