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江蘇盛虹一體化項目正式開工
2019年12月14日,在連雲港徐圩新區舉行的江蘇省重大項目現場推進會議上,集團1600萬噸/年煉化一體化項目正式開工,項目將引進吸收國際國內最先進技術,打破國外產品壟斷,提升我國石化產業的國際話語權,立志成為代表國家參與國際競爭的世界級煉化項目。煉化一體化項目是集團響應國家發展高端石化產品,推進煉油和化工一體化發展戰略的具體舉措,將打通原油煉化與高端化工的產業鏈條,實現汽柴油直鏈向網狀型產業鏈的質變,有利於發展下遊高端化工新材料。項目總投資約775億元,年加工原油能力1600萬噸,預計將於2021年建成投產,屆時可實現年產值約1200億元、利稅超200億元,推動集團形成完整的「原油-芳烴-PTA-聚酯-化纖」新型高端紡織產業鏈和「原油+醇基-烯烴-精細化工」特色石化產業鏈,「雙鏈並延」助推盛虹衝刺「世界500強」新徵程。
編輯
解讀:繼恆力石化、浙江石化之後又一民企巨頭向上擴充產業鏈,民營PX低位進一步提升,煉化一體化趨勢愈發明顯,繼續填補國內PX供應上的缺口,此項目PX設計產能280萬噸/年。
02
浙江石化PX裝置投產
2019年12月31日,浙江省人民政府對外宣告,浙石化4000萬噸/年煉化一體化一期項目2000萬噸/年煉油、400萬噸/年PX芳烴、140萬噸/年乙烯及下遊化工品裝置全面完成投料試車,並且成功產出對二甲苯(PX)、乙烯、丙烯、石腦油在內的15餘種品質合格的煉化產品,標誌著浙石化一期項目產業鏈已經完全打通,並且投入正常的生產。項目建設方浙江石油化工有限公司,由浙江民企和浙江國資聯合組成,股東構成比例情況為:榮盛石化出資51%,巨化集團出資20%,桐昆股份出資20%,舟山海洋綜合開發投資有限公司出資9%。
解讀:該裝置PX產能400萬噸/年,為國內第二大PX生產企業,大幅填補了國內供應上的不足,不過隨著國內供應量的大幅提升,對市場價格衝擊較大。
03
山東省頒布文件提高PX裝置門檻
3月16日,山東省政府常務會議審議通過了《關於進一步規範產能過剩和高耗能行業工業投資項目辦理加強事中事後監管工作的通知》,指出對近期頂風作案、違規審批煉油、乙烯、PX、焦化、30萬千瓦及以下燃煤機組等項目,加大違法違規行為處置力度,對已經建成投產的,立即責令停產,要嚴肅查處,堅決關停。在項目辦理方面,要求嚴格控制新建項目。各市新建煉化、焦化、煤電等項目,必須符合國家和省產業布局規劃、總量控制要求,特別是對新建二次煉油加工能力、焦化等項目,必須經山東省發展改革委牽頭組織審查,未經審查的,不得以任何名義核准或者備案該類項目。
解讀:山東省地煉企業居多,該文件的出臺,對地煉向下延伸PX領域給予一定限制,山東地區新上小產能裝置將不予批准。
04
威聯化學第二套100萬噸/年PX項目開工
2020年3月12日上午,2020年東營市重點項目春季集中開工活動舉行。會議採取「主會場+分會場」的形式舉行,東營港經濟開發區分會場設在東營威聯化學有限公司第二套100萬噸/年對二甲苯主裝置及配套項目現場。東營港經濟開發區管委會主任楊同賢等參加了威聯化學公司第二套100萬噸/年對二甲苯項目開工奠基。
解讀:東營威聯化學第二套對二甲苯項目是對第一套對二甲苯裝置的配套和延伸。200萬噸/年對二甲苯項目總投資114億元,是山東省唯一列入國家《石化產業規劃布局方案》的芳烴項目,項目投產後將有效緩解我國對二甲苯嚴重依賴進口的現狀,增強基礎化工原料保障能力。
05
RCEP正式籤署
