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O新聞】在中國汽車領域,大眾汽車憑藉一次次成功的中國本土化定製成為了行業的佼佼者。作為中國汽車企業的代表,比亞迪在日本也掀起了一股電動汽車的「定製化」風暴。
尾瀨國立公園比亞迪純電動巴士運營開通儀式
5月18日,在海拔1400多米的日本高原溼地上,一場特別的儀式正在尾瀨國立公園舉行。作為日本百景之一的尾瀨國立公園,為了保護「萬年溼原」的自然景觀,引入了零排放的比亞迪純電動巴士。這是比亞迪第四次在日本成功交付純電動巴士。目前,在日本市內公交巴士市場,每3臺純電動巴士中就有1臺由比亞迪提供。
比亞迪純電動巴士在尾瀨國立公園投入運營
為日本市場「量身定製」
針對日本市場,比亞迪為其量身定製的純電動巴士J6被比亞迪寄予厚望。2019年3月25日,比亞迪在東京宣布開始接受專為日本設計的J6訂單。相比其他車企的產品,J6的看點在於車身小巧(車長6.99米,車寬2.06米,高3.1米)和低地板設計,很好地滿足了日本老齡化社會需求,在日本狹窄的街道上也都能暢通無阻。
比亞迪純電動巴士J6
更讓人驚豔的是J6的售價,J6單價(不含稅)僅為1950萬日元(折合人民幣約123萬元)。而在日本,同樣大小的柴油巴士單價約為1800萬日元(折合人民幣約113萬元)。業內人士分析稱,售價幾乎與柴油巴士相當的J6,具備顛覆性的競爭優勢。
比亞迪純電動巴士在日本京都運營
值得一提的是,這並非比亞迪首次推出定製化巴士。早在2015年10月,比亞迪為英國打造的全球首款純電動雙層大巴在倫敦蘭開斯特宮亮相。這款巴士成功解決了車輛重量與裡程平衡、車輛空間與電量平衡等難題,成為倫敦標誌。車輛的「定製化」,向來被認為是車企獲取更大市場份額,邁向全新發展階段的重要標誌,這從大眾、奧迪等跨國巨頭在中國的發展歷程亦可以看出。
跨越3小時「航距」
雖然已經在日本站穩腳跟,但比亞迪在日本的「進擊」之路,並沒有外界想像的容易。地理位置上,中國距離日本很近,北京直飛東京,僅需3小時。但中國車企進入日本市場,道路卻坎坷而漫長。直至2015年,比亞迪在日本京都交付5輛純電動巴士,才真正宣告中國車企成功跨越這漫漫長路。
衝繩那霸港口投放的比亞迪純電動巴士車隊
2015年,比亞迪向日本京都提供5輛純電動巴士。有日本網民表示,「還不知道一年後是啥樣兒,估計跑著跑著就散架了。」但據日本知名雜誌2016年報導,運行一年的比亞迪純電動巴士得到乘客、運營商的肯定。
2019年4月,日本最大公共電視臺NHK對比亞迪上海車展發布會的報導在日本全境播放:在新能源汽車領域,中國廠家存在感很強,中國最大的新能源汽車企業比亞迪所發布的新車充電15分鐘就可行駛100公裡。比亞迪也在一次次「洗禮」中,逐漸扭轉了日本民眾對中國車企的看法。
「lquwo Conakay」對比亞迪巴士進行評價
網民在擔心日本車企的未來
全球智慧加速變革
提供新能源產品,並非比亞迪在日本的全部。早在2010年,比亞迪就在日本幹了一件引發行業轟動的事,收購「日本三巨頭」之一荻原旗下的館林模具工廠。這家曾為奔馳、通用、豐田等知名汽車品牌提供車身模具的工廠被比亞迪收入麾下,一度引起日本汽車行業的高度警覺。此次儀式上,比亞迪首次向公眾揭開了館林模具工廠的「神秘面紗」。
日本館林模具工廠
高草木健一,現任比亞迪日本館林模具公司社長,這個有著近40年汽車模具經驗的「匠人」介紹到,「目前,館林模具工廠有幾十名汽車模具資深技術人員可徒手感知出肉眼不可見,甚至是機器設備也很難檢測到的0.01mm級別微瑕疵。」此外,日本館林模具工廠的整套流程管理體系和汽車模具核心技術也堪稱世界一流,這從它給比亞迪帶來的改變就能感受到。在館林模具工廠資深技術人員的指導下,位於深圳的比亞迪衝壓模具工廠通過流程體系的完善和自動化設備的「加碼」,現在與2010年相比,數控操作人員減少超過三分之二,模具產能卻增加了2倍多,更加高效。
館林模具工廠的技術人員
知名汽車媒體《有車以後》實測數據顯示,由館林模具工廠參與車身外覆蓋件模具研發製造的全新一代唐車身平均間隙為3.5mm,間隙差值為1.5mm,其間隙差值優於奧迪Q5L(間隙差值2.0mm)和奔馳GLC(間隙差值2.5mm)等豪華品牌SUV。
比亞迪全新一代唐
「現在是電動車制定標準的時期,未來當你開始考慮電動車的時候,比亞迪就是一個參考系。」劉學亮發出感慨。而我們或許應該想得再大一些,在新能源時代,順應發展大勢的中國汽車工業就是整個世界的「參考系」。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