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三國志》時,第一反應會想起的頭像是?

2021-01-08 張佳瑋

約稿。

我小時候,印象中的三國是這樣的:

然後是這樣的:

關羽應該是臥蠶眉丹鳳眼赤面長鬚,張飛應該是豹頭環眼燕頷虎鬚,呂布應該是束髮紫金冠。

所以當時看到一些其他人設,比如橫山光輝的漫畫《三國志》,比如當時好幾款遊戲裡通用的《吞食天地》人設,我會覺得很奇怪。

跳戲、不搭、難受。

實際上,當時我能接受的遊戲,比如《三國志·霸王的大陸》,比如光榮的前幾代三國:大概還是按著老連環畫的邏輯來的。

當我念及這樣的三國時,想到的世界邏輯,大概是這樣的:

張佳瑋乃聚眾將,商議進兵。

太常油煎餅諫曰:甜點國兵多將猛,將士齊心,不易徵伐。

張佳瑋叱曰:安敢亂吾軍心?喝叫左右將油煎餅入鼎烹之,自點兵馬十萬,克日出徵。

令蘿蔔糕為先鋒,率軍五千,逢山開道,遇水搭橋。令梅花糕領左軍,玉蘭餅引右軍,各將兵二萬,異道會於烤爐關。

卻說蘿蔔糕引軍當先,咖啡山前,正遇甜點國先鋒巧克力。

兩邊射住陣角,蘿蔔糕提槍出陣,喝曰:「敵將領死!」

巧克力舞刀出迎。戰不三合,拖刀便走。張佳瑋知前軍得勝,大喜,急令追擊。大軍逶迤,轉過山角,但見前面狼煙四起,隱約有百萬大軍。

斥候報來,張佳瑋大驚,顧左右曰:「吾中計矣,可速回軍。」

或曰:「主公休慌,此乃甜點國陳旌虛兵也。」

正猶豫間,一聲炮響,甜點國伏兵突起。左有提拉米蘇,右有咖啡慕司,踞住高處,亂箭如雨價射來。

張佳瑋兵馬大亂,前後踐踏,死傷不計其數。

張佳瑋撥馬正走間,前面一彪人馬,視之,乃甜點國驃騎將軍菠蘿包也,橫刀喝曰:「潑賊休走,下馬請伏!」

張佳瑋正慌忙間,忽見塵頭起處,蘿蔔糕引數十騎,撞進菠蘿包軍中,手起一槍,刺菠蘿包於馬下,就衛護張佳瑋,殺出重圍。

張佳瑋嘆曰:「非卿則危殆矣。」

正走之間,探馬報來:「梅花糕中了敵軍火計,輜重盡毀,已敗回來了。」又探馬報曰:「玉蘭餅將軍於山道中伏,亦敗回來了。」

張佳瑋涕下曰:「悔不聽油煎餅之言,喪師辱國,吾之罪也!」

那時的三國世界是古樸的,演義化的。火計、伏兵、單挑。

連數據也是。

比如,光榮三國志1。關羽趙雲武力皆99,但關羽智力83(還是81?),趙雲智力90。而曹仁武力56,智力64。僅此一端,即可見其傾向,極度的演義化:季漢都是神將,魏吳諸將則路人化。

而1992年《霸王的大陸》,五虎上將武力最低也有96。而曹仁武力76、曹洪武力69、樂進武力56、程普武力60等,不知凡幾。當時的頭像和畫風,也是偏卡通居多。

那是一個很戰棋、很古樸、很卡通的三國時代。

然後,《三國志5》出現了。

我記得,我玩到這款遊戲,是和《仙劍1》腳前腳後的夏天。

那版的人物造型,還是按照連環畫來的,但海報不同了:那大概是第一次,我有一種「三國諸將搞出了一個電影海報」的感覺?