11月15日下午,《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在15國領導人共同見證下由各國貿易部長達成籤署。雖然協定已經籤署,接下來RCEP各成員將各自履行國內法律審批程序,預計至實際落地實施仍需2年時間,有業內人士表示,RCEP生效後,90%以上的稅目產品將會施行零關稅,未來可能增加到95%的稅目產品。
解讀:從商品層面來看,協議國中的日本、韓國、新加坡等國家均與我國有大量石化原料貿易往來,尤其是日韓是中國的傳統石化進口來源國。隨著RCEP的籤署,來自這些國家的石腦油、芳烴、甲醇、塑料、天然橡膠等資源成本將大大降低,對國內石化原料市場帶來新的競爭格局,石化原料生產企業急需提高自身技術含量及規模優勢,應對更為低廉的進口原料衝擊。同時,中國油品處於供大於求狀態,更多資源以出口為主,有助於出口區域進一步擴大,另一方面,隨著市場的進一步開放,中國製造憑藉成本、質量、技術優勢有望加強對相關區域的貿易輸出,區域內形成原料、加工、消費的產業鏈有機體,與石化密切關聯的紡織服裝、輕工建材、玩具汽車等行業受益較大。
06
出口產品轉內銷的實施意見對國內紡織市場的影響
2020年6月22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於支持出口產品轉內銷的實施意見》,從加快轉內銷市場準入、發揮有效投資帶動作用、精準對接消費需求、做好融資服務和支持等方面推出十條舉措,力挺出口產品轉內銷。為外銷產品轉為內銷,打開了大門。
解讀:對於紡織服裝行業來說,出口轉內銷的方式可以讓國內很多紡織品服裝出口型企業實現內外貿易對接,促進國內貿易與國際貿易接軌,這種做法不僅可以消化庫存,還可以儘快實現資金回籠,加大了企業的利潤額和資金周轉率,有利於企業的長期發展。
我國紡織品出口中,由於勞動力的優勢和低廉的產品價格,我國生產的服裝產品在國際市場上增速較快,我國紡織服裝業出口佔全球的四分之一,產能佔全球的三分之一,我國已成為全球最大的紡織服裝產品生產國以及出口國,並已成為全世界主要紡織服裝產品的出口加工地區之一,紡織業在我國國民經濟中佔據著十分重要的地位。我國紡織服裝產品主要以歐盟、美國和日本為主要出口市場。一直以來,紡織服裝企業都是外貿出口大戶,但是2020年以來,受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國際市場需求嚴重萎縮,中國外貿行業下行壓力劇增,紡織外貿企業也同樣受困於此。因此外貿企業的出口產品拓寬銷售渠道,迫在眉睫。而轉內銷恐怕是最直接的捷徑了。
07
PTA新投產裝置開車及計劃投產較多
1)新疆中泰新的120萬噸PTA裝置於2019年12月25日投料試車,該裝置2020年1月2日出料。
2)恆力四期250萬噸PTA裝置投產,其中一套125萬噸於1月15日投產,另一套125萬噸於1月下旬投產成功。
3)恆力五期250萬噸PTA裝置投產,其中一套125萬噸於6月底投產,另125萬噸於7月中投產。
4)獨山能源一套220萬噸PTA裝置投產,其中110萬噸裝置於10月19日投產,另一套110萬噸裝置於11月3日投產。
解讀:截止目前,國內PTA產能增加到6105.5萬噸,民營企業佔現有產能74.74%,國內PTA產業完成了主導權從國企向民企的反轉,市場從供不應求到供過於求反轉。2020年國內新增產能有新疆中泰120萬噸、恆力石化500萬噸、獨山能源220萬噸裝置投產。年底仍有福建百宏250萬噸裝置預期投產,屆時產能或將達到6105.5萬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