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家庭親子關係大概是這個世界上最複雜的關係之一了,但是又緊密聯繫著。在人成長的一生中,從少年青春期到中老年期,都避免不了要和父母發生矛盾。
在面對矛盾的時候,兒女往往與父母站在問題的對立面的。大部分父母總是一種過來人的身份自居,告訴你怎麼樣的選擇才是最好,你必須要這麼做。當矛盾升級引發爭執的時候,往往又會說出「我這是為你好啊」這一句話。
01被父母強加的意願
上大學前填志願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填志願的時候專業選得好,可以直接或者間接的影響一個人的前途,成為人生的一個關鍵點。
這時候有些父母跳出來了,打著為了孩子的好的名頭,開始為孩子們選擇專業,選擇的是一些孩子們不喜歡、不感興趣的專業。甚至是把自己年輕的時候想學的專業,或者想上的學校,但是由於種種原因並沒有實現的事情,強加在自己孩子的身上。
沒有考慮過孩子的感受,沒有問孩子們喜歡不喜歡這個專業、學校,就已經給孩子們決定好了。甚至有些父母連孩子以後從事什麼樣的工作,在哪裡工作都安排好了。
當孩子不願意,或者與父母意見相左時,矛盾徹底爆發。從雙方站在各自的立場上來說,大家好像都沒有什麼錯。孩子想要自己的人生可以由自己掌控,想去自己喜歡的學校,學習自己感興趣的專業,這樣的想法錯了嗎?
也確實沒有錯,而對於父母來說,給孩子挑選有前景發展專業,安排以後的工作計劃,錯了嗎?好像也沒有錯。
但是作為父母的,應該要尊重孩子的想法和意見,不應該把自己的想法強加在孩子身上,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雖然出發點是好的,就是想讓孩子們的人生少一點挫折。但是年少輕狂啊,有些道理和事情,沒有自己經歷過是不會明白的,不撞南牆怎麼能回頭呢。
02遠嫁的爭執
遠嫁從古到今似乎都是一個永恆的話題,伴隨著思念與沉重。「千載琵琶作胡語,分明怨恨曲中論」這一句道盡了多少遠嫁女子思鄉不可歸的憂愁。
女兒遠嫁對於父母來說猶如晴天霹靂,是一件不可能答應的事情,尤其是獨生子女的家庭。父母總是希望女兒嫁在離自己很近的地方,最好能夠住在同一個小區,偶爾還能串串門,這樣簡直不能夠更滿意了。
他們總是憂心女兒遠嫁在外會受盡欺負,沒有母女在身邊更是受了委屈只能往肚子裡咽。又或者是擔心女兒遠嫁了,老人在家有點小病小痛沒有人在病床前照顧。
一口一個「我這是為你好」來勸說女兒放棄遠嫁的念頭,「我們是你父母,不會害你」、「我們畢竟是你父母,經驗比你多」,又或是不惜棒打鴛鴦。
但是對女兒來說,她有追求愛情、選擇伴侶的自由,但是有些父母近似道德綁架的話語真的是女兒很為難。一邊是自己的喜歡的人,一邊是面對父母的養育之恩。沒有兩全其美的方法,就只剩不斷的矛盾和衝突……
兒女作為一個個體,總要學著自己成長,作為父母不要一味只是把自己的想法強加給子女,應該更多地理解年輕人的想法,不要總是用老一輩的思想來看待年輕人的問題。學會尊重彼此才能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
不要總是說「我這是為你好」,子非魚,安知魚之樂?
本文素材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