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油醬
1
處在風口浪尖的直播帶貨可謂爭議不斷,話題不斷。
帶貨主播們的觀看量、粉絲數、銷售額,這些數字無疑是大眾及商家最為關注的焦點。
據中國網際網路信息中心數據:
截止2020年3月,我國電商直播用戶規模已達到2.65億。
僅今年第一季度,全國的電商直播就有400萬多次之多。
只是,這一場場背後的數字,真實的可信度有多少?
早在今年7月,央視就曝光一組直播行業的數據,以及行業內幕。
有不少聲稱可以在各大主流平臺上提供刷觀看、漲粉絲等服務的廣告。
每一項服務都明碼實價,從幾元到上百元不等。
比如:1小時內新增2萬觀看量、15萬個點讚,並增加15個真人互動。
這一套下來,只需53元。
不僅前期炒熱度,後期每場直播銷售的成交額,似乎也並不那麼透明。
我們都知道,主播在為商家直播帶貨時,一般收取兩部分費用。
一部分是佣金,一部分是坑位費。
坑位費,顧名思義,買一個露臉的位置。
當然,直播數據越高的主播收的坑位費越高。
這也間接助長了直播數據造假這一現象產生。
而很多商家直播後才發現,原來主播的帶貨能力根本不強,甚至與預想中相差甚遠。
比如某直播宣稱單場單品都能到百萬以上銷售額,而福建某運動服飾公司與其合作後,最終成交是9萬元左右。
更讓人想不到的是,這家直播公司最終公布的銷售數據竟然高達100到200萬。
銷售額誇大了10倍。
正如,前淘寶直播負責人趙圓圓所說:
現在一場直播沒有幾個億都不好意思發戰報寫新聞稿了。
在帶貨主播眼中,用這些虛假的數據,才能不斷去吸引更多的商家合作。
無疑,最慘的就是商家了。
要面臨過高的退貨率、虛假下單,以及拍下未支付的訂單也要算在銷售戰績中。
總之,就是套路滿滿。
就連時下最火的主播李佳琦、汪涵、李雪琴,近日也紛紛被中消協點名。
表面上看,信息越來越公開透明,而實際上我們看到的,往往都是別人想讓我們看到的。
這個世界99%的人都活在假象裡,被賺錢的欲望蒙蔽了雙眼,看不到本質和真相。
於是,被人收割。
這句話應用於任何場景,適用於任何身份。
2
一年一度的全民購物狂歡節落下帷幕,各大平臺也紛紛公布各家戰績。
旗下主播自然也不甘示弱。
快手頭部主播辛有志攜團隊成員殺出重圍,創下18.8億個人單場最佳戰績。
4場直播帶貨銷售額近33億,團隊雙十一期間總成績超88億。
而漂亮的成績單背後,卻是產品質量風波。
有消費者質疑辛有志徒弟時大漂亮直播間售賣的茗摯品牌「小金碗碗裝燕窩冰糖即食燕窩」,是糖水而非燕窩。
隨後,職業打假人王海曬出該產品的檢測報告:
該產品蔗糖含量4.8%,而成分表裡碳水化合物為5%,確認該產品就是糖水。
11月6日,燕窩品牌所屬公司發布聲明,此次發出的商品均為合格正品,不存在質量問題。
可事情遠沒有那麼簡單,燕窩事件又一次出現了反轉。
據SGS產品檢測報告結果顯示:
該燕窩只有74毫克\公斤的唾液酸,即0.0074%\公斤。
而真正的特級燕窩每公斤的唾液酸含量應該不低於10%。
據「茗摯燕窩」營養成分表顯示:
該產品蛋白質含量為零,不符合燕窩各等級質量規定中「燕窩中的蛋白質含量約在30%-50%之間」的標準。
包裝所示,產品的主要配料為:
純化水、冰糖、燕窩、海藻酸鈉、乳酸鈣。
這裡有一個常識:
當海藻酸鈉遇見乳酸鈣,就會形成類似燕窩的東西。
而這種添加劑合成的固體物佔了近產品的一半。
且據「茗摯燕窩」的包裝標識顯示,產品類別為「風味飲料」。
根據國家安全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
