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又要到端午節,此乃各家粽子比武之時。除了每年南北必戰的蒸煮北部粽、水煮南部粽,還有湖州粽、潮州粽、裹蒸粽、客家粽這些你都吃過嗎?這次匯集各類粽子的做法與食譜,並整理了網友們的私房必吃、必買粽子推薦清單。以及,想享用美味又擔心熱量破表的你,也把卡路裡整理好讓你吃。
北部粽(蒸煮粽)
傳統的北部粽會先將內餡食材先炒過、醬滷,再混合食材蒸熟。常見的做法有兩種,若喜歡口感偏軟的話,將生糯米與紅蔥頭、醬油等調味拌炒至約六分熟後,再包入爆香過的豬肉、香菇、鹹蛋黃、蝦米等餡料,蒸約1小時。喜歡粒粒分明的口感,則可以在前一天將生糯米泡水並冷藏,隔日將水瀝掉後再包紗布幹蒸20分鐘,再將蒸好的飯與醬料及炒好的餡料拌在一起,繼續再蒸約15分鐘,此種做法風味與油飯相仿。
熱量:北部粽由於會先將糯米與食材拌炒過再蒸熟,熱量相較南部粽通常較高,一顆(重量175~185g),熱量約450~600大卡。
南部粽(水煮粽)
南部粽通常可再分「肉粽」與「菜粽」,肉粽會將生糯米先拌好滷汁,再包進滷好的三層肉、鹹蛋黃、紅蔥頭、香菇、蝦米、花生等,包好的粽子放入大鍋中,以大火水煮,約1.5~2小時。菜粽的主角則是已用高湯與辛香料調味的「花生」,與生糯米包覆後,再一起直接水煮而成。
熱量:一顆肉粽(重量175~185g),熱量約400~480大卡,常見吃法為淋上醬油與花生粉,一湯匙花生粉(12g)熱量約62大卡。
湖州粽——精華是肥瘦平衡
不同於傳統的三角形,湖州粽會包成枕頭型、呈長條狀,選用圓糯米,並以獨門醬汁(通常是醬油)浸泡過。內餡通常也以醬油醃過的豬肉水煮而成,肉通常會選用油花分布的均勻的梅花肉,才能讓粽子的肥瘦口感恰到好處。也有些做法是包一塊肥肉及一塊瘦肉來平衡,肥肉在水煮過程中會融化掉,因而可以製造出滑順的口感。餡料看似簡單平凡,但要做的好吃,醃肉、醃米的醬油比例拿捏可是不容易!
熱量:一顆湖州肉粽(重量約200g),熱量約500530大卡。
潮州粽——傳統為甜鹹合一
潮州粽由於與湖州粽外形相似,兩者都是長條角形,所以常被搞混,但潮州粽的粽子邊角的其中一角會特別明顯與立體。而在味道上也有所差異,湖州粽可分為甜、鹹口味,甜的多是棗泥或豆沙,鹹的則是以豬肉為重點,以醬油、紹興等各家辛香料醃漬,每顆粽務必使用肥瘦均衡的豬肉來平衡滑順口感。
而潮州粽的餡料則豐富許多,鹹粽餡料包裹五花肉、蝦米、香菇等,有的還會加白果、蓮蓉、蠔幹或鹹蛋黃增添香氣。以及更特別的——傳統的潮州粽,甜鹹合一,又稱為「雙烹粽球」,除了肉、蝦米、香菇等鹹味基本材料,甜餡球為用豬油網包裹的紅豆沙,鹹餡球則是鹹蛋黃,甜鹹合一,卻相當揉合。但因應現代人口味,潮州粽也逐漸將甜鹹兩味分流,但甜味的潮州豆沙粽,保留部分傳統,內餡紅豆沙使用豬油拌炒增添香味,連同炒過的糯米一起包後,以蒸籠蒸熟而成。熱量:一顆潮州鹹粽(重量約200g),熱量約520530大卡。以配料增熱量計算如下:若有一顆鹹蛋黃多65大卡、一顆蠔幹則多約20大卡。
廣東裹蒸粽——澎湃比賽就靠它!
外觀為四方形的裹蒸粽,也稱為「廣蒸粽」,利用荷葉鋪上粽葉,再鋪上糯米、適當比例的綠豆仁與多種餡料,起源於中國廣東肇慶,以內餡用料豐美為最大特色。除了基本食材五花肉、香菇、鹹蛋黃等,還有海陸珍味等,一顆通常可供4~6人分食。也成為每至端午,各大飯店爭奇鬥豔推出豪華創意口味的必爭之餐點。
熱量:一顆廣東裹蒸粽(重量約400g),熱量約650~750大卡,依餡料有所不同,市面現有一顆約1000g分量的裹蒸粽,建議多人分食較佳。
客家粽(粿粽)
客家粽可分為米粽與粿粽,米粽是在蒸過的糯米飯包入炒過的蝦米、紅蔥頭、菜脯、香菇絲、五花肉等材料,再蒸熟食用。
傳統的客家粿粽是將外來米與糯米混合,經泡水後再研磨成米漿、揉成團,現在也許多人會直接使用使用糯米粉加水揉成的米糰所製作,也有使用糯米粉混合在來米粉製作米糰。使用蝦米、蘿蔔乾、香菇、肉等,加入醬油、胡椒等調味料拌炒製作餡料,將餡料包入米糰中,並整顆抹油(較不易沾黏)後,再用粽葉包覆蒸煮,是客家的傳統粽。熱量:一顆米粽(重量約150g),熱量約340大卡,一顆粿粽(重量約120g)熱量約250260大卡。這些粽子大家最喜歡哪一味呢?而你又最想推薦大家吃哪一款的粽子呢?歡迎留言與大家分享!
給我一副刀叉,我能吃掉整個世界」,大家好,我是小廚,用饞嘴的美食給自己內心的寬慰,用美好的味道讓生活有滋有味!如果你喜歡小廚的文章請點讚、關注、分享!你有什麼觀點和想法,歡迎在下面踴躍留言和大家一起討論。感謝大家的閱讀,祝大家生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