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垃圾引發海葵爆發改變海洋底棲生態系統—新聞—科學網

2020-12-22 科學網

 

近年來,垃圾對海洋生態系統的影響受到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垃圾不僅會堵塞海洋生物腸道,纏繞生物,導致生物無法攝食和逃避,此外,還可以作為載體,通過洋流的作用,將附著生物輸運到其他海域,甚至導致生物入侵。因此,垃圾汙染對海洋環境和生物具有重要影響。而大部分的漂浮垃圾最終都會沉積於海底,使得海底成為海洋垃圾的巨大存儲庫。受觀測手段、成本、研究方法等條件限制,對於海底垃圾的大規模調查往往難以進行,海底垃圾與底棲生物的相互作用過程更是難以觀測。因此,海底垃圾對底棲生態系統的作用機製成為一個懸而未決的問題。

近日,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黃海水產研究所近海漁業資源生態學團隊在國際環境科學領域期刊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在線發表了研究論文。該研究基於漁業資源底拖網調查,通過現場觀測和統計模型等方法,首次報導了海底垃圾對於鬚毛高齡細指海葵(Metridium senile fimbriatum)分布的影響,進而探討了海葵爆發對於海洋底棲生態系統的潛在影響。

研究結果表明,海底垃圾的密度是影響海葵分布的重要影響因子,二者存在顯著正相關關係,首次從統計學角度證明了海底垃圾與底棲生物的相互作用,為研究多重壓力下海洋生態系統的演變提供了新視角。

鬚毛高齡細指海葵在不同類型海底垃圾上附著。   圖片來源: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

漁業資源底拖網調查為研究海底垃圾的分布及其生態作用提供了有效的觀測手段。團隊通過底拖網調查,獲取了海底垃圾及其密度數據,並現場觀測了垃圾附著生物,發現海葵可以附著於不同類型的海底垃圾上,且海底垃圾分布的熱點區域與海葵的高密度區域空間重合。研究人員進一步通過構建GFM與GAMM兩種模型研究海底垃圾密度及環境因子對於海葵分布的影響,發現海底垃圾是影響海葵分布的重要影響因子,且二者之間存在顯著正相關關係。

因此,北黃海海底垃圾的廣泛分布為海葵的生長、繁殖提供了「天然的棲息地」,並且為海葵的區域性擴散提供了「可移動的載體」,最終為海葵的爆發提供了有利的條件。鑑於海葵的環境耐受能力及複雜的生活史和生態特性,海葵爆發可能影響北黃海底棲生態系統的結構和功能。本研究提升了對海底垃圾與底棲生物作用機制及生態風險的科學認知,也為我國海洋垃圾綜合防治和全球海洋垃圾治理重要提供科學支撐。

黃海水產研究所近海漁業資源生態學團隊博士研究生滕廣亮為論文的第一作者,單秀娟研究員為通訊作者。該研究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試點國家實驗室「鰲山人才」培養計劃項目、山東省泰山學者專項基金以及David and Lucile Packard Foundation等項目資助。

相關論文信息:https://doi.org/10.1016/j.scitotenv.2020.143479

 

版權聲明: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科學報、科學網、科學新聞雜誌」的所有作品,網站轉載,請在正文上方註明來源和作者,且不得對內容作實質性改動;微信公眾號、頭條號等新媒體平臺,轉載請聯繫授權。郵箱:shouquan@stimes.cn。