眾所周知,那是長野剛(Nagano Tsuyoshi)老師第一次參與到《三國志》海報的製作。

在《三國志5》裡,陣型和特技出現了。夏侯淵第一次成為了頂級弓箭手。趙雲和呂布可以靠速攻單挑一統天下。曹仁的防守、曹純的突擊、張飛的肉搏能力,慢慢出現了。

自那以後,慢慢地,《三國志》系列越來越像個遊戲,諸武將有了自己的職業、定位與風格,而不再是單純的一堆數據——畢竟,只看數據,早期呂布、張飛和許褚,也就是武力差幾點,用起來差不多。

眾所周知,日本人很是中二。說到戰國時,德川四天王、豐臣五大老五奉行、武田家二十四將什麼的,動不動就越後之龍、甲斐之虎、肥前之熊。

這樣的套路很是標籤,頗為中二,但的確利於傳播。

《三國志》系列遊戲也是如此。越到後來,長野剛越是塑造頂尖武將的細節特點。去塑造一個自己的三國世界——在形象上融合《三國演義》,在人物設定上更考據還原的三國世界。

比如,關羽。

《三國志8》裡,他的槍陣技讓他成為頂級步將;《三國志9》,他的步兵戰法幾乎最高;《三國志10》,他擁有猛將罕見的軍師特技(如此有別於數據類似的趙雲);《三國志11》,他更有神將特技;《三國志12》,頂級單體技能千裡行;《三國志13》,還是軍神特技。

總之,光榮一路在塑造他的頂級步將地位。

《三國志10》的片頭和《三國志11》的海報,更直接把他和呂布放一起了:

比如,趙雲。

《三國志8》,他是頂級騎兵將領;《三國志9》,擁有突擊和奔射確定是季漢第一騎將(直到馬超加入)的同時,還有教諭這種「不吃對方計謀」的防禦力;《三國志11》,更直接得到洞察特技,為猛將中唯一不吃計策的存在;《三國志12》的單騎驅和《三國志13》的特技,都讓他成為三國第一神速將軍。

總之,他是最快、最敏捷又最沒破綻的一個將領。

《三國志7》封面,趙雲、黃忠、許褚裸衣戰馬超的姿態,很明白了——順便八卦一句,這一代,趙雲加了青釭劍後,武力101,甚至平了關張。

諸葛亮在《三國志11》擁有了神算特技,計策百發百中;《三國志12》八陣法,群體伏兵特技;《三國志13》神算陣法,頂級團戰特技。都在塑造他的神算與丞相能耐。

馬超在《三國志8》擁有最強騎兵戰法,《三國志9》擁有突擊和奔射,頂級騎將;《三國志11》直接被定名為騎神。

呂布在《三國志9》是突擊和飛射,最強騎將;《三國志11》,無視障礙的飛將;《三國志12》之後,基本和「天下無雙」掛鈎了。基本上自《三國志10》之後,他和關羽是武將中綜合最強二人(而曹操與諸葛亮並列最全能存在)。也體現在片頭主題海報之中。

其他,比如荀彧的王佐之才、劉備的大義大德、張遼的驍將遼來、張飛的鬥神萬人敵……這些個性化和用詞,頗為中二,慢慢脫離《三國演義》了,但也開始成為一個更獨立的三國志世界了。

比如,無論是《三國志》還是《三國演義》,都沒怎麼描寫夏侯淵的神射——也許除了銅雀臺比武。但在如上所述的三國志邏輯世界裡,夏侯淵就是和黃忠、太史慈並列的神射手。

好玩的是,在光榮公司的遊戲內部,三國也在成為兩個設定世界。

一是無雙系列——在那裡,凌統和甘寧很曖昧,劉備和孫尚香在戀愛,馬岱很是腹黑,魏延甚是粗猛,鍾會非常中二,郭淮老在咳嗽,王元姬是司馬昭的保姆。

二是三國志系列,在這裡:關羽是超級步將,呂布是天下無雙,張飛是欽定的武力第二,荀彧是王佐,周瑜和陸遜是大小兩個火神,曹仁是個鐵疙瘩,夏侯淵是個神射手,高順和樂進都是攻城狂魔,黃忠是遠射第一人,諸葛亮是個癱瘓型魔法師,董卓是個魔王,袁紹是個金燦燦的名門,劉備是個大義大德,曹操和隔壁日本戰國的織田信長越來越像了,趙雲是個一溜煙打不垮的全面偶像,馬超是第一騎兵……

