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將,中國土生土長的棋牌文化代表,既娛樂又益智,為數不多的可以全民參與的大項目。
正所謂十億人民九個麻,還有一億在觀察。
經典的紅綠配色麻將一上桌,譁啦啦的洗牌聲中,快樂就此開啟。
不過,也有「搞事的」對麻將起了「歪心思」。
最近,臺灣的一個90後團隊THE 90s LAB將麻將設計成了簡約風。
他們耗時兩年,對麻將的配色和字體進行了改動。
這個麻將叫做馬丘Machill,讀起來正是閩南話麻將的諧音。
佳佳只能說,獵奇性比較高吧。
雖然也有傳統紅綠配色的版本,就也同樣讓人一言難盡。
網友們不客氣地開麥了:
「陰間麻將」「看了沒有任何興趣,確實性冷淡」「可以但沒必要」
麻將自古人人愛
傳統紅綠配色麻將的靈魂是那一份無法替代的煙火氣和市井氣息。
有些傳統,就是難以超越的。
據胡適先生考證,麻將是由明代一種叫「馬吊」的紙牌演變而來的。
說法上,馬有四條腿,吊起一條,就不行;玩法上,馬吊需要四個人一起玩,少一個就不行。
自古以來,打麻將最怕什麼?——三缺一。
另一種說法是麻將牌又叫做麻雀牌,有關麻將起源的野史非常豐富。
有「葉子格戲」說、「護糧牌」說、「水滸108將」說、「鄭和下西洋」說等等。
比如江蘇太倉的「護糧牌」說,那時的太倉是儲量重地,當地為了號召大家捕捉「搞破壞」的麻雀,用一種竹牌來記錄數量。
後來,麻將牌由此發明出來,而當地的方言中「麻雀」和「麻將」讀音相近……
雀友:你是來打麻將的還是來上課的?
「…… 騷兒瑞」
麻將久盛不衰,也說明從古至今人們對麻將的熱愛只增不減。
畢竟在我們遼闊的中國大地上,上至國際巨星下至三歲小孩,打起麻將來,手起牌落,遇神殺神遇敵殺敵!
當代人有多愛打麻將
天后王菲說可以說她唱歌不好,但不能說她搓麻將不行。
哥哥張國榮說希望世界末日來臨的那天,能和王菲、劉嘉玲、唐先生一起打麻將,最好能自摸一把大三元。
當代的任何磨難都阻擋不了麻將愛好者那顆打麻將的靈魂。
麻將隨身攜帶很麻煩?那就發明便攜的。撲克的樣式,麻將的打法。
三缺一的時候,可以讓奧特曼頂上;
婚可以晚點結,麻將必須現在打;
颱風要來了,最適合窩在家裡打麻將了。一缺三,有要加入的嗎?
只要人齊,只要有一張桌子,麻將在地震救災現場也能打。
往年的春節通常是打麻將高峰期,今年突發了疫情,不能聚集,線下棋牌室也都關門了。
很多手痒痒的人就轉戰到網上打麻將,網際網路再次發揮強大的作用。
不少遊戲公司趁機開發,賺了個盆滿缽滿。比如姚記。
除了愛打麻將,與時俱進的人對麻將的遣詞造句能力也一流。
一語雙關說來就來,用來陰陽怪氣也很合適。
「我太南了」
「你算什麼東西」
「我偏要槓」
當代人對麻將的喜愛度可以說在持續拉滿,相同的是都愛打麻將,但打的麻將都不同。
中國之大,麻將之多,每個地方的特色麻將也是很有意思的。
經典之一:無麻將不四川
說起麻將如果不說川麻就說不過去了吧。
四川:當代人多愛打麻將?比得過四川人嗎,小老弟?
