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美國打伊拉克乾淨利落,為何對待伊朗,卻只動嘴不行動

2020-12-15 張生全精彩歷史

上世紀80年代,互為鄰居的伊朗和伊拉克,曾經長期混戰達8年之久,最終也沒有分出個勝負來。可謂是棋逢對手,不分伯仲。

如今的伊拉克,早已被美國發動的海灣戰爭和伊拉克戰爭,揍得體無完膚。連中東強人薩達姆,也被送上了絞刑架。

高調反美的伊朗,也同樣受到美國的制裁和打壓。尤其是今年以來,兩國間的緊張態勢急劇升溫。先是美軍斬首伊朗革命衛隊指揮官蘇萊曼尼,令伊朗痛失大將。接著伊朗朝駐伊美軍基地扔了幾枚飛彈,炸毀了不少帳篷。於是美國將伊朗革命衛隊列入恐怖組織。伊朗不甘示弱,把美國中央司令部及全體美軍部隊都定為恐怖分子。

不過明眼人都看得出來,美伊兩國的舉動,就像兩個鬥氣的怨婦。除了過過嘴癮,似乎並沒有多大意義。伊朗不願主動招惹美軍,美國也一改攻打伊拉克之決斷,沒有輕易對伊朗動武。

(兩伊戰爭)

既然兩伊戰爭中,伊朗和伊拉克軍事實力相當,以美軍打伊拉克的表現,收拾伊朗那還不是手到擒來,易如反掌,為什麼美軍遲遲不敢對伊朗動武呢?

一、缺乏理由和利益驅動。

當年,美國第一次攻打伊拉克,是因為薩達姆攻佔了科威特,影響到海灣地區的石油產供平衡。那時美國還沒有開發出頁巖油技術,日淨進口石油為76.1萬桶,其中26.4萬桶來自海灣地區。

如果薩達姆吞併科威特,進而佔領沙特,就可以控制世界上50%的石油。這相當於卡住了西方工業國家的咽喉,美英等工業資本主義國家是無法容忍的。

可見,美英聯軍發動海灣戰爭,既不是鋤強扶弱,也不是伸張正義,而單純是為了自己的石油利益。

美國發動伊拉克戰爭時,雖然扯的理由是大規模殺傷性武器,但其實質卻是維護石油美元的霸權體系。當時,受美國制裁之苦的薩達姆,決定採用歐元結算,來繞開美國的制裁,從而引得布希父子勃然大怒,誓要殺一儆百。

而時至今日,美國的頁巖油開採煉化技術早已成熟,從石油淨進口國已經轉變為石油輸出大國,對於中東的石油依賴,已不再那麼強烈了。

再加上石油美元的沒落,已成為世界範圍的大趨勢。中、俄、印都開始嘗試本幣結算,光打伊朗也扭轉不了局面。

(伊朗武裝革命衛隊)

二、伊朗軍事實力不俗。

兩伊戰爭時,伊朗之所以和伊拉克糾纏那麼久,是因為當時正值伊斯蘭國家剛剛建立,霍梅尼對伊朗軍隊進行了全面清洗,教士集團的獨立武裝革命衛隊尚未組建,整個國家軍事實力相當疲弱。

經過幾十年的發展,伊朗的軍事實力雄霸中東,忠於教士集團的革命衛隊總人數已達30萬人。加上國防軍,伊朗總兵力已超過50萬。

而且伊朗和伊拉克工業基礎不同。伊拉克的武器裝備全靠採購,戰爭爆發後,武器的補給因制裁嚴重短缺。但伊朗是一個工業國家,擁有相當完善的軍事工業。戰機、裝甲車、軍艦和飛彈全是自行研發生產,不用擔心美國慣用的武器禁運。

最主要的一點,當年美國敢打伊拉克,是因為它確實沒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美國以一瓶「洗衣粉」為藉口,放心大膽將其炸成一片廢墟後,輕鬆攻陷巴格達。

而如今的伊朗卻不同,不僅真的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甚至還可能擁有核武。其飛彈射程可達3000公裡,能打到美軍在中東的任何一處軍事基地,這不能不讓美軍有所顧忌。

(伊朗的反美大遊行)