所以,是的,我估計許多人。都跟我有類似的體驗:

因為《三國演義》開始入坑(光榮的)三國遊戲→

慢慢地習慣了光榮的這套邏輯→

如果發現哪一款三國遊戲裡,呂布或馬超的騎兵不好用、曹操統率不是最頂尖、關羽不是最強步兵,就會覺得「哪兒怪怪的」?

最後,看三國人物造型。看見《蒼天航路》覺得誇張;看到《火鳳燎原》覺得不夠古樸。除了老版《三國演義》電視劇與連環畫外,就只覺得光榮式的風格最順眼——

大概,已經無意之間,都已經被光榮式的三國——也就是長野剛式的三國,那種有點標籤化,但足夠鮮明、足夠古樸的、群像式三國——帶走了吧?

現在想來,我們心中對《三國志》視覺符號早已定格,三國的英雄人物似乎就應該長著一張國字臉,既有犀利的眼神也有梟雄的身姿,更有著救民於水火的決心!

嗯,因為長野剛老師?

在這個效率至上的時代,長野剛拒絕使用任何電腦CG作畫。只用普通的油畫工具就能描繪出栩栩如生的歷史人物。他畫人非常擅長畫龍點睛,眼眶裡常含溼潤和深沉,把人物烘託得立體而充滿人性。和前輩作品相比,長野剛的作品更細膩寫實,人物英氣勃發,色彩豐富,整體畫面也顯得更加鮮亮,畫風辨識度極高。

在三國歷史傳至現在,長野剛最大的意義也許在於:給歷史人物註解了一個具象的傳播形象。

雖然他考據的不少內容來自於各類歷史繪本資料,但這些資料由於跟當下審美脫節,整體傳播的範圍只限於從業者。而經過長野剛包裝後的三國,已經成為大多數歷史學者和愛好者心目中的形象,並影響了幾代人做遊戲的風格,現如今大多數三國題材的視覺表達便再難超出這個範疇。

作為新推出的系列手遊,《三國志戰略版》也沿襲了經典畫風,長野剛更為遊戲繪製了主視覺,融匯繼承了歷代的三國志系列元素。無論是宣傳素材還是遊戲內,三國志老玩家都能找回那種獨特、鮮明、古樸的熟悉感。

(在這張圖,你還能找到長野剛的特殊籤名)

這款血統純正的《三國志戰略版》,同樣考究了許多歷史細節,更尊重歷史。

例如,《三國演義》襄樊之戰中寫道:「龐德與關平大戰三十餘回合不分勝負,其後龐德與關羽死鬥不見輸贏。」於是在遊戲中,龐德與關平的武力值便相近仿佛。

在郝昭的立繪上,開發組更是決定加入火箭漫天的效果。

監修方光榮一開始表示嚴重不同意,但項目組卻拿出了三國的證據:「昭於是以火箭逆射其雲梯」。考據了郝昭這位曹魏陣營的著名將領,鎮守陳倉防禦蜀漢的典故。

在《三國志》系列宣傳片的經典開場,都會有一句:「HISTORICAL SIMULATIONSERIES」。

究其根本在於歷代《三國志》遊戲都是嚴格考究三國歷史,由此衍生出大量經典的人物立繪和硬核玩法設計。《三國志戰略版》的武將不僅僅是繪像,而是對這位歷史人物一生的高度概括。

或許正因為這種細緻與傳承,長野剛最終用視覺符號認證這款正統新作,呈現了歷史長河中那段最精彩的三國故事。

相關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