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類型:民間故事類,鄉野奇談系列。
作者申明:傳承民間文化,說出魅力故事。故事屬虛構文學作品,不可迷信、模仿故事情節等。更與現實生活無關,請理性、正確地欣賞故事。
「媽,孩子給你送回家了,您現在沒事,給我帶孩子吧!」,「媽,我工作,你孫女送你那了啊。」,「媽,我這辛苦一年了,想出去旅遊,讓孩子回家陪陪你。」我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大家認為把孩子送到老人身邊,成了一種孝順,美其名曰享受天倫之樂。更加不知道的是,看護孫女的重任竟成了老人的責任。
確實,上面三句話是很完美的藉口,工作是生活中必不可少,而且非常重要的一環。可是你想過父母嗎?你的人生很長,可老人們已經很短了。他們缺的是陪伴,而不是責任。老而悲,他們越老越活得小心,越老越活得卑微。不是危言聳聽,小時候嚴厲的父親母親,現在呢?哪一次不是在你的埋怨下賠笑臉,哪一次不是看你臉色行事?
她叫蓮秀,一個守了50多年寡的老奶奶。老人吃了很多苦,好不容易拉扯大兒子,幾天福沒享,又成了農村裡的留守老人。兒女大了自然會結婚生子,為了生活四處奔波實屬不易。其他人家都說如此,所以老奶奶也沒什麼好埋怨的,忍受了幾十年的苦,還在乎這些?自己一個人一樣生活得很好。她從不奢望兒子能回來陪著她,一個窮山溝,自己剩飯爛菜就可以打發,可兒子還有一大家子要養,就算他有這個想法,現實也不允許。
況且,還有小孫女陪著,她心滿意足了。說實話,老奶奶心裡其實不願意帶孫女,她老了,無論是身體還是精力都跟不上。她很害怕,害怕孫女帶不好,如何向兒子兒媳婦交差。有人或許就會說,帶孩子能有什麼,給吃給喝不就行了?可是真是這麼回事嗎?小孩的性格習慣養成,生病了怎麼辦,調皮了遇到危險了怎麼辦?一個老人如何管控得了?
蓮秀奶奶就是如此,每一次孫女生病,她都不敢說,被兒媳婦知道了後,免不了一頓責罵。就比如那一次,孫女很調皮,一不留神摔了一跤,好巧不巧竟然磕到石頭上,摔斷了胳膊。感冒發燒之類的老奶奶可以隱瞞,可這麼大的事,一刻也不敢當誤。好在兒子兒媳就在縣城,幾個小時就到家。一見面,從山村一路罵到醫院。「你個老太太,還有啥用,連個孩子都看不好,對得起我們每天好吃好喝供著你嗎?」
一方面是心疼,一方面是愧疚,老人什麼話都不敢說,像極了小時候因為調皮而被母親訓斥的孩子,只不過現在反過來而已,這也是她從內心不想看孫女的原因。兒子雖然什麼話也沒說,但老奶奶也從他的臉色上看出了不高興。
小孫女不解,等父母安頓好她們祖孫倆走後,終於問出了那句話「奶奶,我調皮,為什麼媽媽要罵你呀?」小孫女很疑惑奶奶什麼好吃的都給我,最疼我,為什麼我犯錯,媽媽不說我而要說奶奶,就因為奶奶年紀最大,最老?
蓮秀奶奶一臉苦笑地摸了摸小孫女的頭髮說道:「寶貝孫女,你說錯了,不是因為我最大,我最老,而是因為這個家,我最小,比你還小。」
好了這個小故事講完了,這種現象在農村很普遍,老人幫忙照顧小孩子是愛是關懷,但不是責任。故事反映出極大多數老人內心的真實想法,由此看來家庭中老人並不是過得很幸福,至少不是你想像的那樣,不為人母不知母愛,不體會是永遠不會感受得到。特別是最後一段對話,「這個家,我最小。」非常諷刺,這個「小」用得恰到好處,一字便點中了作者內心中最真實想法,圈出了老奶奶內心中的卑微。看到此篇文章的你是否有所收穫,老人同樣需要善待,莫等葉落枝頭,才追悔莫及,畢竟時間這個東西,它不等人。
溫馨提示:山野奇談民間事,用盡半生寫紅塵。好聽的故事,好看的文,感謝您一直以來的陪伴,接下來的故事更加精彩。故事雖好,但切莫與現實相照應,當真不得。
本故事屬民間文學作品,杜絕封建迷信。配圖來自網絡,需要請聯繫刪除。了解民間文化,從欣賞故事開始。有您喜歡,才有半杯水作品存在的價值,就讓我們一起欣賞,這遺落民間的精神瑰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