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為硬腿子聊個球原創,未經許可,請勿轉載。
眼下的國內娛樂圈,各種層出不窮的男團組合出道,走的都是所謂的花樣美男路線。不僅毫無美感,也缺乏男子漢應有的陽剛之氣,更是給追星的青少年作出不好的榜樣。
上世紀的廣東足壇,在不同的時期也曾經出現過一些「男團組合」,今天硬腿子就帶大家一起來聊聊這個話題。
50-60年代:廣東足球五虎將
1958年底,為了備戰次年的第一屆全國運動會,廣東省體委任命原廣州隊主教練、前國腳鄭德耀擔任球隊主教練,並以原來的廣州隊班底組建成廣東省足球隊參賽。
這支全新的廣東隊在預賽階段南寧賽區中表現十分神勇,小組賽6戰5勝1平進25球,僅失2球,以小組第一昂首殺進決賽階段比賽。
決賽階段,廣東隊與四川、遼寧、上海一起被分在第二小組。結果廣東隊勝遼寧上海,負四川,以2勝1負繼續名列該組第一,殺進前六名分組。
與廣東隊一起分在前六名分組的隊伍分別為河北、陝西、遼寧、八一、北京。由於廣東隊此前的表現過於亮眼,各隊都開始對其進行重點照顧,針對廣東球隊帶球技術出色的特點,其餘各自球隊都開始採用犯規戰術來組織廣東隊的進攻,最終廣東隊5戰1勝1平3負名列第五,結束了一運會的徵程。
雖然廣東隊最終沒能闖進前三甲,但是球隊的表現還是獲得專家和球迷的一致認可。其中,程洪森、楊霏蓀、關輝舫、黃福孝和廖德營被外界合稱為廣東足球五虎將。程洪深、楊霏蓀在兩個邊路的突破傳中可以說是廣東足球兩翼齊飛的最早雛形,而關輝舫、黃福孝兩個小個子球員在中路犀利的突破更是讓對手防不勝防,關輝舫更是因為帶傷拼到骨裂依然不下火線,被球迷送上花名「鋼條」。
從左到右:張文祿、胡鴻斌、林效才、楊霏蓀、廖德營、冼永泉、程洪森、陳漢粦、關輝舫、黃福孝
左起:張文祿、胡鴻斌、黃福孝、林效才、楊霏蓀、關輝舫、廖德營、冼永泉、陳漢粦、程洪森
可以說,程洪森、楊霏蓀、關輝舫、黃福孝和廖德營五位球員組成的廣東足球五虎將,是廣東足壇的第一代男團組合。
70-80年代:廣東四傑
進入70年代,廣東足球開始迎來一位對南派足球影響極為深遠的重要人物,那就是蘇永舜。
其實蘇永舜早在60年代就曾經擔任過廣東隊主教練,只可惜後來因為歷史原因被中止。1973年,當蘇永舜第二次成為廣東隊主帥之後,他為廣東隊培養出一批非常優秀的足球運動員,除了此時已經在國家隊中長期集訓的容志行之外,如何佳、蔡錦標、陳熙榮、關至銳、禤潔球、杜智仁、歐偉庭、古廣明等人都是各級國字號球隊的常客。
這其中容志行、蔡錦標、歐偉庭、何佳又被球迷們送上廣東四傑的稱號,成為廣東足壇第二代男團。
80年代:興寧一縣六國腳
進入八十年代,廣東足壇迎來一個非常有意思的組合,一共六名成員,而他們成團的原因是因為他們都來自同一個縣城,那就是廣東省梅州市興寧縣。
從左到右:張小文、郭億軍、謝育新、羅慶、伍文兵、蔡錦標
這六名國腳分別為:橫跨年維泗、蘇永舜、曾雪麟等多任主教練的國家隊主力中後衛蔡錦標;能夠勝任中衛、中場、中鋒等多個位置的萬金油郭億軍;中國首位留洋的球員謝育新;在國家隊中只要進球就必然是價值連城的張小文;在廣東隊六運會奪金決賽助攻麥超的伍文兵;以及曾經入選過國青隊、善於撲點球的門將羅慶。
據說這六名球員中,謝育新、郭億軍、張小文、蔡錦標都出自於興寧城鎮三小和興寧一中。一個縣在同一個時代內,為國字號球隊貢獻六名國字號球員,不敢說絕後,但肯定是空前的。
(備註:原來興寧一縣六國腳,說的應該是謝育新、郭億軍、張小文、蔡錦標、伍文兵,再加上一位女國腳吳偉英,這裡因為男團這個設定,將吳偉英替換成羅慶,還請各位看官知曉。)
90年代:太陽神雙子星
進入90年代,廣東足壇開始悄悄發生著變化,曾經的老大哥廣東隊被小弟廣州隊趕超。1990年,原廣州青年隊教練周穗安出任廣州一隊主教練,廣州青年隊中彭偉國、胡志軍、黃洪濤、蔡慶輝、沈嶸、彭昌穎、陳耀華、羅文勝等一批小將也被調入廣州一隊中。
1990年,廣州隊獲得甲B亞軍重返甲A。1991年 ,回到甲A的第一個賽季,廣州青年軍就在聯賽中雙殺徐根寶執教的國奧隊,這也讓徐根寶一眼就看中了這支廣州隊的中幾名球員,並將彭偉國、胡志軍、沈嶸、蔡慶輝幾人招致麾下。
1994賽季,首屆職業甲A聯賽正式開戰,已經掛名太陽神的廣州隊在主教練周穗安的帶領之下,以彭偉國、胡志軍二人為進攻核心,在甲A賽場上颳起了一股南派足球旋風。
賽季結束,廣州太陽神以11勝5平6負進36球失27球積27分獲得職業聯賽元年的亞軍,「胡椒」胡志軍以17球榮膺首屆職業足球甲A聯賽金靴,「國仔」彭偉國獲得金球獎,太陽神雙子星不僅球技出色,出眾的外形和氣質也在球場內外收穫了無數的粉絲。
以上就是本期硬腿子為大家介紹的廣東足壇曾經的「男團組合」,各位球迷們對他們有哪些印象深刻的回應,或者大家心目中有哪些記憶深刻的足壇組合,歡迎大家評論區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