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次訪華後創作首部中國題材長詩,阿多尼斯用罕見方式書寫中國

2020-12-19 海右讀書

如果我們註定受傷,請記得在傷口上種上愛的花朵;如果我們註定痛苦,請別忘了在痛苦中孕育進步和希望。

今天我要給大家推薦的詩,是阿多尼斯的《芬芳》。

芬芳

阿多尼斯

桂花樹,我要向你表白:

你崇高而珍貴,普通又特殊,

但又混雜於眾樹之間:這恰恰是你的可貴!

黑夜以身相許,

要成為對桂花的芬芳

永遠敞開的門戶。

白晝評論桂花的話語,

也和黑夜無異。

桂花的芳香啊,你似乎擁有

讓我與許多同胞迥然有異的奧秘——

那些人用言辭搭起房屋的牆壁,

把影子當成樹木,

在這個殘忍的世界裡,誰也不知道

當他們捕殺完獵物後,還會做些什麼?

這一首《芬芳》,選自譯林出版社去年11月出版的阿多尼斯長詩《桂花》。《桂花》是阿多尼斯多次訪華後創作的首部中國題材長詩,作品由50 首相對獨立的詩篇構成。一位世界級大詩人,以整首長詩的篇幅和發自肺腑的激情來書寫中國,這在中外文學交流史上極為罕見。

這確實不是一部我們慣常理解的浮光掠影的採風之作。而是在風景中融入了詩人絢麗的想像和深沉的意念。比如看到雲彩,詩人寫的是:「泥土在稱量雲彩,在天平裡,有一些朦朧的思想和無法稱謂的事物,還有一些睡得疲憊的夢想。」比如看到鳥,他寫的是:「鳥的翅膀,負載著天空。」看到鮮花,他又這樣寫道:「在每一朵身披藍衣的鮮花裡,都有一條紅色之河流淌。」在這首《芳香》裡,詩人把桂花寫得多麼神秘,「黑夜以身相許,要成為對桂花的芬芳/永遠敞開的門戶」,但暗香浮動的崇高和尊貴,卻依然要遭遇這個「殘忍的世界」。

《桂花》的翻譯者薛慶國認為,阿多尼斯身上呈現的那種在我國知識界不多見的「多重批判者」姿態,尤其令人敬佩。即便是以中國為題材的桂花,也時常可見他對阿拉伯的反思和批判。他在詩中發出悲憤的質問:「在本質上,難道光明真的討厭我們,/我們這些在文明之海——地中海——東岸生息的人們?」而這種反思和批判意識,同樣針對他常年客居的流亡地、幾乎成為他「另一具身體」的西方展開。它們讓阿多尼斯的詩作呈現出了凌厲的思想鋒芒。

阿多尼斯在敘利亞出生、長大,他的人生十分傳奇。他出生在敘利亞一個貧困的農民家庭,14歲前從未上過學。14歲那年,當時的敘利亞總統到阿多尼斯家鄉附近的城市巡視,阿多尼斯擠到總統面前,獲準朗誦了一首自己創作的愛國詩歌,總統大為賞識,並當場允諾由國家資助他就讀城裡的法國學校。因此阿多尼斯在教育的啟蒙階段,接受的就是法國式教育,可以說,自由、開放和民主決定了阿多尼斯一生的思想和價值觀,決定了他能以全人類的高度來看待一切問題。

據說阿多尼斯應邀為朋友們題寫贈語時,總喜歡寫下《風中的樹葉》裡的最後一個短章,這個短章或許也值得我們每一個人銘記:「閃亮地生活,創作一首詩;/前行,增加大地的寬廣。」