相關焦點

  • 黃海水產研究所首次報導海底垃圾可能引發海葵爆發進而導致海洋底棲生態系統的改變
    該研究基於漁業資源底拖網調查,通過現場觀測和統計模型等方法,首次報導了海底垃圾對於鬚毛高齡細指海葵(Metridium senile fimbriatum)分布的影響,進而探討了海葵爆發對於海洋底棲生態系統的潛在影響。研究結果表明,海底垃圾的密度是影響海葵分布的重要影響因子,二者存在顯著正相關關係,首次從統計學角度證明了海底垃圾與底棲生物的相互作用,為研究多重壓力下海洋生態系統的演變提供了新視角。
  • 海底總動員!「珊瑚長好了,獅子魚來了」深圳梅沙海洋生態漸恢復
    近日,深圳市鹽田區梅沙街道海洋生態環保服務中心的鯊哥發來獅子魚的視頻,告訴南都記者梅沙這片海正在逐漸恢復生態環境,還原回小時候看到的繽紛多彩的海底世界指日可待。近年來,鹽田區形成了官方和民間保護海洋生態環境的合力,以鯊哥為帶頭人的海洋生態環保服務中心多次出動船艇,種植了10000多株珊瑚,清理珊瑚區海底垃圾7噸多,保育珊瑚海域2.5平方公裡,使鹽田區生態環境質量穩步提升,鹽田海域的海水質量持續保持穩定優良,引來海豚、獅子魚等屢屢「造訪」。潛水員志願者珊瑚種植進行中。
  • 小海螺的絕境—新聞—科學網
    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中科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員李乃勝告訴《中國科學報》:「深海開採對海洋生物的影響絕不只是『殃及』這種海螺,整個海底生物、生態系統都會受『牽連』。」 開採深度決定影響程度 深海,通常被定義為海洋表面200米以下的區域。
  • 海葵全身毒刺,為什麼小丑魚可以在海葵裡自由進出?
    在印度洋、太平洋的溫帶海域中,分布著被稱為「海洋熱帶雨林」的珊瑚礁。它是海洋生態中生物多樣性最高的生態系統,為各種顏色豔麗、顏值爆表的,海洋生命提供棲息之地。其中機靈可愛的小丑魚就生活在這裡,棲息在隨波搖動的海葵觸手中,楚楚動人、美豔絕倫。
  • 海洋環保科普(5)|一起來了解海洋生物有哪些?
    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小百科」海洋生物海洋是生命的搖籃。浩瀚的海洋水體在全部深度上都有生物分布,海洋為海洋生物提供的可棲息容量比陸地大的多。雖然世界各大洋都是相連的,但是由於溫度、鹽度和深度會形成「阻隔」,使得沒有一種海洋生物能在全球海洋任何區域內自由生活。海洋生物的環境分水層和底層兩部分。根據海洋生物的生活習性、運動能力及所處海洋水層環境(pelagic environment)和底層環境(benthic environment)的不同,可將其分為浮遊生物、遊泳生物和底棲生物三大類群。
  • 感知海底2萬裡 新設備助力海底地震探測—新聞—科學網
    在海底,該設備能感應水壓的變化,從而推測海底深處的震動。 Paros希望打造一個海洋地震預警系統。他向華盛頓大學捐贈了200萬美元資金,與大學科研人員在太平洋西北海岸海域進行測試。日本和智利等許多沿海國家也在研究海底地殼活動監測技術,安裝測試各種傳感設備。 多年來,海底的斷層運動一直讓地球物理學家感到棘手,地球70%的表面被水覆蓋,標準探測工具在海洋環境中毫無作用。
  • 「海底總動員」裡小丑魚一旦受到光汙染,將會難以繁殖
    最近動畫電影「海底總動員」中小丑魚開始被大家養殖了起來,但是你知道嗎:它們生活在海底是珊瑚礁裡,在那裡他們與海葵有著密切的共生關係。現在小丑魚正日益陷入困境:氣候變化和海洋酸化正在逐漸摧毀它們的棲息地。光汙染也困擾著尼莫和海葵們。
  • 寄居蟹和海葵
    但是,章魚等兇猛的海洋動物並不畏懼它的大螯,輕輕鬆鬆就能破門而入。為了抵抗這些敵人,寄居蟹就找其他生物組成了一個聯盟,共同抗敵、同享利益。他們找的同盟者就是海底的「毒花」—海葵。海葵具有強烈的毒性,只要一丁點兒海葵毒汁,就能讓一隻兇猛的美洲虎瞬間斃命。海洋裡的動物都不願意靠近它們,但寄居蟹卻喜歡跟它們生活在一塊,因為海葵可以成為它們的衛兵。
  • 【海洋科普】不可小覷的小丑魚
    【海洋科普】不可小覷的小丑魚 2020-05-10 03:0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黃渤:青島「扎猛子」潛入海底清垃圾
    穿上潛水服、背上氧氣瓶、戴上護目鏡,一個「猛子」扎進海水中,在海底尋找垃圾……9月1日,內地知名藝人、PADI全球海洋大使黃渤,在青島進行了海底清潔活動。
  • 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添新調查船「海洋地質二號」—新聞—科學網
