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邱承彬
天珠是寶石的一種,又稱九眼石頁巖,簡稱九頁巖(是指巖石的結構有九層,九不是具體數,是多的意思,有的比九層少,有的比九層多。傳說古人以七以上表示多,三以下表示少)、九眼石,或稱摩尼寶珠、火焰寶石、真陀摩尼、震多末尼,又作天珠、如意寶、如意珠、末尼寶、無價寶珠、如意摩尼等,也稱佛眼、菩薩眼、宇宙眼、佛陀珠、浮屠珠、佛塔珠等。天珠是寶石中的聖者,是藏傳佛教的寶石器物,因其神奇而美麗的圖騰而被天珠愛好者所喜愛。主要產地是青藏高原,其它地方也有產出。奇石天珠是因為奇石的形狀或奇石上面的圖騰形狀頗似佛教圖騰或吉祥圖騰,加之奇石的材料為石英巖玉(瑪瑙、玉髓)類等寶石,因此,奇石天珠便成了天珠中的佼佼者。(參照邱承彬編著《解密天珠》,山東教育出版社)
天然太陽眼天珠是指珠身上面天然形成太陽神眼睛形狀圖騰的天珠奇石。
人工太陽眼天珠是指在珠身上面用人工的方法鑲蝕上太陽神眼睛形狀圖騰的天珠。
太陽眼天珠有太陽神護佑眾生之寓意。
據相關傳說,中國有太陽女神,名叫羲和。據《山海經》載:「東海之外,甘泉之間,有羲和之國。有女子名羲和,為帝俊之妻,是生十日,常浴日於甘淵。」意思是說,羲和國中有個女子名叫羲和,她是帝俊之妻,生了十個太陽。羲和是太陽之母,這是關於羲和的傳說之一。還有傳說認為羲和是太陽的趕車夫,據《楚辭·離騷》載:「吾令羲和弭節兮,望崦嵫而無迫。」(弭:平息;崦嵫:古代指太陽落山的地方。今齊壽山,位於甘肅天水)。意思是說,羲和不慌不忙地趕著牛車,和太陽一起走在歸家的路上。羲和掌握著時間的節奏,每天由東向西,驅使著太陽前進。因為有著這樣不同尋常的本領,所以在上古時代,羲和又成了制定時歷的人。據《尚書·堯典》載:「乃命羲和,欽若昊天,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時。」意思是,於是堯帝指示羲和,密切注視著時日的循環,測定日月星辰的運行規律,給大家制定出計算時間的曆法。湯谷:湯谷即暘谷,神話傳說中太陽升起之處。與虞淵相對,虞淵指傳說中日落之處。根據史料記載,湯谷位於山東東部沿海地區(今山東日照市),是上古時期羲和族人祭祀太陽神的地方,是東夷文明的搖籃,也是我國東方太陽文化的發源地。
據傳說,奇尼奇·阿豪為瑪雅神話中的太陽神,而奎扎庫爾特,即「長羽毛的蛇或羽蛇」和庫庫爾坎相融合,形象常合二為一,以眼睛蛇和火烈鳥的形象出現。希臘神話中的太陽神與月亮女神一樣,共三位:第一位是光明與太陽之父許佩裡翁,第二位是他的兒子赫利俄斯,第三位是宙斯的兒子阿波羅。月亮女神:阿爾忒彌斯是希臘神話的月亮女神,是一位三相女神,其組合為「天界的塞勒涅(月圓),人間的阿爾忒彌斯(月缺),冥界的赫卡忒(月盈)」。
傳說,蘇裡耶是印度神話中主要的太陽神,他是天父神特尤斯之子,宗教藝術中他被描畫成擁有金色的毛髮和手臂,乘坐著由七匹馬拉動的戰車,這七匹馬象徵了所有七種查克拉(能量中樞,意為圓輪子,在印度瑜伽的觀念中是指分布於人體各部位的能量中樞,尤其是指從尾骨到頭頂排列於身體中軸者,中文裡也譯為脈輪或氣卦。七輪即頂輪、眉間輪、喉輪、心輪、臍輪、生殖輪和海底輪)。他從梵天身體的一部分中誕生。蘇裡耶也有不少的子女,其中以九子因陀羅(帝釋天)和十子毗溼奴最為出色。因陀羅在後來成為天帝,娶了最美麗的女神舍質為天后。蘇裡耶被尊重為神聖的活力給予者,他激發凡人的理解力,呼風喚雨,支配運動與靜止的一切,甚至支配其他眾神。他自己則按照固定的規律運行,他支縛住天地,使其以永久穩固。他是地上第一個獻祭的人,把火種賜予人類,因此像天帝因陀羅和火神阿耆尼一樣,被視為吠陀時期最重要的神。佛教將他列為十二天之一,即日天。
天然太陽眼天珠 韓文鵬收藏
天然太陽眼天珠 黃唏收藏
天然太陽眼天珠 趙顏收藏
天然太陽眼天珠
邱承彬編著《解密天珠》,山東教育出版社(邱木兮攝影)
太陽眼天珠是吉祥如意、消除災障、實現善願、消除惡緣、平安健康的象徵,是健康長壽的象徵,是富貴平安的象徵,是順利的象徵,是太陽神護佑吉祥的象徵。
作者:邱承彬(字:木兮,號:六不居士,又名:邱木兮,邱六不,天珠學者、佛學者、傳統文化學者,天珠學創始人,邱頌創始人,邱隸創始人,旅遊專欄作家,詩人。《解密天珠》的作者,《中國頌》、《黃河頌》、《雪山聖湖頌》、《高山流水頌》、《泰山頌》為邱承彬著名的頌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