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消費者報報導(何炳玲 記者顧豔偉)「首先很遺憾,也很自責,自己大學畢業之後,沒有從事正當的工作……」11月27日,在廣西防城港市港口區打傳隊,大學畢業生袁某觀看了反傳銷視頻後,含淚寫下悔過書,並向執法人員講述了如何在熱心網友長達兩年的「關心」下,一步步誤入傳銷組織的過程。以警示懷揣夢想的年輕人,仔細辨別陌生人熱心背後的真正目的,以免誤入傳銷組織,悔不當初……
女大學生初遇「熱心」網友
11月25日,防城港市開展「清風」六十四號打傳行動,共查獲涉傳人員13人。按照慣例,執法人員將13人帶回審查,並通過現場宣講和播放視頻的方式,以幫助他們認清傳銷的真面目。
在觀看視頻過程中,一位女生不時淚流滿面,將頭深埋兩腿中間。防城港市港口區打傳隊一位負責人注意到了她的變化,當兩人再次目光對視,女生主動站起:「我不該聽信他的話,我錯了。」
端坐在執法人員面前,這位袁姓女生一聲長嘆,向執法人員講述了她如何加入傳銷組織的過程。
袁某是河南某大學畢業生,在大一時樹立了考研目標,大三時加入了幾個考研QQ群。考研成功的前輩經常在群裡分享一些學習經驗和筆記,其中有一名曾姓男子對她異常熱心,經常主動為她解答問題。出於對曾某的信任,兩人互加QQ好友,開始私信聊天。
2019年6月,袁某本科畢業,在家裡做起了代課老師。當年10月,袁某辭去工作在家專心準備教師資格證考試,其間,曾某一直對她噓寒問暖,加油鼓勁。
就這樣,在過去長達兩年的時間裡,兩人的聯繫有增無減,漸漸成了無話不談的「知心朋友」。今年6月,袁某收到了曾某「來防城港看海」的邀請。
然而,這個邀約竟是袁某陷入傳銷迷途的開始。
「看海」成說辭騙錢是目的
袁某剛到防城港的第一天,就被曾某帶到了所謂的「朋友」家,聽著曾某與朋友高談闊論北部灣發展前景和美好藍圖,袁某暗生憧憬。
次日早上六時,袁某被曾某叫醒,說是半小時後外出遊玩,雖然旅途的勞累尚未褪去,但袁某不好意思拒絕。然而,此次遊玩並不是曾某說的去「看海」,而是乘車去了廣西首府南寧市。
袁某說,當天她和曾某在路邊等車,沒一會,一輛大巴車開了過來。「怎麼還需要坐大巴去看海?」在疑惑中,袁某走上大巴車,車內乘客已經滿滿當當。途中,導遊不停地介紹著北部灣開發的新政策、新機遇、新發展,並不時贏得部分乘客的叫好聲。
到了南寧後,導遊帶他們參觀了東協國家駐南寧的領事館,還到一家「幸福來」公司,鼓勵他們選購純銀紀念品,價格為1500元/件,購買後分期可返現,相當於「零元購」。
在南寧遊玩過程中,導遊時不時指著馬路兩邊的銀行說:「這都代表著錢,大家看這一路有這麼多家銀行,細想一下,就知道北部灣的經濟情況了。」
接下來的第三天、第四天,不斷有人到曾某家裡來給袁某講解北部灣的發展前景,並不斷暗示袁某要早日加入其中。漸漸地,袁某對這些人從事的項目深信不疑。「反而覺得看海不重要了,重要的是要趕緊跟他們一起,早日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第五天,看著已經被成功「洗腦」的袁某,曾某說出了自己從事的項目就是「資本運作」,但此時的袁某已經毫無辨別能力,對曾某的說法言聽計從。
截至今年9月,袁某按照曾某的方法,編造在遊玩時碰壞他人財物急需賠付等藉口,向家人、朋友借了3萬餘元,並如數交給了曾某。
夢想破滅只因信任付錯人
就在袁某幻想著在曾某的帶領下「圓夢」時,11月25日14時,防城港市「清風」六十四號打傳行動打響,袁某在此次清查行動中被查獲。
經過執法人員的耐心教育,袁某才恍然大悟,終於意識到曾某口中的「資本運作」就是國家明令禁止的傳銷活動,而傳銷活動就是國家嚴厲打擊的行為。
想起曾某兩年來所謂的「關心」,只是為了讓她加入傳銷組織,騙取她的錢財。信任錯付於人,袁某再次流下悔恨的淚水。
「經過這兩三天重複觀看一些視頻和書籍,讓我對傳銷有了深刻的認識,知道了它對於人的危害,愧對父母也辜負了他們的期望。」袁某在悔恨書中說,視頻中一位女孩子哭著悔過的畫面,直擊她的心靈,今後,她要提高分辨是非的能力,不再被假象蒙蔽雙眼。
袁某說,她慶幸被打傳隊員清查到,才使她沒有在傳銷的泥潭裡越陷越深。「我要牢記這次深刻的教訓,遠離傳銷活動,配合執法人員的調查處理,回到老家後,在法律允許的範圍內找份正當工作,踏實做事,老實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