乳酸鈣的適用範圍包括加工水果、糖果、固體飲料等,並不包含「風味飲料」。
在《食品安全法》中也明確規定:
將乳酸鈣加入「風味飲料」屬於超範圍使用食品添加劑。
也就是說,該產品不僅燕窩成分不夠,其它成分也有存疑。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燕窩事件不斷發酵,其背後的黑點也逐漸顯現。
打假人王海在微博上曝光這款燕窩的成本價為4.2元,而在辛有志的直播間該產品的售價達到了40多元。
王海不僅打假,還給消費者明確指出3個方向:
1.辛有志燕窩是風味飲料不是燕窩。
2.辛有志點風味飲料屬於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消費者可要求退一賠十。
3.若進價4.2元,忽悠消費者說賠錢賣、貼錢賣屬於欺詐。
燕窩事件熱度高漲,作為當事人的辛有志團隊也給出了回應。
這份質檢報告除了冰糖燕窩製品本應含有的糖分外,還含有燕窩成分「唾液酸」。
而對於唾液酸,王海的說法是:
辛有志推廣產品中的唾液酸只值7分錢,也不含有燕窩該有的蛋白質和胺基酸。
目前,辛有志團隊已將產品送檢,也表示如果消費者對產品有任何不滿,可以向「茗摯」天貓旗艦店申請退貨退款。
不過,這一聲明網友似乎並不買帳。
並且,在11月20日晚,上午處於在售狀態的燕窩禮盒連結均已失效,茗摯旗艦店已下架所有產品。
直播帶貨確切來講,消費者買的並不只是單一的產品,還有對主播的信任價值。
產品的好壞,從帶貨那一刻起,就和主播分不開了。
商家利用主播的名氣鋪路,主播再用自己積攢的流量池推銷產品,消費者相信主播的人品從而相信產品的品質。
說到底,主播才是商業閉環中最核心的一環。
不管,最後燕窩事件結果如何,也不論辛有志第幾回因為產品品質翻車。
這些尚有定論,也總會有一批信任他的粉絲繼續購買他推銷的產品。
今天,不談直播,我想說一下「燕窩」。
作為高端小眾產品,燕窩自身槽點也很多。
3
我國其實一直是最大的燕窩消費國,也是燕窩純進口國。
因其名貴和功效作用,燕窩一直受到華人消費者的青睞,也成為了中國傳統名貴食品之一。
但我國燕窩產量極少,90%的燕窩都來自印度尼西亞。
據中國海關數據顯示:
2019年全年中國燕窩進口數量為214.9噸。
從智研諮詢的數據來看:
從2015年到2019年,中國燕窩進口數量翻了近10倍。
燕窩市場的火熱,也從側面反映出國人接受度越來越高。
但實際馬拉西亞、印尼的燕窩總產能加起來高達1000噸以上,其中80%-90%的燕窩都進入到了我國。
這就暴露了行業一個嚴重的弊病。
龐大的燕窩市場上大部分產品都是通過走私進入到我國的,就是內行人稱的「水貨」。
因為不經過海關進行食品安全檢測,導致大量的燕窩存在食品安全問題。
比如,2011年鬧得沸沸揚揚的「血燕門」。
當時「血燕窩」被不良商家炒作,稱燕子最後一次築窩時吐出血絲,其珍貴無比的保健效果,成為消費者心中的「聖品」。
於是,加工廠商開始採購便宜的白燕窩,用鳥糞等燻制、發酵、染色加工成血燕出售。
甚至,有些品牌的血燕被查出強致癌物質亞硝酸鈉,超出有關標準300多倍。
費心制假,以次充好,這些「問題燕窩」多為商家牟取暴利的手段。
普通白燕窩每克平均售價50元,血燕每克則高達100元。
可見的利潤讓一些品牌商蒙了心,通過自製「問題燕窩」的方式,近三年內沒有進口過血燕。
不過,這並不是國內獨有的。
全球天然血燕大多產自印尼婆羅洲島,但由於近年來過度開發,東南亞一些原產國的血燕已經越來越稀少。
因此,這種燻製造假的方法在東南亞一些國家也很盛行。
