臥龍,鳳雛,冢虎,幼麟四位人才,劉備得其三為何仍然失敗?

2020-12-22 看三國

要說最能代表三國時期的人才,那當屬臥龍,鳳雛,冢虎,幼麟四個人,他們分別是諸葛亮、龐統、司馬懿、姜維。司馬懿是曹魏的謀臣,最後變成曹魏的統治和。諸葛亮和龐統是劉備的軍師,他們前後加盟劉備將他向巔峰,而姜維更像是後起之秀,活躍於蜀漢後期。

很多朋友認為,曹操得到司馬懿相當於得到一個大助力,曹丕得到司馬懿直接登上帝位。但劉備集團得了諸葛亮、龐統、姜維三人最終還是逃不過被殲滅的命運,懷疑是三人能力問題又或者是劉備能力問題。其實都是也不完全是,更多的是時機問題。

得到諸葛亮拿下荊州

公元200年劉備進入荊州,此時曹操還在中原和袁紹開啟官渡之戰,而荊州牧劉表也正值壯年,卻沒有雄心,不願意出兵江東和益州,更不願意趁機北上攻打曹操,甘願做一個守成之主。荊州東線、西線已經有相應的防禦,為了抵禦來自北方的壓力,特意把劉備一行人安頓在新野城,命他構建防禦工事、練兵,自己在荊州支援新野物資、兵甲。

曹操和袁氏家族開戰七年無暇南顧,劉備也得到7年的安生時間,擴充了軍隊和人脈。公元207年,劉備在荊州名仕徐庶、司馬徽等人的共同推薦下得到了臥龍諸葛亮的支持。此時劉備雖然弱小,但諸葛亮為他分析天下大勢制定吞併荊州、奪取益州、出兵關中的《隆中對》計劃,劉備茅塞頓開拜諸葛亮為軍師。

公元207年夏季,曹操徹底殲滅袁氏兄弟真正意義上統一中原、河北地區,趁著旺盛的士氣南徵荊州,意圖統一天下。諸葛亮果斷結盟東吳,和東吳大都督周瑜攜手開啟赤壁之戰,最終諸葛亮借來東風助力赤壁火勢,成功將曹操水軍、戰艦燒毀在長江上、曹操含恨敗逃北方。

東吳大都督周瑜早已覬覦荊州,本想趁勢奪下荊州。諸葛亮快人一步,事先命令大將關羽奪下荊州要地南郡,而後通過南郡士族的支持快速吞併荊南四郡,幫劉備從一個新野守將變成荊州之主,具備爭霸天下的實力。

得到龐統拿下益州

龐統雖然是諸葛亮同窗,但實際上在劉備徵討荊南四郡時期加盟。曾經因為樣貌醜陋被劉備輕視,後來諸葛亮再次提醒劉備龐統的能力,龐統用一個下午的時間處理完縣裡一個月的政務,明察秋毫滴水不漏終於得到劉備任何,隨即拜龐統為右軍師。

攻略益州時期劉備僅帶1萬兵馬出徵,龐統作為前線軍師隨軍出徵,出於攻戊荊州需要,諸葛亮、關羽、趙雲、張飛等人共同駐守荊州。龐統為劉備制定上中下三策,上策則是大張旗鼓進入成都彰顯武力,當劉璋設宴款待時將其擊殺,憑藉威望和利益分配統治益州。中策則是拿下劉璋支援的糧草後假裝北上攻打張魯,出蒹葭、白水關後殺兩關守將吞併軍隊,隨後掉頭攻打成都。下策則是以荊州被曹操騷擾為由退兵至永安城,以永安為據點慢慢蠶食益州。劉備認為上策過於兇險下策過於緩慢,選擇中策著手實施。

計略比劉備想像中的要順利,蒹葭、白水兩關的將士果斷投誠劉備,此時劉備已經有3萬兵馬,隨後一路攻打成都。進軍只梓潼時劉璋手下大將吳懿領兵投降劉備,攻打至綿竹時另一益州大將李嚴率眾投降。最終劉備包圍成都半年後劉璋獻城投降,劉備按照龐統策略僅僅1年半時間便吞併益州。

後期才有姜維

姜維的父親是天水守將,漢獻帝時代和羌人作戰中陣亡。姜維作為家屬子承父業,成年後繼續在天水任職。因為從小勤奮而且思維敏捷,姜維一度被人稱為"麒麟兒",後來又跟隨名師學的一手好槍法,卻從來不做欺男霸女的事,天水郡不少人稱讚他事後一定會封侯拜將,姜維也一直按照這個目標要求自己。

