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六新』突破,如饑似渴精準招商,切實提高招商引資針對性實效性」已成為當下我市招商工作的重要精神。
招商抓「六新」,「六新」要抓什麼?近日,記者走進鹽湖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以下簡稱「鹽湖高新區」)的部分「六新」企業,聆聽他們的所想所需所感,試圖從他們的需求中摸索「六新」招商的工作路徑。
格局
重「志同」更重「道合」
在鹽湖高新區的一角,矗立著網易傳媒(運城)科技文創產業園區(以下簡稱「網易創新基地」)的辦公大樓,在這座大樓裡還有該基地孵化的56家中小微企業。
走進網易創新基地,咖啡廳、放映室、讀書沙龍等現代化的辦公設施,充滿設計感的走廊海報、企業背景板等都自然釋放出創新、前衛的氣息。
作為一家文創及科創企業孵化器的「新業態」企業,網易創新基地是由鹽湖高新區積極引進至當地,並委託其著力打造集產業升級+垂直孵化於一體的科創、文創型綜合產業園,助力鹽湖經濟高質量發展。
「我們園區現在精準負責的兩大領域是科創和文創,目前網易的產業運營已經在全國下沉有20多個城市,我們實現了城市之間的聯動,幫助企業來精確加速孵化。在科技領域的話,我們有自己的網易研究院,有一個強大的智庫。在文創領域,我們有網易媒體、網易直播這樣一個體系,幫助企業去提升流量、升級平臺。」網易創新基地負責人張豔說。
不難看出,這家孵化「六新」的「六新」企業,將其背靠的網易強勢資源,與鹽湖高新區產業發展、企業需求有機結合,吸引了多家創新企業入駐該基地發展,為鹽湖區產業發展賦予了創新動能。
鹽湖高新區積極落實「六新」,積極培育發展各類新業態,為高質量發展提供全新動能。
網易創新基地與鹽湖高新區的產業布局相契合。網易創新基地的發展目標,與鹽湖高新區積極圍繞科技型中小企業培育、體制機制創新、創新驅動發展和人才隊伍建設、加快提升區域創新能力等重點工作方向一致。而鹽湖高新區也正是看中了網易創新基地的資源帶動及企業服務能力。
據張豔介紹,自今年5月份落戶鹽湖高新區以來,目前網易創新基地內部已有56家企業入駐,企業入駐率已達80%。
由此來看,企業的發展與企業所在地政府在發展格局、理念上發生了和諧共振,對企業的良性發展起到了巨大的助推作用。
同樣,位於鹽湖高新區的山西國強高科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強高科」)對於發展格局也有同樣的感受。
「企業的發展不止,創新不止。」國強高科負責人鄧國強說,「創新是企業的生命,企業自身謀求創新,政府鼓勵企業創新,在鹽湖高新區這片創新熱土上,作為企業來講,發展也更加理直氣壯。」
這家位於鹽湖高新區振興大道的企業,原本是一家集智能化動態稱重、物聯網信息傳輸於一體的高新技術企業。
在自身主營業務智能稱重發展至一定高度後,國強高科主動進行業務轉型,將業務逐漸向工業機器人自動化這一新裝備方向轉移。
在堅持智能稱重這一主營業務的前提下,國強高科開始工業機器人自動化的研發應用。
鄧國強認為,從政治環境、社會環境、人文環境、支撐創新的金融環境,以及政府的辦事效率、良性溝通上,鹽湖高新區都給了企業創新的底氣和勇氣。一個優質的環境,一致的發展格局,企業更應去通過自己的努力,來贏得更大的發展。
寬容
重「添花」更重「送炭」
然而,創新是有代價的。創新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顛覆性創新,更是難上加難。
國強高科的體會尤其明顯。
「從智能稱重轉型到工業機器人集成應用,這兩者看上去距離很遠,好在我們有一支多年沉澱下來的程序研發團隊,並具有多年來秉持的追求創新的企業精神。創新的過程雖然艱辛,但是我們堅信智能化的大方向是正確的。」鄧國強說。
在轉型中,國強高科積極對接中科院技術服務中心團隊,多次選派人才團隊外出考察、學習,與深圳機器人協會對接各項活動資源……
鄧國強認為,創新這項工作一是成本高,二是見效慢,三是風險大,還面臨不確定性。但是,對國強高科來說,這種投入,可以形成國強高科未來的競爭力。
