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父》:花一秒鐘看透事物本質的人,和花一輩子都看不清事物本質的人,註定命運是截然不同的。
我們身邊總有一些神一樣存在的人物,當我們覺得所面臨的問題困難重重、毫無頭緒時,他總能以超乎我們想像的速度很完美的達成。
而擁有這種能力的人並不是按我們傳統認為的高文化、高教育水平的人身上才出現的。甚至那些我們以往並不正眼相待的低學歷者,也極可能在處理問題上遠遠領先於我們。
人們常說,成功者與失敗者最大的差異,就是思維上的差異。如果我們都相信人身上不可能存在某種超能力的學說,那麼,能夠擁有這種超常人解決問題的能力,就一定是思維模型的不同導致的結果。
因為思維模型的差異,讓人與人之間在面對問題時,所看待問題、判斷問題、解決問題的方式大不相同。
這就是人類思維模型差異下,看待問題本質的能力的不同。
而這種能力的不同,最終會導致人與人之間成長的差異、能力的差異、最終是財富的差異。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
如果您是一位忙碌的母親,您已經多次教授孩子每晚睡前刷牙的習慣,但是,在多次的教導下,孩子仍然與您對著幹,讓您在教授孩子這一良好習慣的路上保持著苦口婆心,但是始終不見成效。
當您繼續保持這種教授頻率與孩子糾纏時,另一位與您同樣忙碌的母親,卻用了一個超級簡單的方式,讓孩子瞬間完成了這一習慣,只因為她比您更看清了促使孩子頻繁對著幹的問題本質。
那麼該如果去更快速看透問題的本質呢?
1.what
當一個問題擺在面前時,首先你得知道它是什麼。
正如:孩子明知刷牙的良好習慣,卻始終不願意刷牙,為此,媽媽每天需要花上半個小時讓孩子完成這個簡單的工作。
2.why
當我們意識到一個問題的發生時,我們就需要深入去問:為什麼?
為什麼孩子明知道這個習慣好、明知道不刷牙會牙疼,但是還是要媽媽頻繁地跟著屁股後面催促他?
為什麼他不自己主動在幾分鐘內把刷牙的簡單任務完成?
為什麼每次都要媽媽催著他才願意完成。
3.how
當你發現引發這個問題的原因與你所看到的表象不一樣時,你就真正看透了這件事情的本質。
經過不同的提問,我們會發現,促使孩子不去自主養成每晚刷牙習慣的原因,並不是他喜歡與媽媽對抗,而是因為孩子深知:如果他不乖乖聽從媽媽的,媽媽就可以一直關注自己,會圍著自己轉,可以多陪自己一會兒。
當真正看清促使孩子反覆對抗的原因是因為媽媽太忙,極少陪伴孩子,這位母親便用了一句話,便讓大多數母親頭疼的問題解決了。
孩子的媽媽說:「寶貝,如果你現在花5分鐘把牙刷好,媽媽就有25分鐘給你講故事的時間。那麼以後,只要你每天花5分鐘刷牙,媽媽都有25分鐘陪你講故事的時間了」
當孩子需求母親的陪伴在親子閱讀上得到滿足,媽媽往往不再需要擔心孩子在刷牙問題上拖拉,而是要擔心孩子有沒有好好刷牙了。
由此可見,同樣的問題,別人可以以超乎想像的速度完成,並不是他們具備了我們所沒有具備的某種超能力,而是因為他們更加懂得分解問題,從中找出引發該問題的本質。
所以,真正厲害的人,都是懂得直擊「本質」的人
—end—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必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