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閒得無聊,小編就將《鋼鐵俠》以及《復仇者聯盟》又重新刷了一遍,不得不說小羅伯特唐尼真的將託尼斯塔克這個角色徹底演活了,與漫畫中的託尼斯塔克簡直就是兩個人。不過最讓人印象深刻的還是他那套Mark3鋼鐵戰衣,也是最經典的鋼鐵戰衣。
小編相信很多看過《鋼鐵俠》的朋友都會有疑問「以現實世界的科技能不能製造鋼鐵戰衣」,而這個問題小編自己也想過,答案就是不能,準確來說是不會,因為到目前為止製造鋼鐵戰衣的核心技術沒有一項被哪個國家掌握,而且別說是一個國家,就是全人類加起來,也辦不到。
以電影中的資料對比現在的科學技術,製造鋼鐵俠戰衣有三個方面是目前為止無法克服的,分別是能源動力,人工智慧,盔甲材料。
能源動力就是鋼鐵俠胸口的方舟反應堆,也被稱作冷核反應堆,而電影中的反應堆原型源自一篇80年代的實驗文獻,其中講述用鈀電解重水的過程中,觀察到異常高的能量產出,並測量到了中子和氚產出,因此認為鈀能夠在常溫下誘發核聚變,又稱冷聚變。然而這所謂的「冷聚變」不能完全說是一個笑話,但也只能在漫畫和電影中看到了。再說了,如果現實中真有了這項技術,那肯定會取代大部分能源終端,到時候就不知道有多少人要哭了。
然後是盔甲的材料,從電影中可以知道,最基本的鋼鐵俠戰衣要擁有高緩衝系統、耐極端環境等優點,尤其是盔甲內的內置緩衝系統,讓斯塔克被坦克主炮從側面命中打飛撞擊地面後,僅僅只是輕微擦傷。要知道在1954年約翰·保羅·斯塔普教授在實驗中承受了46.2G的速度,實驗結束後他的肋骨與多處肢體骨折,視網膜脫落,多處血管爆裂,而電影中斯塔克很輕鬆就超過了核彈,當時的飛行速度至少是超音速,而斯塔克一點事沒有,足以體現出製造鋼鐵戰衣的材質有多麼不凡。而如果真的有了這種技術,那我們就可以將超跑當碰碰車開,交通事故也不會致死,武力方面也會超越所有國家。
還有人工智慧,如果鋼鐵俠戰衣沒有人工智慧的幫助,鋼鐵戰衣基本廢了一半,而且還能操控整座斯塔克大樓,調動其它戰甲輔助作戰,操控所有的私人電子信息等等,最主要的是它具有智慧和獨立思考的能力,這種技術以現在的科技水平也是很難辦到的,另外人工智慧的誕生會代替很多人工服務,再加上奧創以及天網的前車之鑑,估計在未來才有可能實現。
以上三種只是最主要的,其他的如讀取腦波指令系統,直到現在人類也只是開發了一個基礎,所以以現在的科技根本就無法製造鋼鐵戰衣,當然了,如果全球所有國家合力也許可以製作出功能差不多的盔甲,但那個能源問題肯定是無法解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