    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局長葉建良與建造方籤署相關交船文件 海洋地質二號船交付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使用 薛俊輝/供圖 9月23日上午,「海洋地質二號」調查船在廣州順利交付中國地質調查局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據悉,該船集多學科、多技術手段、多功能為一體,具備海洋能源資源勘查和環境、水體及地質等重要影響要素實時監測、分析與評價的綜合調查監測能力。 「海洋地質二號」船由中交四航局江門航通船業有限公司建造,安裝有150噸具有主動深沉補償能力的海工吊機,可為其他科考船提供鑽具、設備和物資補給,承擔井場調查、對外消防、救援、安全守護及應急撤離等能力。
  • 投資五大領域有助保護海洋—新聞—科學網
    可持續海洋經濟高級別小組(海洋小組)召集的一個由科學家、政策和法律專家組成的專家組的共同主席Jane Lubchenco、Peter Haugan和Mari Elka Pangestu寫道,長期以來,在國家和全球的優先事項中,「海洋一直被忽視,被遺忘,諸事不順,」這對人、自然和經濟機會,特別是對「婦女、窮人、原住民社區和年輕人」造成了嚴重影響。
  • 火山噴發致海底滑坡或引發印尼海嘯 動畫演示形成原因!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海嘯一般都是由比較劇烈的海底運動引發,包括海底地震、海底滑坡等。讓我們通過地圖和動畫演示來了解一下這次印尼發生海嘯的可能原因。據印尼國家抗災署發言人蘇託波介紹,此次印尼巽他海峽附近海嘯很可能是由「喀拉喀託」火山噴發引發海底滑坡,海底滑坡經常發生在地質較軟的區域,帶動海面劇烈變動,進而引發海嘯。海浪在海水表面的傳播速度非常快,隨著海浪高速衝上陸地,就能形成極大的破壞力。此外,蘇託波還表示,月圓引發的漲潮也進一步加劇了海嘯的威力。
  • 臺灣峽谷深水重力流地貌成因機制獲揭示—新聞—科學網
    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邊緣海與大洋地質重點實驗室研究員李偉領銜的海底地貌與沉積動力學研究團隊,聯合英國卡迪夫大學、義大利國家海洋與地球物理研究所在南海東北部深水重力流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
  • 海洋世界裡的5大奇幻動物
    在這裡,我們就準備了,海洋世界裡的5大奇幻動物。011、藍星藍星也叫做海蛇尾,可以說是在海洋世界當中最為古怪的生物之一,雖然只有5公斤左右,但壽命卻能達到35年。藍星通常生活中水下1500米的區域。它的長相非常特別,從中央盤延伸出許多能夠再生的分支手臂。
  • 5500米海底出現巨大爪痕,確定是人為不是怪獸,究竟怎麼回事?
    鯊魚悄無聲息地從海底潛遊過去,從側後方猛撲上去,張開巨大的嘴巴,咬住了這條大魚的腹部。金槍魚猝不及防,拼命掙扎,鯊魚死死咬住不放。這條金槍魚最後怎樣了不是我們關心的,自有生命以來,陸地和海洋裡每天都在發生這種血腥的殺戮,而且有無數起,數不勝數。我們關心的,是在金槍魚的劇烈掙扎中,鯊魚的一顆牙齒脫落了,掉進了海裡。
  • 《海底總動員2》上映啦!演員角色大起底!
    海洋原型——小丑魚    《海底總動員》中的主角小丑魚尼莫和其爸爸馬林的原型是鱸形目雀鯛科海葵魚亞科魚類。這些魚臉上都有一條或兩條白色條紋,形似京劇中的丑角,因而得名小丑魚。小丑魚寄生在劇毒的海葵中。
  • 海洋中出現巨型神秘生物,竟然都是人類一手造就的
    可能提起海洋,很多人都是抱以敬畏之心來看的,畢竟這廣袤無垠的海域,其中到底還蘊藏著什麼,即使是人類現在的技術水平,也難以知曉。原本人類與海洋應該和平共處,但如今看來,人類似乎是在逐漸的破壞著這一生態環境。
  • 深海採礦對海洋環境和生態影響不容忽視
    海洋礦產資源豐富,隨著相關技術不斷發展,人類對深海礦藏的興趣越來越大。但一國際研究團隊最近警告稱,深海採礦不僅對採礦區海底環境構成風險,還會嚴重威脅礦區之上深海中層水域的生態環境。他們建議,深海採礦應謹慎行事,在更全面地評估相關風險後再採取行動。
  • 海洋大省:公益訴訟破解海洋生態環境難題
    、海島違建……近年來,人類經濟活動給海洋生態環境造成的威脅越來越大,成為世界性難題。作為擁有約210萬平方公里海洋面積、1900多公里海岸線、定位建設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的海洋大省,海南也長期被這些難題困擾。如何解決海洋生態環境難題?2017年7月,海南檢察機關全面開展公益訴訟檢察工作。檢察官作為公共利益的代表,開始向逾越海洋生態紅線、破壞海洋環境的違法者「宣戰」,向履職不力的行政執法部門「亮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