2012年,成都棋牌協會舉辦「天府雀王」爭霸賽時,光海選報名就超過了30萬人。
據了解,四川人打麻將一旦開始,就要血戰到底。
講究的是有條件就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
所以,在四川,可以一邊吃火鍋一邊打麻將;
一邊泡溫泉一邊打麻將;
一邊賞油菜花一邊打麻將;
暴雨積水還能打嗎?才淹到椅子腿,問題不大,繼續。
這些如果放到別的地方,可能會有人說這裡的人不愛上進,成天打麻將。
可這些發生在四川,博得大家一笑之餘還讓人有些羨慕。
因為四川人的生活向來就是自在閒適,不受束縛看得開。
麻將雖起源於江浙地區,但傳入四川後,與當地的慢生活節奏不謀而合。
在成都的大街小巷,到處都能看到支起的牌桌,男女老少,忘乎所以地打著麻將。
這種休閒的娛樂方式,逐漸就成了四川的特色標籤。
再多說一嘴,旁邊挨著的重慶也這樣。
打麻將同樣也是重慶人的家常便飯,湊齊人,不講究地方,熱熱鬧鬧就開桌。
經典之二:廣東麻將
佳佳作為一個廣東人,不說說廣東麻將的話多不合適啊。
2020天貓雙11大數據顯示:自動麻將機成交額top5的省市中,第一的是廣東,江蘇緊隨其後,浙江第三。
大家印象中的最愛打麻將的四川,排第四。
雖然我們也不能肯定地下結論說,全國最愛打麻將的是廣東人,但廣東人愛打麻將全國都知道。
在粵語中,麻將通常叫做麻雀。
如果你和廣東人說:「喂,出來吹水聊天啦」。廣東人可能想也不想就拒絕了你。
如果你換成「喂,出來打麻雀啦,三缺一啊」。可能你剛放下手機,廣東人已經穿著拖鞋來到門口了。
廣東麻將在江湖上被稱為最容易的麻將,沒有太多的複雜規則,可能比較重要的是要講廣東髒話。
大家禮貌地互相問候家人,你來我往間,感情自然升溫了,真不愧是
社交利器
。
除了社交,廣東麻將在營造氛圍上效果一流,特別是過年的時候。
現在過年越來越沒年味了?在廣東,麻將在,年味在。
外面的年味再怎麼淡,只要走親戚、看朋友的時候,還沒進門就聽到裡面噠噠的落牌聲的話;
「嗯,現在就是過年」。
不過,廣東人打麻將非常講究麻將以外的東西:
比如最忌諱別人拍肩膀,覺得會把好運拍走。
比如手氣不好的時候去洗洗手,覺得會把黴運洗走。
在廣東,不少人在從小就幫爺爺奶奶摸牌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從小就深深懂得這些能加持運氣的玄學。
說來慚愧,佳佳的麻將是大學時由於宿舍三缺一,被趕鴨子上架充人頭,在舍友們略加指導下學會的。只懂皮毛,入門級都不算。
直到某一天,我照常網上衝浪時看到了高手們總結的萬能麻將公式,開心壞了,以為麻將的精髓就此盡在掌握。
在此熱心地分享給各位:
這個公式可以說是:一看就會、一打就廢。(別問我是怎麼知道的
看上去是簡單,好像麻將也就是那麼一回事兒,但這個公式只是最後的結果,打麻將的過程可是千變萬化的。
正所謂易學難精,不然麻將也不會有那麼大的魅力。
麻將的無窮魅力
打麻將,比起技巧,往往運氣更重要。
得先摸到牌,再輪得到談技巧的事。
麻將的魅力就在於此,無法預知下一張牌會摸到什麼。
一百多張牌,概率的魅力就很讓人上頭了。
完全隨機,但又變幻無窮。
再加上運氣通常是玄學,玄學難以解釋,同樣「為什麼愛打麻將」這個問題也就難以解釋。
「好玩就完事兒了」「就是喜歡,沒有理由」「因為刺激」
是的,無法預知的事真的刺激。
尤其這不是感官刺激,是精神刺激,很容易上癮的。
如果還涉及贏錢輸錢的話,那就是刺激翻100倍。(ps:小賭怡情、大賭傷身,相信大家都懂)
重要的是,很多人都相信,通過自己多年積攢的高超技巧和精妙打法,一定能槓上開花、大獲全勝!
摸到好牌順勢打出了一手好牌;摸到爛牌努力打出了一手好牌。哪個更快樂?
大爺大媽:要選嗎?兩種快樂我都擁有啊。
這種雖無法預測但又好像能被自己掌控的感覺,促進多巴胺快速分泌,真的是將刺激進行到底。
人生的魅力也在於此。
有時候摸到好牌,事事順遂;有時候摸到爛牌,不盡人意。
好在的是,無論好壞,事在人為。
希望大家打麻將時摸到的每一張牌都是你想要的,人生也如此。
參考資料:
[1] 廣告也瘋狂.《麻將也開始性冷淡極簡風了?》
[2] 有意思報告. 《四川人搓麻將有多野?》
[3] 有趣青年.《廣東人打麻將有多野?》
[4] 李銀河.年輕人打麻將是浪費人生嗎?
版權聲明:文中部分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