三、不會得到國際支持。

和薩達姆四處樹敵不同,伊朗雖然堅決反美,但卻和歐洲國家關係良好。特別是和曾經對美國言聽計從的英、法、德等國,更是交往甚密。

為了和美國抗衡,伊朗以石油換支持,用非常誘人的價格,向歐洲各國提供油氣資源。這種看得見的利益關係,相比美歐之間日益疏遠的盟友關係,要實惠得多。

而且美國每次挑起戰爭,只考慮自身利益,從不顧及身後這班小弟的感受。為了維繫其美元霸權,美國發動了阿富汗戰爭、伊拉克戰爭以及最近的敘利亞戰爭,歐洲盟友們緊隨其後積極配合。可戰爭結束之後,總是美國毫髮無損,大發戰爭財,而臨近中東的歐洲各國,不僅要面對貿易損失,還要被難民問題弄得焦頭爛額。

綜上所述,美國暫時不會對伊朗採取軍事行動,仍然會沿用它拿手的經濟制裁,繼續打壓伊朗。至於罵戰嘛,那還得要繼續下去。

(參考資料:《美國與伊朗離戰爭有多遠》等)

相關焦點

  • 美軍為何敢打伊拉克,卻不敢對伊朗動手?看完你就明白了
    美國和伊朗之前也是氣氛越發緊張,不過雖然兩國之間顯得不太友好,美國似乎並沒有想開戰的意思。我們知道美國之前2次攻打伊拉克,所以為什麼他們敢動伊拉克,卻遲遲不敢動伊朗,這個關鍵原因,看完你就明白了。伊朗雖說國家不算特別大,在世界上的排名也不是特別靠前,但是這個國家還是有自己的優勢以及底氣的。
  • 美國42天打下伊拉克,為何花了20年打不下阿富汗?
    美國在9·11之後,就開始了所謂的反恐戰爭,對阿富汗的塔利班組織進行了長達20年的作戰,這場持久戰也讓美國付出了巨大的代價,損失了上千億美元和2萬士兵的傷亡,到了如今也沒有徹底徵服阿富汗。而相比較伊拉克戰爭中的一往無前,只用了42天就攻下了伊拉克,兩者到底有什麼不同呢?
  • 伊拉克國民議會投票驅逐美國軍隊是伊朗的真正勝利
    文中只是從軍事的角度來衡量是否損害美國在伊拉克的利益,毫不考慮伊拉克廣大民眾對「和平」的訴求,極端主義並不是無端端就存在,把極端主義指向某一宗教團體也是十分荒謬的,且看未來文章中所指的「戰略」是否被採納。文章編輯如下,在沒有開槍的情況下,伊朗似乎對美國實施了一次毀滅性的報復攻擊,因為美國謀殺了卡西姆·蘇萊曼尼(Qassem Soleimani)將軍。
  • 美國敢殺伊朗高官蘇萊曼尼,為啥不敢對哈梅內伊動手?
    ''打蛇打七寸,擒賊先擒王'',一個團體或者一個國家的領導人,就像身體的大腦一般。若是將他剷除掉,那麼整個組織就會陷入癱瘓狀態。 不過明明哈梅內伊才是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的最高指揮官才是伊朗的首腦,既然西方可以暗殺蘇萊曼尼,為何不敢暗殺哈梅內伊呢?
  • 美國在敘精心部署,殊不知伊拉克早被控制,16年心血給伊朗做嫁衣
    從相關的一些消息當中也可以看得出,美國在敘精心部署,殊不知伊拉克早被控制,16年心血給伊朗做嫁衣。之所以會有這樣的現象發生,就是因為伊拉克自身內部的問題。早在之前的時候,「伊斯蘭國組織」的崛起,的確給伊拉克這個國家帶來很大的衝擊。在這樣的情況下,伊拉克政府也就開始與這個組織進行了更多的爭鬥。不過在過程當中,伊拉克政府並沒有獲得優勢,反而被打得很慘。
  • 川普想要打擊伊朗的核設施,美國和伊朗到底有啥仇?
    27年後,艾哈邁迪.內賈德就任伊朗總統時,就有美國媒體拿出了一張當年綁匪們的合影,說裡面有個年輕人和內賈德很像,還找到幾個人質出來指認內賈德。不管內賈德是不是參與了綁票活動,但足以說明,伊朗的人質事件給美國人造成了非常大的心理陰影。當年柯林頓當總統的時候就管伊朗叫「無賴」和「流氓」,布希稱伊朗為「邪惡軸心」。
