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賦》持續熱播中,讓觀眾們飽了眼福,其中讓觀眾吐槽的莫過於趙姬與嫪毐的風流情事,劇中也做了大肆渲染,讓觀眾不斷吐槽:《大秦賦》乾脆改為《嫪毐傳》得了。
其實在秦史上,嫪毐確實是一個避不開的重要人物,他被呂不韋送到趙姬身邊而深受趙姬寵愛,還與趙姬育有兩子,被封為長信侯,還代替過趙姬監國理政,可謂權傾朝野。
試想,一個毫無軍功「寺人」為何能得到如此重用?除了《大秦賦》裡提到的作為嬴政對付呂不韋的一顆棋子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嫪毐對趙姬的極力討好和阿諛奉承。
嫪毐除了以特異功能侍奉趙姬外,還有情商特別高,知道用花言巧語來討好趙姬,讓趙姬心花怒放,即便頂著宗室和大臣們的強壓,也要封嫪毐為長信侯,真為她智商捉急,也許正應了那句話」戀愛中的女人智商為0「。
《大秦賦》裡就有這麼一個橋段:
趙姬心情大好地看著院子裡孩子們開心嬉鬧,享受著天倫之樂。這時嫪毐走了過來,拿了一顆桃子,眉目含情對趙姬說:「太后,桃之夭夭,灼灼其華」,趙姬開心問道:」何意啊?「
嫪毐不急著回答,先讓趙姬吃了一口桃,然後諂媚地說:」這桃子啊,又鮮又美,女人吃了以後啊,就會象這桃子一樣風韻、貌美「,把趙姬說的嬌羞含笑、心花怒放:「厲害啊,都會出詩了」。
嫪毐又繼續說:「這詩啊,是一個男子迎娶貌美的新婦時寫的」,趙姬嬌笑道:「行了,不就是封爵嗎?「然後承諾等嬴政和呂不韋回來就會在朝會上給嫪毐封爵。
看到這裡,讓人忍俊不禁,嫪毐為了封爵討好太后,連《詩經》裡的愛情詩都用上了,顯然他是先做功課的。趙姬是「戀愛腦」,嫪毐就投其所好,兩人一拍即合,還真是般配。
這句「桃之夭夭,灼灼其華」詩為何能有如此大的魔力?「桃之夭夭,灼灼其華」出自《國風.周南.桃夭》。
《國風·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蕡其實。之子于歸,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葉蓁蓁。之子于歸,宜其家人。
什麼意思呢?
就是說出嫁女象桃花一樣美豔動人,不僅如此,還宜室宜家,讓家庭美滿幸福、子嗣旺盛。毫無疑問,這是讚美出嫁女美貌、祝福出嫁女宜室宜家的,也有白頭偕老等意味。
這樣的詩句,也難怪會讓趙姬滿面含春、心花怒放。這世間萬種風情、千嬌百媚,桃花應屬當之無愧、與眾不同的美女子,嫪毐以桃花來比喻趙姬貌美,趙姬怎能不開心呢?
胡蘭成就曾把張愛玲比作「臨水照花人」,把張愛玲高興得以身相許。可見女人在男人甜言蜜語的狂轟濫炸之下是毫無抵抗力的,更何況是沒有主見又」戀愛腦「的趙姬。
趙姬後期為什麼會有如此變化呢?
其實她的前期也是很不易的,她原是呂不韋的姬妾,奈何被呂不韋獻給嬴異人,嬴異人被回秦後,趙姬和小嬴政在趙國過了6年艱苦生活,等回到鹹陽時,嬴異人身邊已有了夫人,3年後嬴異人去世。
此後太后生活自是很孤清的,不可能再與呂不韋藕斷絲連,恰好這時呂不韋送嫪毐給趙姬,填補了她內心的空虛,兩人還育有兩子,讓她逐漸感受到了天倫之樂,似乎想要彌補前期生活的艱辛。
在劇中我們都能看出她對小家庭天倫之樂的沉醉,那似乎是她曾經缺失的,她要找回來並沉醉其中,可能這就是小女人的天性吧,有兩個可愛的兒子,有溫馨的小家庭,夫復何求?趙姬樂在其中。
因此,她對嫪毐自會有求必應,再加上嫪毐的甜言蜜語,甚至連詩經中的《桃夭》詩都用上了來討好她,她怎能不心動呢?另一方面,也說明了嫪毐情商高,知道趙姬需要什麼,從而投其所好,達到自己封爵目的。
看來詩詞的魅力無窮啊,戀愛中的男女們怎能經受得住?《詩經》中的愛情詩風靡了數千年,其中的名句更是讓人們耳熟能詳、琅琅上口。
《詩經》原本就是我國的第一部詩歌總集,也是一部愛情詩歌,世人都愛讀她,不僅因其蘊含的傳統文化,更因其散發出的包容之美和愛情之美,充滿著濃鬱的生活氣息,讓人們越讀越親切。
《詩經》包括相思戀愛、耕種狩獵、祭祀園藝、婚嫁生子等,包羅萬象,它是一部先民生活百科的真實寫照,更是一本中華文化的故事大全,與西方名著《荷馬史詩》截然不同,後者是虛構的超越人類世界的諸神和英雄的世界,並無時代的獨特性。
今天跟大家推薦這本書《詩經是一本故事書》,這本書故事性強,淺顯易讀,讓大家輕鬆學習我國先秦文化,並從枯燥的學術苦讀中解放出來,尤其對學生群體而言,這種轉化就更加意義深遠了。
學《詩經》,看故事,輕鬆閱讀不再難,這本《詩經是一本故事書》推薦給您,為自己、為孩子,多多學習中華文化吧,智慧的您定能分辨出哪些才是經典好書。
(文中圖片來自網絡,如侵則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