相關焦點

  • 阿多尼斯:中國「是光的迸發」(書寫新中國故事)
    整部詩集字裡行間瀰漫著作者對中國壯美自然和悠久歷史的摯愛,對中國改革開放輝煌成就的禮讚和謳歌,以及對中國人民的深情厚誼。「中國就如優雅芬芳的桂花」2019年深秋,杭州城的「桂花季」剛剛謝幕,89歲詩人阿多尼斯帶著一部中國題材的詩集《桂花》,來到美麗的西子湖畔。這已經是詩人第八次訪問中國。
  • 詩人阿多尼斯:中國人已是我詩歌想像的一部分
    朗讀會上,阿多尼斯還與讀者們輪流朗誦著他的新作《桂花》。活動現場 圖片來源:王寅對阿多尼斯來說,詩歌是人生中的一盞奇妙的明燈,詩和愛一樣,是人在通往未知的旅途中重要的伴侶和朋友。阿多尼斯曾數次來到中國作交流,與許多詩人結下深厚友誼。近日,阿多尼斯還出版了中國題材的長詩《桂花》,記述了他2018年九、十月間的中國之行,尤其是皖南和黃山之行的印象、感受和思考。
  • 專訪|阿多尼斯:《桂花》談中國,也是在談我自己和世界
    最後的皖南之行,讓他印象極為深刻,一路上多次表示,要為這次中國之行創作一首長詩,題目就是他鍾愛的「桂花」。原以為這只是外國人的讚美和客套之辭,沒想到一年後,他真的完成了。長詩《桂花》(譯林出版社,2019年11月,薛慶國譯)由50首相對獨立而由內在聯繫的詩篇構成,裡面既有中國人熟悉的孔子、黃山、絲綢之路、佛陀,也有與我們全然不同的視角和思考方式。
  • 一位日本作家的中國情緣與文學創作
    谷崎潤一郎是日本著名唯美主義文學家,多次提名諾貝爾文學獎,代表作有《細雪》《秦淮之夜》《春琴抄》(見圖,資料圖片)等。他曾兩度訪問中國,並與多位中國文人結交,作品深受中國文化影響。谷崎的中國情緣和交遊經歷也成為中日文壇的佳話。
  • 《一點就到家》:中國鄉村題材電影創作的一種正確打開方式
    作為一個中小成本的類型體量,青春片具有強大的市場回報力,自《小時代》《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賺的盆滿缽滿後,大量內陸青春片就在喝彩與口水齊飛中開啟了自我完善與糾偏的創作之路。2019年的青春片《少年的你》雖然取材於校園,但其輻射半徑已然跳出了校園的天地,探討了一系列的社會問題和成長問題。
  • 《戰「疫」2020》——中國首部抗疫題材話劇出爐
    中國首部抗疫題材話劇出爐。出品方供圖  中新網廣東新聞4月8日電 (記者 索有為)由廣東藝術家和廣東援鄂醫療隊員共同創排的《戰「疫」2020》日前殺青,這是中國首部「出爐」的抗疫題材話劇,也是全國首部邀請援鄂醫療人員參與演繹的現實主義題材話劇。  該劇由廣州市文化廣電旅遊局和天河區委宣傳部聯合出品,廣東省演出有限公司和廣州文學藝術創作研究院共同創作。
  • 我拍到的羅浮宮名畫184_《阿多尼斯之死》
    《阿多尼斯之死》(Death of Adonis),尺寸:H. 1.55 m. ; L.: 1,99 m。1794年法國大革命期間,從旁提耶夫公爵家族收藏沒收充公。阿多尼斯是古希臘和古羅馬神話中的植物神,最早可能源自於黎巴嫩地區的閃族人。阿多尼斯還是令希臘女神鍾愛的美男子。
  • 網絡文學致敬首個中國人民警察節 閱文作家創作現實題材精品
    在「慶祝首個中國人民警察節」活動中,閱文和騰訊積極履職企業擔當和社會責任,組織旗下作家共同參與到「我和警察的故事」主題徵文活動中,鼓勵作家從生活出發進行內容創作,以小說形式講述公安民警打擊犯罪、服務人民的感人故事。其中五志、卓牧閒和中秋月明三位作家創作的作品經審定評選已列入「我和警察的故事」優秀推薦。
  • 致敬首個中國人民警察節 閱文作家創作現實題材精品
    日前,由公安部新聞宣傳局、人民公安報社、中國人民公安出版社聯合舉辦的「我和警察的故事」主題作品徵集活動公布結果,閱文集團聯合騰訊選送的3篇作品成功入圍。自2021年起,每年1月10日被設立為「中國人民警察節」。
  • 新時代網絡文學的中國書寫
    進入新時代後,網絡文學的現實影響力愈加凸顯:數以百萬計的新舊網絡作家、數以億計的讀者群、數以億萬字計的文本產出,網絡文學的重要性也隨之愈加突出。網絡文學已經逐漸成為中國文化軟實力的重要一環。由之,新時代書寫中國故事、弘揚中國精神,網絡文學大有可為。 創造性轉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
  • 阿多尼斯詩歌《T城,Z城,G城》欣賞
