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蔣肖斌)「上古時期,人們需要用『神』力去釋法自然、解決問題時,魔術誕生了……」隨著畫外音對魔術源頭的娓娓道來,11月27日晚,第五屆北京大學生魔術交流大會的收官之作「傳承與溯源——優秀魔術節目展演」拉開幃幕。
整場演出的節目之間用視頻串連,從時間維度梳理了中國魔術藝術2000多年的發展歷史。演出分為「袖裡乾坤 古風國韻」「談玄說妙 一脈相承」「此通於彼 中西合璧」「日新其業 氣象萬千」等4個篇章和總序,從上古幻術萌芽開始講述,呈現了歷經魏晉、唐宋元明清,直至當代魔術的發展。隨著時間的流逝,魔術不僅沒有衰敗,還博彩眾長、中西兼融、愈加興盛。
經典魔術節目《移形幻影-三變》,將戲曲變臉技巧融入更衣、變傘技巧當中,瞬間完成同步變換,古典題材與現代魔術手法完美結合。金菊獎獲獎節目《九兒》,把戲法中的羅圈獻彩與電影《紅高粱》的劇情結合,舞蹈、音樂與魔術藝術彼此融合。《月光白鴿》的乾淨利落,魔術劇《我是誰》的幽默暖心,《魔術的背後》《鋼鐵之城》的活力四射……一個個魔術節目令觀眾眼花繚亂。
中國雜技團、中國鐵路文工團曲藝雜技團、傅氏雲機(北京)文化有限公司、北京奇幻森林魔術文化集團有限公司、北京金玲魔法世界傳媒集團有限公司、遼寧省雜技家協會、南通市少年雜技團等7個單位的魔術精品參加演出。
自11月1日啟動以來,第五屆北京大學生魔術交流大會採取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先後舉辦了網絡創意魔術大賽、8小時線上魔術研習會、線上魔術講座、先鋒魔術劇《我是誰》演出、第十一屆新星杯魔術大賽、傳承與溯源——第五屆北京大學生魔術交流大會優秀節目展演和2個研討會:短視頻時代下的魔術發展主題研討會(線上)、傳承·融合·創新——北京雜技70年理論研討會。
第五屆北京大學生魔術交流大會由中國雜技家協會、北京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主辦,北京雜技家協會承辦,北京奇幻森林魔術文化產業集團有限公司協辦。(攝影 王崢)(文化副刊部編輯)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