諸葛亮北伐時期姜維已經成年,也實質性成為天水郡的武官,擁有一定權力。雍涼都督司馬懿因為中諸葛亮聲東擊西之策,隴西地區防禦力薄弱,蜀漢大將趙雲親率3萬大軍下安南、隆右兩座郡城,最後天水郡被姜維狙擊,趙雲戰敗。姜維的活躍表現成功吸引諸葛亮,諸葛亮特意離間天水太守和姜維關係,致使姜維被革職。對於蜀漢而言,天水郡少了姜維就相當於一座孤城,諸葛亮再次命令趙雲攻城。當城破時諸葛亮親自招降姜維,願意將衣缽交給他,承諾未來蜀漢將由他領導北伐。姜維被諸葛亮這份信任打動,隨即加盟蜀漢,立志復興漢室。

諸葛亮死後二十年裡姜維屢次被提拔,當諸葛亮、蔣琬的接班人費禕離世後,姜維憑藉能力和威望走上前臺,被劉禪任命為大將軍,實際上的軍隊一把手。姜維上任後放棄防禦政策, 再一次扛起北伐大旗,長期領導蜀軍北伐,規模比諸葛亮當年更大。姜維的北伐未取得搶眼戰果,蜀漢反而因為姜維太過折騰導致和魏國大將鍾會作戰中敗北,最終劉禪向鄧艾投降,蜀漢就此滅亡。

小結

從諸葛亮三人的履歷來看,其實三人能力不差,也得到集團的重視。但劉備集團失敗的原因並不是因為得到他們,而是得到他們的時機不對。他們三人並不是同一個時間加盟劉備,而是先後順序,類似於頂替職務一般。

對應一個國家而言,人才多多益善。而要治理好一個國家,不單單只需要一個人才,更需要成千上萬的人才。諸葛亮三人的能力雖強,但一個人並不能勝任上萬人的工作,更不能獨自將所有工作做好。反觀曹魏那邊人才濟濟,各行各業都冒出很多青年才俊,雖然綜合能力比不上諸葛亮三人,但眾人的力量、效益卻遠遠大於諸葛亮三人。所以蜀漢在三國爭霸中率先掉隊,成為第一個被殲滅的對象。

