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異裝,你可能會想到流行語「女裝大佬」、「女裝只有一次和無數次」、「博主們的百萬粉福利」……在熱鬧的輿論討論之下,異裝人群真實的生活處境又是如何呢?
「女裝大佬」一詞最早出現於 2016 年的二次元圈中,日文「女裝してる人」,意為穿女裝的人,直譯可為「女裝子」。但在中文語境裡,卻增添了有男性意味和父權權威價值體系的「大佬」二字,讓兩性同時在場,製造出「女裝大佬」身份的矛盾與衝突。
實際上,「大佬」源於中國二次元圈中對喜愛動漫的圈內人的稱呼,並映射著一套符號順序結構:資歷較淺的稱之為「萌新」, 而資歷較深的則稱之為「大佬」。換言之,並非所有的「女裝子」都可以稱之為「大佬」,也並非只有二次元圈中的扮演者能被稱之為「大佬」。只有對所扮演的女裝角色了解透徹、有模仿經驗、得到共同體承認的扮演者,才可以居於「大佬」的高位。
圖源:《jojo的奇妙冒險》
而這樣模仿經驗豐富的扮演者,往往也更加的符合人們對於女性的主流審美,「白」、「嫩」、「柔軟」、「美」……也進而使得Gynosexuality(女性戀)一詞逐漸被人了解。而由於變裝本身「戲劇性」的差異的獵奇心態,這一文化也迅速在最初以二次元受眾為主體的B站迅速走紅,「女裝大佬」在去年逐漸成為B站的熱門詞彙,無數素人在展現男孩穿裙子有多「美」,而明星們也紛紛以穿上裙裝作為破百萬粉福利。
B站上「女裝」題材的視頻層出不窮
「女裝」或者「異裝」這樣的符號看似更加的被主流社會接受了,但類似「女裝大佬」這樣的詞彙,並不乏揶揄調侃之味。ta們真實的生存狀態又是如何呢?我和三位與異裝相關的朋友聊了聊。
李橋是個小有名氣的網紅,經常po出一些自己異裝的照片放在微博上,也有很多時尚品牌和他合作。但是這也避免不了他的評論區常常出現攻擊性和侮辱性的言論。而我和他最初認識,也是因為他在評論區和別人吵架。
李橋很小的時候就意識到自己喜歡穿女孩子的衣服,但同時他也喜歡著女孩子。他青春期就在這樣的矛盾中不斷度過。
他試圖模仿著大部分男生的生活軌跡,運動、打遊戲、畢業後進入大廠工作、穿上不出錯的襯衫和T恤,但每每看到裙子和絲襪的時候總有難以抑制的衝動。
圖源:《壁花少年》
他開通了微博帳號,偶爾穿上喜歡的衣服拍拍照片,為了避免被同事和朋友看到他,每次發圖都會用一隻貓貓把大部分臉遮住。但是李橋還是沒想到這樣的騷擾來的那麼快。
「因為我常戴的一條項鍊,被同事剛好認出,後來有天他跟蹤我上電梯說不和他發生性關係,就把我的照片發給全公司人看。」
「我當然拒絕了」,雖然李橋講這句話的時候輕描淡寫,但是在他異裝的照片被貼在公司之後,他的生活也完全被打亂。每天都要忍受同事「獵奇」的眼光,原來對接的同事總以各種原因給「他」增加工作量,以及各種無端的嘲諷。
圖源:《壁花少年》
李橋總以為忍忍可以過去,但壓垮李橋的是來自直系上司的騷擾和攻擊,期間女主管多次以「有病」「二椅子」等詞彙對他進行言語攻擊和騷擾,並且以而「影響公司發展前程」為由,勸他主動離職。「就算我再自信,每天生活在這樣的環境裡我也會崩潰。」
最終李橋選擇了離職,在朋友的介紹下為app遠程寫代碼,他會選擇在工作時候換上裙子和高跟鞋,去跳voguing和jazz,「那個時候我才真實地活著。」他用力地說。
圖源:《壁花少年》
「我已經算是夠幸運的了,至少我能找到一份合適的工作。我認識太多因為異裝被公司歧視,被同事霸凌然後自殺的例子了。我也不知道有哪天我可以真正的在現實生活裡穿上裙子工作,人們不再因為性別這件事互相攻擊,但是能穿成想穿的樣子出來走走也是值得開心的。」
「我們夫妻感情很好,他也經常在朋友圈秀恩愛,會記住每一個我們戀愛時候的重要日子。雖然我們兩個工作都很忙,但是我們性生活也很和諧,只是……他百分之百是直男,平時看的都是av,但是我發現他最近在異裝,我不知道我要怎麼辦,我該怎麼辦啊?」
小麗最初是我的豆瓣友鄰,突然有段時間她關注了很多「異裝」的話題帖子和小組,但卻鮮少發言,直到有天她情緒崩潰在主頁發出這條動態。
圖源:《丹麥女孩》
她告訴我,「崩潰」和「不知所措」是她當時最強烈的情感,她不敢找周圍的朋友講述這些話,更不敢向愛人挑明。而像小麗這樣的人還有很多,知乎以「老公」「異裝」為關鍵詞搜索可以出現長長一串提問。
根據研究表明,在異裝愛好者中,包括不限於(生理)異性戀, 女性(形象)戀, 同性戀等。目前觀測,男同性戀中女裝愛好者很少,生理異性戀人數上佔主體。
