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認為,三十五歲之後,如果還沒有成就,就代表了日後都沒有成就,難道真的是這樣嗎?難道三十五歲之後,就不配開始人生嗎?
時間匆匆流逝,不僅帶走了年華,也帶走了曾經的青春。時間總是讓人猝不及防,還來不及去慢慢摸索,就已經一去不復返。
也有人說,過了三十五歲,人生就已經到達了尾巴,剩下的年華是等待慢慢變老的過程,沒有青春時候那般的美好,沒有青春時候上下課,就已經老了。
其實,不是這樣的。三十五歲之後,人生的黃金時候才慢慢開始。
幾歲的時候,我們還是一個天真無邪的少年,只知道開開心心最重要,太過於單純,十幾歲,我們懵懵懂懂,二十幾歲,我們還是太過於稚嫩,缺少所謂人生經歷。
三十歲過後,我們思想慢慢成熟,經歷也慢慢充足,人情世故也看得越來越多,不會那麼容易受騙,這正是人生真正的開始。
有一些人,一生都在奮鬥,都在努力。
眾所周知,黃忠六十歲跟劉備打天下,姜子牙八十拜相,佘太君百歲掛帥,孫悟空五百歲西天取經,白素貞一千歲才下山談戀愛。
黃忠年輕的時候默默無聞,直到六十歲才尋得明主劉備,可謂厚積薄發而一戰成名,成為「老當益壯」的代名詞。
所謂說,心急吃不了豆腐,時機未到,急也是沒有用的,只要努力,該來的總會來,相信上天一定不會辜負這麼努力的你。
愛迪生曾經有句名言,說「成功的秘訣——很簡單,無論何時,不管怎樣,我也絕不允許自己有一點點灰心喪氣。」
無論何時,不管發生什麼,不管遇到什麼挫折,也不要想著放棄,不管哪個年齡,人生每一個年齡階段都是我們最美好的階段。
巴甫連柯說過這樣一句名言,「在任何一個成功的後面都有著十五年到二十年的生活經驗,都有著豐富的生活經驗,要是沒有這些經驗,任何才思敏捷恐怕也不會有,而且在這裡,恐怕任何天才也都無濟於事。」
是的,經驗是慢慢積累的過程,經驗的積累是需要時間的,當你積累到一定的年紀,經歷就會越來越多。
我們都認識齊白石這個名字,但是你們知道他的經歷嗎?
我們都知道齊白石是我國現代著名畫家、篆刻家齊白石先生其一生創作勤奮,留下了大量的中國畫、書法、篆刻和詩歌作品。這些作品不僅出現在我國的郵票上,外國的郵品上也比比皆是。
但是,你知道齊白石一生的經歷嗎?
齊白石從小家境貧寒,家中世世代代務農,在十二歲的時候才讀過一段私塾,27歲才開始真正正式做畫,他應該自己也沒有想到,自己日後會成為一代大師,還獲得了無數的榮耀。
齊白石在五十六歲的時候才開始大膽突破自己,名聲這時候才開始慢慢被人知曉。這個時候才真正開始他的人生。
所以,三十五歲之後的人生,難道不是人生的開始嗎?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掌控的人生,不要說到了三十歲之後,人生就已經不是自己的了。
三十五歲之後,許多人成家了,有了自己的孩子,有了生活上的壓力,覺得,人生就這樣子過去好了。
雖然三十五歲之後,沒有了校園時的風花雪月,沒有了老師的嘮嘮叨叨,沒有了同學之間的談笑風生,但是卻有了我們三十五歲之前所有的閱歷。
這個年齡段,我們可以真正我們往後的精彩人生了。因為我們有拿得出手的人生經驗。正是這些經驗可以讓我們更加懂得人生的可貴。
「不要在意起跑的年齡,貴在有顆奔跑的心。」
年齡不是問題的根源,而努力才是人生應該做的事情。有句話說的也很對,學習不分年齡,有一些人,一生都在學習,師者也不分高低貴賤,也不分年齡大小。
年齡不能阻擋我們前進的步伐,心智不老,永遠都不會老。
三十五歲,老了嗎?你知道對於九十歲的老人來說,她是多麼羨慕這個年齡段嗎?
三十五歲之後的人生,是一個充滿成熟的人生。
這時候的我們還很年輕。
我們要勇敢飛翔,開創屬於我們的真正人生。
本文來自投稿,作者:夏日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