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LF·藍澈夫人
圖 | 網絡
序
今天,給諸位讀者推薦一本讀物《稻盛和夫給年輕人的忠告》不論你是年輕人還是成年人,都可以從中獲取人生的真諦、生活的意義、成功的依據、人生活法、人生幹法……等等極具價值性的哲學思想。
此書暫定價格59元,共計242頁,印刷很有質感,文本內容分別是「人生篇」和「職業篇」;其中容納了經營之神稻盛和夫給年輕人的上百種忠告。無論,你是要獲得超越自我的人生觀,還是創業思維,都可以從中獲取答案。
距淘得《稻盛和夫給年輕人的忠告》一書,已過去1月時間,我反反覆覆研讀5遍有餘。稻盛和夫的哲學思想,令我對生活和人生有了更明確的定義,今天,我則通過書中的故事和稻盛和夫的忠告闡釋「人最高級的活法」。
01
無論悲觀,對一切說謝謝
稻盛出生日本偏僻山村,哪兒住著稻盛的幾位親戚,他們是佛教信徒,在稻盛幼年時,父親曾帶他去親戚家。按照以往的傳統,他們提著燈籠在山間步履前行,最後,他們抵達一所破舊房子門前。
進門後,裡面一位和尚打扮的人,正在念佛誦經,在和尚身後,站著五個雙手合十的孩子,他們都是小學生。和尚對稻盛父親說:「這孩子沒問題,以後不用再來了」。
和尚說罷又對年幼的稻盛說道:「孩子,只要你還活著就要念誦,南曼、南曼,謝謝,每天向佛陀表示感謝,絕對不能忘記呀。」(南曼也就是南無阿彌陀佛的意思,稻盛家鄉當地方言是南曼)
緊接著和尚又對稻盛父親說:「如果這個孩子能照我的吩咐去做,他的人生會很順暢」和尚說罷用眼神意會他們可以離開了。稻盛從此早晚兩次「南曼、南曼,謝謝」,直到後來他皈依佛門依然堅持著。
這是《稻盛和夫給年輕人的忠告》書中所講述的關於稻盛幼年時的故事。其實,稻盛從那以後,不僅僅只是形式上對一切說謝謝,他對周圍的人和事都以謝謝的話語,溫暖著每一個人。
熟讀稻盛的讀者,應當明白稻盛有一大奉獻精神「利他」,正因這種「利他」精神和虔誠的「感謝心」,才成就了稻盛,才有了京都陶瓷和第二電電這兩家世界500強之列的公司。
我曾聽聞很多人抱怨,沒有好的家庭背景、沒有好的生活、沒有一份好工作、沒有一所蝸居、沒有一輛小車……總而言之,他們事事總愛埋怨,殊不知「人不應該抱怨什麼,至少你還活著,活著就是最大的滿足,活著就要懂得感謝,唯有感謝才能感受人生的幸福。」
正如稻盛和夫所言:「活著,就要感謝,對一切都要說謝謝,有了這樣一顆能感受幸福的心,才能活得更加滋潤,讓自己的人生更加豐富,這是做人做事應該有的基本心態。」
我們對今朝和過去的叩謝,是為了振作明日,也是為了活得更幸福、更瀟灑、更高級。當我們在公交車上讓座老人,老人彎腰說道:「謝謝」,這時周圍的人和你都會感受到一種莫名的溫暖,而這種溫暖是小小善意和本能的道謝所營造出的。
稻盛如此成功的人,都在堅持對人生中的一切人和物說「謝謝」,我們平凡者有什麼理由不以這種豁然開朗的態度生活呢?
從現在開始,對挫折說謝謝,因為它使我們越發成熟、對父母說謝謝,因為他們賦予我們生命、對愛人說謝謝,因為他給予了我們陪伴、對朋友說謝謝、因為他給予了我們支持、對人生說謝謝、因為它磨練了我們靈魂、滋養了我們心靈。
02
脫離欲望深淵,覽盡山河美景
當我們凝視深淵之時,深淵同樣也在窺視著我們,看得久了,眼也就花了,身體也就搖搖欲墜了,從而墜入深淵。勉墮深淵,唯有自給自足,而不是一味追求更多,追求的多,反而會失去更多。
很多人總是認為,自己所擁有的不夠美、不夠多,對一些不曾得到的東西,迷戀至極,那麼,你是否有問過自己:「追求的東西是否必需?你所得一定大於失去嗎?」――其實,你目前擁有的就是最好的,你只是認為「得不到的才是最好」。
稻盛和夫曾言:「人們可以滿足現實,但是欲望之心,卻永遠不會讓人在現實之下駐足。貪慾讓人不斷地追求自己的幸福,但是過度沉迷於貪慾的同時,不知道吞噬了多少人的幸福。」
我個人認為,人生的不幸並非貧窮,也非疾病纏身,而是你在短短幾十年中,都生活在無窮無盡的欲望中,這才是人生中最大的不幸;這樣的人並不能活得高級,更不能覽盡人生沿途上的山河美景。
《稻盛和夫給年輕人的忠告》中有這樣一個小故事:
海邊一個勤勞的漁夫打魚時,捕到一隻神奇的金魚,在金魚的懇求下,漁夫把它放了,金魚以滿足漁夫一個願望來報答他的恩情。
漁夫把事情告訴他的妻子後,老太婆首先想要一個木盆,金魚果然兌現了承諾。
但老太婆總是不滿足,向小金魚提出了一個又一個的要求,老太婆無休止的追求變成了貪婪,從最初的清苦,繼而擁有輝煌和繁華,最終又回到從前。
