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看一些經典動畫片的時候,發現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
「在座的現在都是多少歲,看這個動畫片,我22歲」
「小時候不懂,長大了才看懂快樂是這麼簡單」
「我,93年,還喜歡看哆啦A夢」
倒不是要相信彈幕一定說的就是本人真實狀態,但是可以知道,成年人的快樂真的很簡單。
18歲是成年人的儀式感,那個時候以為,長大是一件很有擔當的事情。
把成年一定要做的事情計劃表拿出來,一項項的劃掉,成就感滿滿。
可是現實不會如我們想像的一樣那麼順利,每到一個階段好像就有準備好的方法克服困難,讓你以為順境是如此容易度過。
在成長的過程中,你會有難受的事情,抑鬱的情緒,想說出口的卻又默默忍受的事情,這種刻骨銘心的感覺,才會讓人有成長的反饋。
前段時間的「網抑雲」模式被全網調侃,為什麼呢?因為大家都感受不到快樂,或者說被生活的壓力麻木了。
但是,真實的情緒往往很難被看見,但是被快樂的瞬間往往就是那麼一瞬間。
我的一個同學,她的朋友圈非常乾淨,乾淨不是說她的朋友圈什麼都不發,而是她發的每一條朋友圈都是用心的生活。
每次看她的朋友圈,都能覺得這個女生很用心經營自己的生活。不管是小貼紙的方式,還是手寫語錄。
看著她的朋友圈,有一種被治癒的感覺。
生活有很多面,熱愛生活的人就是在看清生活的真面目之後繼續做著自己喜歡的事情,那是給自己補充能量。
以前在麥當勞兼職的時候,看到一位顧客,看他穿的西裝革履,應該是一位職場上的人士。
每次他來麥當勞點餐的時候,都會點一份兒童套餐和單人套餐。點完之後,滿眼都是期待的樣子。
「這是一個疼愛孩子的父親啊。」我心想著。
隨後我把套餐端上桌的時候,他都會打開兒童套餐裡面的玩具,好像撿到寶一樣開心。
後面我問他,「兒童套餐需要打包好嗎?」
「不用了,我在這裡吃完就行了」
「那大人套餐呢?」
「也不用,我買兒童套餐是因為我想收集裡面的玩具,這樣的話,等我老了,就有很多這樣的玩具了,哈哈哈還是很值得的。」
這句話讓我驚訝,原來兒童套餐不僅僅是為兒童打造,還有為那麼內心還保留童真的人而開設的一個快樂源泉。
成年人吃兒童套餐會被人說:「你又不是小孩子了,吃什麼兒童套餐。」
小孩子想吃大人套餐的時候,會有人說:「等你長大就可以了。」
我們常常憧憬著長大的美好,可是路程走到一半卻發現連小孩子的勇氣都沒了。
變得顧慮,變得思前想後,簡單的事情想複雜,複雜的事情讓人苦惱。
村上春樹的一句話:「你要做一個不動聲色的大人了,不許情緒化,不準偷偷想念,不準回頭看。」
可是,人的情緒總是要及時輸出的。
那些偷偷收集自己喜歡的東西的瞬間,那些做著自己喜歡的事情的時刻,比什麼都珍貴。
我一點點收集快樂的瞬間,是為了抵抗生活給我不開心的一面。
這些比什麼安慰的話都要來得讓我有力量,生活嘛,笑一笑就好了。
我是鯨鹿,一個專注冷暖的情感作者,關注我,知你冷暖。
圖片來源於網絡,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