  • 美國亮出開戰信號,101空降師出兵,伊朗外長警告伊拉克不要參戰
    伊朗外長是應伊拉克國民議會議長穆罕默德·哈布希邀請來到的伊拉克,25日伊拉克議長邀請伊朗外交部長扎裡夫,並表示伊拉克願意為伊朗與美國充當調停人,緩解雙方現有緊張局勢。他補充說,伊拉克還沒有收到來自任何方面的「正式請求」。 但伊朗外長的抵達,說明伊朗開始利用自己在伊拉克戰略影響力,對伊拉克進行「勸告」和「警示」:伊朗的目的很簡單,就是警告伊拉克不要成為美軍進攻伊朗的「跳板」,不要參戰。
  • 美國為什麼不敢入侵伊朗?
    美國為什麼敢打伊拉克,卻不敢打伊朗? 綜合有關方面的信息分析如下: 1.巨大的戰爭潛力
  • 以色列找到對伊朗開戰的「洗衣粉」:先殺幾個美軍,不信打不起來
    據外媒報導,伊朗外長扎裡夫社交媒體上發文並@了美國現任總統川普,他警告川普,以色列特工正準備對駐伊拉克美軍發動進攻,讓即將離任的川普陷入到一個虛假的宣戰藉口的困境中,以引發針對伊朗的戰爭。這跟當年美國對伊拉克開戰的"洗衣粉事件"異曲同工,沒有開戰的藉口,就製造出來一個,先殺上幾個美軍,栽贓給伊朗,美軍都死了,不信這仗打不起來。這種事以色列確實能夠幹得出來,之前伊朗核科學家法赫裡扎德遭暗殺就這個目的。去年年初,美國在伊拉克刺殺了伊朗名將蘇萊曼尼,隨後伊朗對美國的一座軍事基地實施了報復,差點引發了美伊之間的戰爭。
  • 為什麼美國打越南那麼吃力,而打伊拉克卻很容易?
    越南戰爭,是美國為了阻止北越政府統一越南地區而發動的侵略戰爭。表面上看,這場戰爭是美國扶持的南越政府和北越政府之間的對抗,從體量來說,弱小的北越政府根本不是美國的對手。但這場戰爭背後卻是冷戰時期兩大陣營之間的較量,站在北越背後的有蘇聯和我國,兩國堅定的支持北越,向北越提供了巨大的武器和經濟援助,一定程度上縮小了同美國之間的差距,所以北越才會堅持如此長的時間。再加上北越是為了完成國家統一,軍民一心,同仇敵愾,所以北越軍隊士氣高昂,可以不計犧牲,前僕後繼。
  • 火箭彈飛向伊拉克,美國大使館又遭「轟炸」,總統要對伊朗開戰?
    現在的美國正陷入一場致命的旋渦中。 或許是因為不久就要離開白宮了,川普今天的聲音很"小",一天也只發了寥寥數條條推文。除了堅持選舉欺詐外,川普難得的發了兩條有關伊朗的推特。 這兩條推文的背後可不簡單。
  • 伊朗飛彈襲擊駐伊拉克美軍基地
    隨後,美國國防部長馬克·埃斯珀等人連夜趕往白宮,與川普商討此事。美國軍方向多家美媒證實,未有美軍在此次襲擊中喪生,美方表示提前獲知了飛彈襲擊撤離了相關人員。  當地時間7日晚,美國聯邦航空管理局(FAA)發布緊急命令,禁止美國民航飛機飛越伊朗、伊拉克以及阿曼灣、波斯灣等地區。8日,德國、阿聯杜拜、法國、越南等國家和地區也取消了飛越伊朗、伊拉克領空的航班。
  • 一文看懂,伊朗在伊拉克的代理人是誰?
    而親伊朗民兵力量的壯大意味著美國影響力在伊拉克的削弱,近年來美國又在持續抽身敘利亞事務,不斷擴大伊拉克的美國軍事基地和駐紮人員數量。而最近發生的美國駐伊拉克大使館被圍事件,直接彰顯出親伊朗民兵的威力。 遭到衝擊的美國駐伊拉克大使館 (圖片來自:wikipediai@Stff Sgt. Desmond Cassell)▼
  • 伊朗將軍蘇萊曼尼是個什麼樣的人,為何被美國盯住不放?
