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黃岡7月9日消息(記者王志剛 凌姝 彭照)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導,中央氣象臺7月9日繼續發布暴雨橙色預警:預計7月9日08時至10日08時,江西中北部、福建中北部、浙江南部、湖南西南部和東部、貴州東南部、廣西北部、雲南西部和東北部、四川南部以及華北南部等地有大到暴雨,其中,江西中部、福建西北部、湖南西南部等地的部分地區有大暴雨,局地特大暴雨。
受特大暴雨影響,7月8日凌晨4點左右,湖北省黃岡市黃梅縣大河鎮袁山村3組突發山體滑坡,導致9名群眾被埋,經過不間斷的搜救,7月9日下午,最後一位被埋群眾被找到,但是已經沒有生命跡象。至此,對此次山體滑坡中被埋的9名群眾的搜救工作已全部完成。被埋群眾中有5名女性、4名男性。僅有8日被救援隊員救出的一名81歲老人倖存。
黃梅縣7月8日遭遇了歷史紀錄以來當地最大的一次單日降雨量,部分村莊發生滑坡,城區部分主幹道積水深度達到1米,部分道路交通一度中斷。考田河東西兩邊河堤出現險情,漫堤潰壩,潰口達70米,淹沒稻田約3萬畝,當地緊急轉移了沿線危險區域的一萬兩千名群眾。總臺央廣記者9日探訪了考田河附近大河鎮等防汛集中安置點。
上午11點,濯港鎮十裡益海小學集中安置點的廣播響起,提醒集中安置點的群眾、老師們注意防疫安全。這裡安置著從濯港鎮桂壩村轉移出來的170多名群眾。十裡益海小學校長張輝告訴記者,7月9日凌晨一點從武漢調運的應急床抵達,讓奔波了一天的受災群眾能安心休息。張輝說:「解決他們的用水,買了飲水機,裝上純淨水。因為剛開始床鋪還沒有來,到了凌晨1點的時候,床從武漢那塊調過來了,我們就連夜組織老師加一些幹警,把它們組裝好,直到把被子發下去,才讓他們真正的睡好覺,那個時候已經是凌晨3點多了。」
記者在現場看到,轉移到集中安置點的受災群眾以村組為單位按教室休息,行軍床並排而放,每個教室能安置十餘名群眾,與以往不同的是每個教室門口都擺放著手部消毒液、張貼著消毒消殺的時間表。駐守在集中安置點的濯港鎮衛生院醫生唐育告訴記者,每天兩次的體溫監測也是集中安置點標配。「我們每天都要量兩次體溫,因為人員比較密集,如果有發熱病人,就會由我們醫院的救護車接到我們醫院裡按照發熱的一般流程走,如果排除新冠肺炎的話,我們就按正常的程序給他治療,如果說有疑似或者核酸陽性的話,我們就按發熱病人的那一套流程,確診的病人到專門的地方治療。」唐育說。
安置點內,今年47歲的桂中福正戴著口罩坐在應急床上休息,因為是村裡的壯勞力,險情發生時,他一直幫著轉移群眾,但洪水的漲勢太快,最終他還是和鄉親們一起收拾了幾件貼身衣物,來到了集中安置點。桂中福說:「8日,早上5點多起床,發現洪水都在漲,大家就想辦法,像一樓的家電都往二樓搬,把自己家裡安排一下子,然後幫周邊的老人、小孩,讓他們集中到高處。四周都環水了,等到黃岡市的舟橋部隊全部到了之後,他們用衝鋒舟把我們渡過河,再用中巴車運送我們到這裡來。長這麼大都沒見這麼大的水,我們(村裡)七八十歲的人都沒見過這麼大的洪水。」
8日的這場雨是黃梅縣遭遇的有歷史紀錄以來最強的一次單日降雨量。桂中福告訴記者,這場大雨了連著下了三天,一場雨接著一場雨,附近的河湖承不住這麼多的水了,在他最後離開家的時候,家中的積水已經到了一米,好在8日下午雨暫時停下。桂中福說:「8日斷斷續續地下,到傍晚的時候才停,8日晚上水位就下降了一點。但是由於房屋全部衝水了,農村的房屋衝水,國家就不允許我們進去住了,怕倒塌。測體溫、消毒水、口罩,這裡都給我們安排了。希望洪水趕快退,我們早點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