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新年的臨近,海運問題愈加突出:海運價格暴漲的同時,搶不到貨櫃,搶不到艙位成了行業的常態,「一箱難求」成了致命問題。
赫伯羅特CEO 日前表示,「亞洲市場嚴重缺箱,這種緊張的局面再過6-8周會有所緩解。」這意味著未來近2個月仍面臨短缺問題,這也將影響春節前的發貨。
同時貨櫃運費繼續飆升,達到遠高於長期可持續水平的高位。上海貨櫃貨運指數(SCFI)創記錄達到2311.71點,比去年同期增長了162%。北歐的即期運價漲幅飆升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230%。更有亞洲北歐地區的運費報價已經達到每40英尺高櫃10000美元。
運費一漲再漲,伴隨而來的還有各種附加費,船公司停航、目的港港口擁堵問題卻遲遲不能解決。
正值外貿年底旺季,在價錢和艙位中間,貨代人果斷選擇艙位,所以如何能得到一個貨櫃、一個艙位,成為每個外貿商家最為牽掛的事。
之前一直以為大家都沒有貨櫃,最近得知,阿里國際站聯合全球前十船運公司保障外貿商家出貨,從「一箱難求」到最快7天上船 。
阿里巴巴國際站聯合物流生態合作夥伴以星綜合航運有限公司(ZIM)、文鰩供應鏈科技有限公司等航運公司及物流服務商,為商家推出綠色通道,並通過海、陸、空、快、多式聯運五種物流方式,第一時間保證商家的運力。
面對行業現狀,國際站推出了從「攬收-下單-訂艙-提櫃到上船」的一整套解決方案,確保商家的貨物不被甩艙甩櫃。
據悉,進入12月的第一個星期,已經有近1000個載有國際站商家貨品的貨櫃通過訂艙「綠碼」穩定上船。每個訂單都有一個特殊的識別碼,以便物流系統可以自動識別、審核並通過,接收訂單的時效至少提升兩倍。
「阿里國際站物流過來的訂單,通過『綠碼』識別,不需要經過任何審核。無論是訂艙還是訂貨櫃,只要有開船的排期,就可以保證每筆訂單第一時間拿到艙位和貨櫃。」以星(ZIM)物流中國區總裁徐明表示。
國際運輸是貿易鏈路下半程的重要支撐。阿里國際站物流的海運整櫃服務已經覆蓋174個國家的941個港口。核心路線從國內的青島、上海、寧波、深圳、天津、廈門6大起運港,運往北美、亞太、歐洲以及南亞的17個國家。
疫情之下,貨代寒冬迎來,貨代人不斷在各個船公司中間周旋,只為了能給貨主最經濟實惠的艙位和提貨櫃,本來就缺少的貨櫃一下被籤走好多,貨代更難做了,今年是貨代最忙也是最累的一年,如此艱難,有的貨代為了留住客人還提供一些其他的過年幫殺豬等私人服務,最後年末將至,祝各位貨代人順風順水,如願搶到艙位和貨櫃。
資料來源/光明網、搜航網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