相關焦點

  • 臥龍,鳳雛,冢虎,幼麟得一可即安天下!劉備得其三,為何仍失敗?
    對於三國的局勢,水鏡先生有過這樣預言「漢末將有四大名士,臥龍,鳳雛,冢虎,幼麟,得其一便可得天下」,我們看過《三國》的都知道,劉備一生得了其中的三個名士,為何還是沒有得天下,只是三足鼎立而已呢? 劉備得到的第一位名士就是「臥龍」諸葛。
  • 臥龍,鳳雛,冢虎,幼麟得一可定天下,為何劉備得到其三還是敗了
    書中有一個比較神秘的人物,這個人就是水鏡先生,他曾經說過:「臥龍,鳳雛,冢虎,幼麟得一便可以得到天下。」臥龍就是諸葛孔明,鳳雛就是龐統,幼麟就是姜維,而冢虎就是司馬懿,其中有三個人都為蜀國效力,可是蜀國卻沒沒有落得好下場,原因有三條。
  • 臥龍、冢虎、鳳雛、幼麟得一可安天下,劉備得了3個為何仍贏不了
    傳說中,劉備在著手締造蜀漢時,遇到了一個隱士,即水鏡先生司馬徽,司馬徽對他說「臥龍、鳳雛、冢虎、幼麟得一可安天下。」司馬徽是東漢末年著名的道家隱士,精通奇門兵法,學識淵博有知人之明,劉備聽了他的建議後,一直牢記於心。
  • 三國時期臥龍、鳳雛、幼麟、冢虎,得其一便可得天下,純屬笑話
    水鏡先生有過這樣預言「漢末將有四大名士,臥龍,鳳雛,冢虎,幼麟,得其一便可得天下」!臥龍、鳳雛、幼麟、冢虎分別是指漢末三國的諸葛亮、龐統、周瑜、司馬懿。臥龍——諸葛亮(181年-234年),三國時期蜀漢丞相,病逝五丈原,諸葛亮一生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忠誠與智者的代表人物。死後追諡其為忠武侯,故後世常以武侯、諸葛武侯尊稱諸葛亮。鳳雛——龐統(179年-214年),劉備帳下重要謀士,與諸葛亮同拜為軍師中郎將。
  • 三國裡「臥龍、鳳雛、幼麟、冢虎」你知道分別是誰嗎?
    諸葛亮未出茅廬便知三分天下,劉備三顧茅廬將他請出山後,諸葛亮便忠心耿耿的輔佐劉備。終於幫著劉備運籌帷幄鼎足天下,後來白帝城劉備託孤,臥龍一句「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貞之節,繼之以死乎」更是成為千古名言。一代名相六出祁山,九伐中原,一生志在報君興漢,可歌可泣。
  • 「臥龍鳳雛」,卻不提「冢虎」司馬懿?
    「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這句話可以說是影響劉備最大的預言了,司馬懿也是一位足智多謀、善用人心之人,為何司馬徽沒有把司馬懿舉薦給劉備?
  • 臥龍,鳳雛,冢虎,得一安天下,為何劉備得其二還是失敗?
    導語:臥龍,鳳雛,冢虎,得一安天下,為何劉備得其二還是失敗?當時著名的人評者水鏡先生,在通過八卦佔卜後得出天下將出現三個大才:歐龍、鳳雛、冢虎,而這三人都是當世大才,得其一人便可安定天下,後來這三人分別對應了諸葛亮、龐統和司馬懿,其中劉備更是獨得其二,但是為什麼最後反而是曹魏奪得了天下,或者說是司馬懿的後代從曹魏那裡繼承了天下,而不是劉備勢力得到天下呢?
  • 三國當中號稱臥龍,鳳雛,冢虎,幼麒的4人,到底誰更勝一籌?
    事實證明,這四個人後來的發展的確很出色。由於前些年《三國演義》電視劇的熱播,加上大量以三國歷史為題材的電影如雨後春筍般走上銀屏,還有央視節目《易中天品三國》在百家講壇的刺激,三國歷史再次成了人們熱議的焦點。對本來就已經深入廣大群眾內心的三國的反覆驗證。
  • 《三國》裡的臥龍、鳳雛、幼麟、冢虎分別指的誰,最後一個不簡單
    諸葛亮、曹操、司馬懿、孫權、劉備等,這些很多人都能張口就來。不過如果說他們的稱號的話,很少有人知道。比如諸葛亮的稱號是什麼、司馬懿的稱號是什麼,這知道的並不多。當時有四個非常厲害的稱號,分別是臥龍、鳳雛、幼麟、冢虎。這四個稱號對應四個人,可以說知道這個四個稱號的人並不多,至於稱號指的是誰就更少了。我們看一下這四個稱號對應的是哪些人。
  • 臥龍、鳳雛、冢虎和鬼才四人,誰才是三國第一謀士?
    奇才謀士爭相出現,而臥龍、鳳雛、冢虎、鬼才和毒士是當時最為著名的謀士,而當時誰才是三國第一頂級的謀士呢?今天我們一起來分析一下。臥龍——諸葛亮:三國時期蜀漢的丞相,為實現興復漢室的政治理想,數次北伐,但因各種不同因素而失敗,最後於蜀漢建興十二年(234年)病逝於五丈原,享年54歲。劉禪追諡其為忠武侯。諸葛亮智慧之神已經深入人心!
  • 孔明被稱為臥龍!龐統被稱為鳳雛,那司馬懿的稱號是啥?