    雖然蘇萊曼尼被美國刺殺已經四天,但這位伊朗將領是一個什麼樣的人,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蘇萊曼尼,或許能了解美國為何刺殺他。01 謙和信徒評價一個人,對手評價最到位。02戰火洗禮1979年,伊朗伊斯蘭革命時,蘇萊曼尼只有22歲,蘇萊曼尼便進入伊朗軍隊服役,據說他當普通士兵只訓了一個多月,就被拉到戰場了體驗了一把。後來蘇萊曼尼在兩伊戰爭中成為一名軍官。兩伊戰爭時間長,耗費大量人力和財力,無論伊朗還是伊拉克,都有大量人員傷亡。
  • 伊朗外交部:制裁美國駐伊拉克大使馬修·圖勒及其他兩名美駐伊外交官
    當地時間23日,伊朗外交部宣布,將美國駐伊拉克大使馬修·圖勒以及其他兩名美國駐伊拉克的外交官列入制裁名單。聲明表示,被制裁的美國外交官「有效參與、組織、資助並指揮實施危害伊朗國家安全和公民利益的恐怖行為;有效支持針對該地區國家和人民的恐怖組織和極端組織;違反國際法,包括違反針對該地區人民的人道主義原則;協助暗殺伊朗高級將領蘇萊馬尼;在對伊制裁方面發揮作用。」該制裁自聲明發布之日起生效。
  • 伊朗在伊拉克又有「大動作」
    導讀:伊朗這一年來屢次發生重大事件,吸引了國際社會的目光。據科威特《火炬報》報導,近日,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將高精準短程飛彈和無人機調派到伊拉克,飛彈部署在親伊朗的武裝組織那裡。據估計,可能將在拜登繼任美國總統後打擊伊拉克境內以及該地區其它國家的目標。
  • 阿聯作為伊朗的死敵,為何「心甘情願」的幫伊朗洗錢?
    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因為美國沒能掐死伊朗的石油業務,讓伊朗賺回來大量外匯。可奇怪的是,伊朗不僅能頂住制裁偷偷賣石油,替自己收錢的還是「死敵」阿聯,這裡面有什麼緣由呢?
  • 清除伊朗「鐵面將軍」 美國為何這樣穩準狠
    伊拉克首都巴格達國際機場3日遭火箭彈襲擊,兩名重要人物身亡,分別是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下屬「聖城旅」指揮官卡西姆蘇萊馬尼、伊拉克什葉派民兵團體「人民動員組織」副指揮官阿布邁赫迪穆漢迪斯。美國國防部隨後聲明「認領」襲擊行動,且由美國總統川普親自下令。美國國防部五角大樓。
  • 伊拉克總理辭職,親伊勢力遭重挫,伊朗議長強調與美國進行對話!
    導致馬赫迪辭職的直接原因就是伊拉克已經持續兩個多月的抗議示威,民眾抱怨政府腐敗,要求進行系統性變革,改善民生。這次抗議示威所針對的對象都是跟伊朗關的,包括總理馬赫迪本人也帶有鮮明的背景。所以不難看出,馬赫迪的辭職也標誌伊朗勢力在伊拉克遭受重挫。(馬赫迪與魯哈尼)伊拉克和伊朗都是什葉派為主的國家,這其實也使得兩國具有一種天然的親近感,然而這僅限於宗教信仰層面。
  • 美國試探性要打伊朗,伊朗出動1000艘艦艇波斯灣軍演,別惹我
    伊朗革命衛隊海軍司令坦格西裡負責了本次軍事演習,坦格西裡表示:這是伊朗海上實力的展現,伊朗革命衛隊有能力保家衛國,這是和平,友誼,博愛和建立可持續安全性的部隊。伊朗媒體表示,本次荷姆茲海上動員和以色列及美國近期的表態有關。伊朗媒體指出近期有不少報導稱川普正在考慮對伊朗或者伊朗的區域盟友採取先發制人的軍事打擊,本次演習是一場武力展示來回應美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