也就是說,如果是進口的血燕,或許被運到國內之前已經出現了問題。
「血燕」事件發生後,我國禁止了所有的海外燕窩產品進口。
燕窩被禁期間,許多不法商家走私燕窩進入中國市場,導致燕窩市場十分混亂。
直至2013年起才逐步放開對印尼和馬來西亞的燕窩進口。
當然,這是有條件的。
要有「溯源碼」。
溯源碼的出現是監控整個燕窩,從生產到銷售渠道的每一個細節。
一盞一碼,以防作假。
所有能貼上溯源碼的燕窩都產自經過認證的工廠。
長期以來,燕窩食品作為高端消費一族的「珍品」備受推崇。
還有不少人將它作為身份消費的一個象徵。
不過,經過長時間的市場沉澱和品類升級,燕窩背後的人群也在發生變化。
即食燕窩的出現,為普通人打造了一個新場景。
就在2016年,幹燕窩產品還是燕窩品類中的主力。
而隨著年輕消費人群的湧入,即食燕窩增長迅速。
在網際網路熱銷種類中,即食燕窩佔比最高,這與它方便、快捷,其次價格更低不無關聯。
我去某寶搜了一些市面上常見的燕窩價格:
正典幹燕窩100g,2919元。
燕之屋碗燕138g*10碗,2980元。
官燕棧幹燕窩100g,3328元。
幹燕窩目前是市面上所標價格較高的一種品類,基本上價格浮動在3000元上下。
而即食燕窩的價格,以泰國雙蓮為主,似乎更容易接受。
6瓶裝,196元。
同仁堂6瓶裝,228元。
固本堂10瓶裝,399元。
與幹燕窩不同,即食燕窩便攜、價格也更易於常人接受。
不過,它是否真能滿足人體所需營養,還是只是為燕窩的概念買單?
4
2018年《消費者報導》在食品、日化及電子等3個領域完成了443款產品的對比測試,涉及40類產品。
在食品領域中,即食燕窩產品因其有效營養成分較低被列為不推薦產品。
在所示品牌中,白蘭氏、同仁堂、燕之屋、雷允上、康富來、SHOYO,這些燕窩產品含量幾乎都是糖水,並非所謂的燕窩。
買這種即食燕窩,一定要看它的成分表中是否有「瓊脂」字樣。
瓊脂簡單來說就是一種食品添加劑,常見於果凍、布丁。
即食燕窩的幹燕窩含量是以固形物為標準,因此,有些即食燕窩會被添加瓊脂,充當增稠劑,提高即食燕窩中的固體含量。
當你看到裡面很濃稠的固體,其實並不一定是燕窩肉,而是瓊脂。
所以,這類燕窩被一些專家抨擊,營養不如雞蛋,蛋白不如牛奶。
人體正常燕窩需求量是每天3-5g幹燕窩,但是即食燕窩屬於可攜式燕窩,這類燕窩也要看它的幹燕窩配比。
一般價格在100以內的基本幹燕窩含量會控制在1.5g左右,否則商家沒有利潤可談。
所以,大多的即食燕窩更多滿足的只是人對燕窩神化後的一種自慰心理。
知乎上有位朋友說的很好:
你覺得你有多好的運氣能買到無碼但符合各項要求,只是沒法讓你知道的好燕窩。
沒有消毒環節的小作坊比比皆是,省了機器省了人工,成本自然能降低不少。
試問吃燕窩的初衷是什麼,幾乎沒有一個人問唾液酸等營養物質含量的信息。
希望燕窩市場能越來越規範的同時,消費者能趨向理智成熟。
什麼時候大家吃燕窩會問質量、看報告,而不是盯著吃不吃得出問題窮追不捨,那才真正的是買的價值、買的正確。
不能否認燕窩本身的價值,但當我們選擇購買一件商品時,要以自身需求出發,其次是適合。
倘若只是人云亦云,甚至充門面,既否認了產品的價值,也沒有給自身帶來與價值匹配的好處。
不管它多貴,燕窩的本質不是藥品,只是食品。
市面上關於它的江湖傳說,均未被證實。
吃很貴的補品,除了能給自己一些心理暗示外,只是表達我支付得起而已。
通往健康的道路有很多,但你未必要走最昂貴的那一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