    諸葛亮自號臥龍先生,龐統也有鳳雛的稱號,那麼三國之中的最大贏家司馬懿有稱號嗎?他的稱號又是什麼呢?三國之中能人輩出,水鏡先生就是其中的一位。水鏡先生雖然有才,可卻不願理這俗世紛爭。最後水鏡先生給世人指了一條明路,「臥龍、鳳雛得一可得天下」。在水鏡先生的宣傳之下,臥龍和鳳雛從幕後走到了臺前。
  • 孔明號稱臥龍,龐統號稱鳳雛,司馬懿的綽號是啥?
    孔明號稱臥龍,龐統號稱鳳雛,司馬懿的綽號是啥? 三國之中最務實的是誰?是孫權,聲色不動拿下關羽,火燒連營,使蜀漢幾十年家業一舉消磨殆盡。最失敗的是誰?是曹操,兵力雄厚,才華橫溢謀臣甚多,卻在大功告成之際被司馬家奪取兵權,差點落了滅門之災。那麼最能吹牛的是誰呢?
  • 三國4奇才:一龍一鳳、一虎一麒麟,有幾人知道麒麟是誰?
    而今天要說的便是四位在三國時期享譽一方的軍師。「臥龍」諸葛亮三國時期奇才可謂層出不窮,細細數來的話可謂令人眼花繚亂。但是要說在眾多軍師中最為著名的一位,那麼還是要屬有著「臥龍」之稱的諸葛亮了。諸葛亮早年歲叔父諸葛玄遊歷至荊州,叔父過世後,諸葛亮便在隆中一帶隱居了起來。隱居在隆中的諸葛亮,卻並不低調。常以春秋時期齊國政治家管仲,還有戰國時期軍事家樂毅自比。
  • 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為何劉備兼得卻還是敗了?他忘了後面兩句
    最為出名的名士便是諸葛亮了,他便是水鏡先生口中「臥龍鳳雛」之中的「臥龍」。而令一位「鳳雛」則也是諸葛亮身邊的同時,龐統是也。但由此問題就來了,看過《三國演義》的應該都知道水鏡先生的名言「臥龍鳳雛得其一便可安天下」了,而這臥龍以及鳳雛都在劉備手下,為何劉備最終還是敗了呢?自孔明出山助力劉備,一直到蜀國的滅亡。佔據了《三國演義》中整半部書的分量。
  • 臥龍冢虎之戰,諸葛亮輸給司馬懿,原因究竟是什麼?
    在三國當中有句話,臥龍,鳳雛得一可得天下。不過令後世感到奇怪的是,劉皇叔既有臥龍亦有鳳雛,最終還是丟了天下,相信其中最大的原因就是諸葛亮與司馬懿之間的對決,這兩個人的對決決定了蜀國最終走向,那麼諸葛亮為什麼會輸給司馬懿?諸葛亮號稱臥龍,未出茅廬,便知三分天下,這樣洞察局勢的眼光,在三國當中無人能夠出其左右。
  • 臥龍鳳雛得其一可安天下?劉備曲解了一個字的含義,註定劉備必亡
    在荊州地界上的謀士中,臥龍諸葛孔明,鳳雛龐統可謂極具盛名。名士司馬徽讚譽道:"臥龍,鳳雛,兩人得一,可安天下。"這句話,在小說《三國演義》中頗為出名。但打臉的事情很快便發生了:劉備儘管得到了臥龍、鳳雛兩位大才,但他依舊沒辦法安定天下。這其中,究竟有何隱情呢?
  • 臥龍鳳雛怎麼來的?為何鳳雛龐統成就不如諸葛亮?
    臥龍鳳雛想必大家都知道吧,我說的當然不是下面這兩位,而是正兒八經三國裡的人物。前兩天我問朋友你知道三國裡臥龍鳳雛不,他說臥龍是諸葛亮,鳳雛是周瑜。也有人以為臥龍鳳雛這兩個名頭是水鏡先生取得。我……行吧,這期寫作素材~其實臥龍鳳雛並不是水鏡先生取得,而是龐德公,包括水鏡先生這個屬於司馬微的名頭,也是龐德公取的。龐德公是何人呢?他是龐統的伯父,兒子龐山民娶了諸葛亮的二姐。這關係能看出個所以然了吧。
  • 三國中真正的2位高人,能教出臥龍和冢虎,卻無意於指點江山
    因為在這個上承東漢下啟西晉的歷史時期,魏、蜀、吳3大集團中所湧現出的人才數量,可謂是數不勝數。其中尤其是那些智慧超群的謀士,更是讓後世之人佩服的五體投地。司馬徽畫像而三國時期就有2位喜歡隱居於山野民間的絕頂謀士,他們二位雖說到死都不曾出山入仕,但是這兩人對於三國歷史的影響卻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 司馬徽說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卻滿了劉備一句話,因此三分天下
    然而司馬徽無意出山,但是卻給劉備介紹了兩個人,這兩個人就是當時荊州的兩大名士,並揚言道:「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而這就引發了劉備之後「三顧茅廬」請出諸葛亮等橋段,然而事實就是這麼打臉,當時劉備得到了臥龍鳳雛,卻最終只能三分天下,那麼究竟哪一個環節出了錯誤呢?
  • 三國期間,著名的四大謀士,鬼才、臥龍、冢虎、鳳雛,得一可得天下!
    臥龍——諸葛亮 司馬懿 說到三國的兵法,就不得不提司馬懿。 鳳雛——龐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