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不少球隊解散,所以很多人紛紛說中國足球的寒冬要來了,殊不知這是大浪淘沙的結果,隨便這對中國足球來說也是一種創傷。
對於目前中國足球的大環境,中國足協主席陳戌源也是發表講話承認中國足球發展環境惡劣,尤其是中甲中乙球隊遇到的困境比之前想像的更加嚴峻。可是要改變恐怕就不是他一個人能解決的事情了。
高投入低產出,甚至沒產出,球隊又怎麼會不破產呢。目前很多中超保級球隊,年投入也在8~10億人民幣左右,而像廣州恆大、北京國安、上海上港這種財大氣粗的俱樂部,年投入都在20億人民幣上下。
同時根據一些媒體的披露,山東魯能在2008年中超奪冠時,總投入僅僅是8000萬人民幣,現在翻了N倍。上海上港投入70億人民幣砸出了一個中超冠軍,廣州恆大投入160億產出了8個中超冠軍2個亞冠冠軍。從投入的性價比來說,恆大的投資真的很精明。上港70億才一個中超冠軍,那要像恆大拿八個就得560億,再加兩個亞冠冠軍怎麼得再多個100億,這麼看恆大的160億產出已經相當高了,所以說論職業化水平,恆大真的是典型中的典型代表,投資的性價比非常高。
不燒錢怎麼打造世界第六大聯賽,燒錢都未必能打造更何況不燒錢,可惜球員們不爭氣,本想他們百鍊成鋼,最後卻是百鍊成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