    阿里·阿赫邁德·薩義德·阿斯巴爾(علي أحمد سعيد إسبر),筆名阿多尼斯(أدونيس),男,1930年出生於敘利亞拉塔基亞一個阿拉維派家庭。敘利亞著名詩人。阿多尼斯從很小的時候就開始創作詩歌。
  • 首部中國校園足球題材電影《一起長大》在鄭啟動 演員海選即日開啟
    11月28日,首部中國校園足球題材的院線電影《一起長大》項目在鄭州第二高級中學啟動。用體育興「邦」,《一起長大》擬對標《摔跤吧爸爸》河南省教育廳總督學李金川表示,拍攝首部中國校園足球題材的院線電影《一起長大》,是我省校園足球發展的一件大事。李金川認為,這部電影的拍攝及後期上映,是在文化強國、教育強國和體育強國的建設徵程中積極作為、添磚加瓦。他提出,《一起長大》劇組要齊心協力,精誠團結,把電影拍成精品之作,拍成中國版的《摔跤吧爸爸》,青少年足球版的《奪冠》。
  • 中國首部抗疫題材《戰「疫」2020》話劇「出爐」
    這是中國首部「出爐」的抗疫題材話劇,也是全國首部邀請援鄂醫療人員參與演繹的現實主義題材話劇。該劇由廣州市文化廣電旅遊局和天河區委宣傳部聯合出品,廣東省演出有限公司和廣州文學藝術創作研究院共同創作。全劇通過演播廳報導的方式開啟:庚子年春節前夕,武漢「封城」,人心惶惶。
  • 敘利亞詩人阿多尼斯:一生批評阿拉伯世界 反抗極權
    [導讀]阿多尼斯說,「我主要的身份還是詩人,藝術創作是我詩歌創作的自然延伸,是另一類詩歌。這些作品的材料有些是來自於大街上的廢品,我就用這些沒有生命、價值的東西創造生命和價值。」旅居巴黎的敘利亞詩人阿多尼斯,昨天在民生美術館「詩歌來到美術館」活動上朗誦的第一首詩就是這首短詩《七日》,這位已經83歲的詩人用阿拉伯語朗誦,為「詩歌來到美術館」活動帶來了迄今最多的觀眾。從昨天起開幕的阿多尼斯個人畫展《白晝的頭顱 黑夜的肩膀》將一直展到8月14日。
  • 英雄的高地——首部抗美援朝大型聲樂套曲創作始末
    「在作品內容及題材的選擇上,我們以一九零點八高地堅持五晝夜坑道戰的這一戰鬥故事,為我們作品的主要題材和作品的基本結構……我們認為這一戰鬥故事能夠較全面地、集中地表現中國人民志願軍愛國主義與國際主義的偉大精神和崇高的英雄品質。」
  • 國內首部禁毒題材音樂劇《重生》在京公演
    國內首部禁毒題材音樂劇《重生》在京公演 2021-01-09 21:5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讓現實主義光輝照見中國電影未來——中國電影人談新時代創作
    今年的疫情曾一度令電影界進入「嚴冬」,但影院有序恢復放映後,市場加溫的速度遠超想像。「熬過了漫長、隔離、孤單的日子,人們急切回到影院,渴望真切鮮活的熒幕故事。」中國電影基金會理事長張丕民認為,創作者、藝術家更應清醒地思考,以怎樣的作品承擔起當代社會責任。
  • 現實題材網絡電影《中國飛俠》首映式在京舉行
    北京市廣播電視局黨組書記、局長楊爍致辭  作為首部聚焦外賣小哥群體的現實題材網絡電影,《中國飛俠》被列入國家廣電總局網絡視聽精品工程扶持項目和北京廣播電視網絡視聽發展基金扶持項目。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網絡電影《中國飛俠》應運而生,以城市中平凡的外賣小哥為第一視角,向社會傳播積極正能量的溫暖奮鬥故事,用小切口呈現大題材,向那些為幸福夢想拼搏的億萬普通人致敬。  作為一部現實題材網絡電影作品,具有親和力的真實表達至關重要。《中國飛俠》塑造的主角外賣小哥,作為人們在生活中隨處可見的群體,首先在心理上就和觀眾拉近了距離。
  • 首部中國校園足球題材 院線電影項目啟動
    本報訊(記者 蘇立萌)日前,首部中國校園足球題材院線電影《一起長大》項目在鄭州市第二高級中學啟動。與此同時,該影片校園足球演員全國海選活動也正式開啟。電影拍攝完成後將在各大院線、中央六套(電影頻道)及網絡平臺播出。【來源:鄭州日報】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 首部中國校園足球題材院線電影《一起長大...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譚萍 通訊員 陳虹羽體育強則中國強,國運興則體育興。11月28日上午,首部中國校園足球題材院線電影《一起長大》新聞發布會暨影片校園足球演員全國海選啟動儀式在鄭州市第二高級中學舉行。發展振興足球事業要從娃娃抓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