沒有採取泡沫式躍進,而是把創新放在更長的時間軸中去看,對創新抱持著寬容、開放的態度,國強高科的創新之路仍在繼續。
目前,該企業的工業機器人產品和解決方案已被廣泛應用於管件、汽車配件、教學設備等領域,產品的銷售市場主要面對黃河金三角區域,對接企業智慧機器人需求,提供裝備智能化服務。
山西嘉斯特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嘉斯特」)於今年3月入駐鹽湖高新區,是一家專業利用秸稈、麥殼、玉米芯等農業廢棄物生產新型鋰電池材料的新能源公司。
這家「新材料」企業以大連海事大學為依託,牽頭並聯合華東大學、太原理工大學、運城學院等科研院校,擬逐步建設一個以電池材料為中心,輻射發展集電池材料衍生產品和相關產業鏈於一體的新能源材料研發生產基地。該項目一期總投資1.5億元,年產量可達1000噸,二期預計2021年4月份投產,將打造年產值100億元、利稅10億元的鋰電池新材料生產基地。
據嘉斯特負責人姚森介紹,嘉斯特鋰離子電池矽碳負極材料生產完全基於全新技術,這一技術來源於大連海事大學的長期研究和重大突破。有此技術支撐,嘉斯特生產的材料將使鋰電池儲能得到較大程度的提升,在市場上形成強有力的競爭力。
競爭力從哪裡來?無疑來自嘉斯特多年來給予研發人員以空間,讓他們可以解放思想,探索未來,從而讓嘉斯特的「黑土地」更肥沃,實現技術的創新,做出先進的產品,最終更好地服務社會。
嘉斯特鋰離子電池矽碳負極材料項目已於今年7月31日試產成功,首批產品已和電池廠家進行技術對接,並開始了材料測試,之後將很快投入量產。
創新的難點正是政府服務的切入點,政府服務不僅體現在「錦上添花」,在創新遇到難點時,更應「雪中送炭」。
溫度
重「效率」更重「效能」
對於創新企業來說,落地的過程很重要,不僅是廠區在空間層面的落地,也是企業業務和市場的落地。
在項目審批過程中,有一件事讓姚森感觸頗深。
「我們是一家新材料企業,需要對周邊單位和住戶進行告知。當時項目進行到環評這一步,因為周邊環境比較複雜,要真讓我們企業去溝通,確實我們的顧慮還是挺大的。」姚森說。
嘉斯特周圍分布著市殘聯、運城學院、村莊等多樣態的組織團體,企業登門拜訪確實有一定難度,然而環評工作又迫在眉睫。
此時,鹽湖高新區管委會超前服務,意識到嘉斯特的走訪難度,他們主動與嘉斯特聯繫共同走訪。
「管委會的工作人員帶著企業的人,一家一家地做思想工作。這一走訪就是七八天,他們也不休息,幫我們儘快完成了這項工作。」姚森說。
當然,環評工作中的主動跟訪,只是鹽湖高新區對於創新企業全程跟蹤服務的一個縮影。
除此之外,鹽湖高新區管委會還主動幫嘉斯特對接太原理工大學、運城學院、運城職業技術大學等高校人才資源,幫助企業解決人才問題……
作為創新主體,市場或者業務是企業最關心的問題。市場及業務的落地,才意味著創新落地。
在這一過程中,鹽湖高新區積極發揮自身平臺作用,幫助國強高科在鹽湖高新區以及整個鹽湖區範圍內尋求市場,天海泵業和海順線纜等企業在政府的「牽線搭橋」下已與國強高科形成合作關係。國強高科的智慧機器人幫助海順線纜完成定量、包裝、搬運等環節的工作。
「因為園區的地理位置相對偏僻,在落地之前是有一些擔心的。但是(鹽湖高新區)管委會還是挺急我們所急的,在幫我們導流上他們也做了很多工作。」張豔說。
鹽湖高新區積極撬動多方企業、媒體資源為網易創新基地引入客戶及關注流量……
從這些創新企業的經歷中可以看出,有溫度的服務就體現在常規流程和日常工作之外的工作中,體現在對創新企業的超前服務和良性溝通中。這種服務不僅提升了企業發展效率,更賦予了企業發展更大的效能。
完
下載「七彩鹽湖」APP
更多內容
等你發現
來源丨運城日報
編輯丨呂磊 劉藝萱
責編丨原小梅
審核丨喬沼琿 董曉丹
監製丨衛江鵬 張文芳
△ 第11屆舜帝德孝文化節宣傳片
原標題:《各地抓「六新」,「六新」抓什麼|且看《運城日報》 「六新」者說》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