人追求好的生活並無不可,我們不必裝作一副清高的模樣,不過,追求好的生活要適可而止,索要過多就是貪婪,貪婪過度最終竹籃打水一場空。
人生雖短暫,但其中的誘惑是一波接著一波向我們襲來,如果,你不懂得把持住自己的心境,放縱慾望肆掠,那麼最終是引火燒身、自掘墳墓。
也許,此時的你因欲望龐大,獲得了你所期望的生活,但請你相信,如果你不修剪欲望,你目前的生活必定會被你的貪婪所親手摧毀,最終一無所得,甚至更悽慘。
人生不僅僅是富有才算幸福,活得高級的人定能另闢一種,不依靠身外物就能瀟灑、快樂、幸福生活的方法。――追逐大多數人認同的幸福的同時,請記得欣賞一番道路上的風景。
03
奔跑的同時,請等一等靈魂
當你竭盡全力為家人、自己、夢想東奔西走、忙碌不停的時候,請記得停下腳步回頭看一看,自己做了些什麼,這也是為了緩解身體的疲倦。
當你在事業和生活上,遭遇了一個難題時,你沒有好的方法解決時,不妨緩和一下心態,就像等待混濁的水得到沉澱一般,只有如此,你才能看見其中的問題,正所謂:「水清魚自現」。
當你不顧一切,大步邁向前方時,會遭遇太多的無奈、挫折,每當遭遇不如意的事時,你總愛喋喋不休的埋怨。殊不知你跑得太快,靈魂還在後頭,殊不知你心不夠安靜,心態自然不夠開懷。
稻盛和夫曾言:「在忙碌的生活中,抽一點時間,讓自己搖擺的心安靜下來,目光時常能關照內心的人,才能找到內心的平靜,讓思考更深入。」
如果你的身體為求生計,已經變得疲憊不堪,不妨抽出一點時間品一杯香茗、一冊好書,既能緩解疲勞,又能愉悅自己,還能收穫一系列對你有益的新知識,何樂而不為呢?
我們在看一看《稻盛和夫給年輕人的忠告》書中的小故事:
有一個探險家到南美的叢林中,想要尋找古印加帝國文明的遺蹟,於是他僱傭了當地的人作為嚮導。因為適應了叢林的生活所以當地人的腳力過人,儘管他們背負著笨重的行李,仍健步如飛。
在整個隊伍的行進過程中,總是探險家先喊著需要休息,讓所有的當地人停下來等候他。到了第四天探險家一早起來,立即催促著打點行李,準備上路,探險家雖然體力跟不上,但希望能夠早一點到達目的地,能夠好好的來研究古印加帝國文明的奧妙。
不料當地人拒絕行動,探險家對他們的行為憤怒不已,難以接受他們的做法,經過詳細的溝通,探險家終於了解,當地人自古以來便流傳著一項神秘的習俗,在趕路時,他們會竭盡所能的拼命向前衝,但每走上三天必須要休息一天
探險家感到十分好奇,忍不住的問道為什麼在你們的部族中,會留下這樣的休息方式,嚮導很莊嚴地回答探險家的問題,探險家聽了嚮導的解釋,心中有所悟,沉思了許久,終於展顏微笑:「我想這是我這次旅行中最大的收穫。」
嚮導的回答是:「為了讓我們的靈魂,能夠追得上,我們趕了三天路的疲憊身體」
誠然,這個小故事暗藏巨大的人生哲理,我個人認為,我們在忙碌的生活中,應當擠出一部分時間來復原身體,人不是機械,好的體魄才是奮鬥的資本。
人生是一個飄逸而又充滿太多不確定性因素的過程,我們所追求的東西、所去過的每一個地方、所遇見的每一個人,或將成為夏蟬、驛站、過客。人生一世不可負載過多,輕裝簡行你才能跑得更遠。
人生不是快節奏的過,而是循環漸進,一路狂奔,靈魂跟不上你的步伐,因此,奔跑的同時,也請等一等你的靈魂。等待的同時,是為了發現自己的不足、積蓄力量、緩解疲憊。
結語
讀到這裡,我相信諸位讀者對「活得高級」早已有了明確的答案。稻盛和夫的三句忠告讀透後證明你心智成熟,學會實踐後生活才能幸福。此書中的稻盛和夫的忠告,值得我們逐字逐句拜讀、深思,方能轉化為對我們人生、生活、事業有輔助的力量。
白巖松曾言:「為什麼建議大家讀書?因為你要相信,前方有更好的自己在等你,我還從沒有見過,有任何比讀書更有效,最低的投資方式。」
我個人非常贊同「讀書是最有效的投資」這一觀點,別人在玩遊戲、刷小視頻時,如果你拿來讀好書,長久以往你定然會發現自己和曾經不同了,不同的就在於你的格局變大了、心態變好了、知識量比別人更多了……
《稻盛和夫給年輕人的忠告》一書對男人而言一盒香菸價格,對女人而言一支口紅價格都不及,僅僅59元,換來上百種對自己人生和生活有幫助的哲學思想,何樂何不為呢?
你買的並非一本書,而是書中字裡行間隱藏著的精神和啟示,並非閒來無事找樂趣,讀一冊好書猶如和一群高尚的朋友談話。――知識是需要付費的,《稻盛和夫給年輕人的忠告》你值得擁有。
――EDN――
我的文字改變不了你的人生
但我希望你早、中、晚都安
歡迎關注LF·藍澈夫人每日好書品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