在網絡搜索「老公異裝」,有很多個「小麗」在求助。
「每天都在搜索各種信息,這是不是病?為什麼會這樣?是不是我不夠有吸引力?」痛苦和求解佔據了小麗的日常生活,她也不再是那個會在豆瓣主頁分享菜譜和生活日常的女孩。
圖源:《艾德·伍德》
直到有天,我看到她標記了《艾德·伍德》,她寫:「他真很愛我,幾年了,始終如一,我能深深感受到,如果不是這樣,我也不會糾結了。他倒在我懷裡偷偷哭泣的時候,他好像還是我喜歡的那個小男孩,好像我也能理解他的委屈和壓力了。」
*劇情簡介:Kathy跟Ed第一次約會,Ed就告訴她自己是異裝癖,Kathy思索過後還是決定不介意。他們在《外太空九號》首映被砸完了西紅柿之後,冒雨前往拉斯維加斯結婚去了,此後一直在一起。
我不知道他們那天晚上聊了些什麼,但是小麗的豆瓣更新又回到了之前的狀態,發髮菜譜,偶爾分享生活。但是,或許每個人都是小麗,又或許不是。
圖源:《艾德伍德》
有的女性是接受或喜歡自己的男朋友或老公異裝的。有些男性對穿著女裝有「性趣」,有的異性戀伴侶還會嘗試同時易裝,享受「性別互換」帶來的快感。
但更多人在面對丈夫異裝時或許並無法全然接受,小麗向我坦言曾經在網上加入的社群中,不少妻子都選擇了「離婚」。
群內其中一位妻子也曾經對小麗說「我也很想接受他,我們的相處和生活看上去和過去一樣好,甚至他對我更好更體貼了。但是我覺得從這件事被發現之後,他已經從一個幾近完美的戀人、情人變為親人了,不再是我曾經愛的那個人了。我們最終也只能找了個藉口離婚,我也希望他開心。」
上野千鶴子在《厭女》中曾有這樣的表述:很多女性在自稱女漢子、女爺們時,其實是帶著一種「優越感」,通過將自己向男性氣質靠攏以獲得一種區別於「典型女性氣質」的優越感,那就是繼續著這種「厭女」的不對稱。
李夢向我坦言道,她也無時無刻不在矛盾著。我也有異裝的男性朋友,他們出門的時候就要遭受各種眼光,偶爾還會被大爺大媽罵說是不正之風。我出去就不會有這樣的風險,反而會被說很乾練和精神。
圖源:《龍紋身的女孩》
李夢也很討厭這樣對於男女性的差異性對待。男人最恐懼的是「被女性化」,恐懼女性氣質是為了保證男人集團的同質性。如果男性集體中有異裝癖、同性戀,則意味著男人有被女性化的可能了,男人必須排除這種可能以維護男人的權威。而女性變成男性則不會是這樣,反而更容易被男性主導社會所接受。
「我反而沒有遇到過什麼嘲弄和諷刺,最過分的話也不過就是』假小子』和』女漢子』吧?我知道這樣一定程度上佔據了性別福利,我也不會感受到什麼壓迫和歧視。但是我仍然覺得男女異裝者面對的巨大差異,才是最值得害怕的地方。」
圖源:《摩天大樓》
女性化的「男性」受到的性別偏見甚至比女性更多,他們的生存環境也並未有我們想像中的樂觀。
在《男性的衰落》評論區,春曉這樣寫道:「社會宣揚無用的「理想化男子氣概」,男孩子從小被要求獨立解決問題,承受壓力,壓抑痛苦和掩飾悲傷。同樣,女孩子被要求服從權威、乖巧懂事、「like a girl」。這種刻板性別印象導致的教育方式根本就是錯誤的,不管男性還是女性,都有示弱、犯錯和膽小的權利。而對於男性身上女性氣質的厭惡,本身也是厭女的表現。」
這樣的社會性別認知已經深深紮根了身份認同,這需要幾代人來改變。
圖源:博主@hi_its_bobbi
但很欣喜,我們看到了一些進步。姜思達穿裙裝在first走紅毯引發爭議後,雖有謾罵,但更多的是接納包容和支持。也有越來越多人敢於參與線下的drag活動並穿裙裝、帶飾品出門,改變在一步步進行。
就像Netflix的劇集《姿態》,那些在保守年代中的異裝癖人群,艱難地背負著過去,相互取暖,共同掙扎。TA們不懈地去愛著這個世界,並一點點改變著這個世界。
異裝讓TA們脫離生理性別,盡情展露自己的姿態,沒有人可以剝奪這樣的權利,沒有人。
圖源:《姿態》
參考文獻:
[1]女神的誕生:符號學視角下「女裝大佬」的身份建構[J].蘇有鵬.新聞傳播,2019(16):20-21.
[2]《厭女》上野千鶴子.
[3]《男性的衰落》格裡森佩裡.
[4]性別表演—後現代語境下的跨界理論與實踐[D]. 幸潔.浙江大學 2012
文 | 傷心罐罐子
頭圖 | David Bowie
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個人觀點,不代表本平臺立場。
文章中所有姓名皆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