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動畫電影,不得不提宮崎駿,他的作品主角大多是小孩子,從小孩的世界、小孩的故事傳達特殊的意義。
01《千與千尋》
永遠不要忘記最真的自己!
豆瓣評分:9.4
電影史上第一部獲得國際電影節最佳電影獎的動畫作品,宮崎駿創造了一個區別於人類世界的第二世界,在這裡所有忘記本我的人註定遭受懲罰。
千尋的爸爸媽媽忘記克制,變成了豬。
無臉男忘記善良,吃掉了一個又一個的妖精,變成了一個怪獸。
湯婆婆用盡一切手段賺錢,她的溫柔只有在面對寶寶的時候才顯現出來。
白龍忘記了名字,變成了傀儡。
只有千尋一直是一個沒有忘記自己的人。
她記得要善良,記得要對人有有禮貌,記得要竭盡所有幫助朋友,始終記得要努力救出爸媽重返人類世界,始終記得自己的名字。
千尋在這個第二世界的探險,是一個逐步幫助大家找回最真的自己的過程。
02《哈爾的移動城堡》
「內在美」「外在美」對感情的影響
豆瓣評分:9.1
這一部跟宮崎駿的其他電影風格相差甚遠,但卻是我最愛的一部宮崎駿電影。
宮崎駿聲稱:「這是我嘗試為老年人創作的一部動畫片。」這話不如說成是,「這是我為我自己——一個六十多歲的老頭子創作的一部動畫片。」
主線是蘇菲與哈爾的愛情故事,一個容貌會在少女和老婦人之間轉換的蘇菲,一個是會在人獸之間轉換的哈爾,無論外形如何變化,相愛的心一直不變。電影的副線則影射了第一次世界大戰。
另:我一直認為哈爾是宮崎駿電影中最帥的男主,不接受反駁哈哈哈。
03《天空之城》
遠離大自然,文明的消失和隕落
豆瓣評分:9.1分
宮崎駿將《天空之城》定義為「一部少年英雄為了夢想而不斷拼搏的冒險故事」。
即便你沒有看過這部電影,也肯定聽過它的主題曲《天空之城》。這部聚焦於人類本真和文明走向的動畫電影,通過孩子的世界道出了真諦。
電影中的主角希達說過一段話:「根要扎在土壤裡,和風一起生存。和竹子一起過冬,和鳥兒一起歌頌春天。不管你擁有多麼驚人的武器,也不管你操縱多少可憐的機器人。只要離開土地,就沒辦法生存。」
04《龍貓》
純真的力量
豆瓣評分:9.2
宮崎駿熱衷於為孩子們編制夢想,像小時候聽過的最美的童話,一切都淡淡的、溫暖的。看完這部電影,大概每個人都想要一隻龍貓吧。
05《幽靈公主》
人與自然
豆瓣評分:8.9
從人與自然之間無從化解的天然矛盾出發,通過人類自身的生存角度,探尋人類與自然是否能夠真正實現和諧共存這一終極命題。
電影中豬妖腐爛的畫面,宮崎駿依舊採用黑色+吞噬感表現(密集恐懼者慎入)。不管是在哈爾、千尋,宮崎駿筆下的邪惡勢力大多是用黑色的活物指代,而且其吞噬感會讓觀眾也身臨其境、寒毛豎起。
06《側耳傾聽》
少男少女間清純感人的愛情
豆瓣評分:8.9分
男女主人公相互鼓勵,相互學習,漸漸成為彼此實現夢想擁抱未來的動力和支柱。因為對方,而成為了更好的自己。
影片中的貓男爵跟《貓的報恩》中是同一隻,我個人很喜歡這種兩部電影中角色友情出演的感覺。
07《風之谷》
為面臨滅亡危機的人類文明尋找出路
豆瓣:8.9分
「所謂戰爭,看似是正義的行為,可一旦開始了,無論怎樣的戰爭都會變得糜爛」。這也是在《風之谷》故事結尾所反映的內容。
08《借東西的小人阿莉埃蒂》
小矮人與人類遺憾的愛情/友情
豆瓣評分:8.8
身長10釐米的小矮人阿莉埃蒂與來奶奶家療養的少年翔相識,他們逐漸培養起來的信任和感情,卻由於僕人對小人族的厭惡而不得不轉移家園。
關於他們倆的感情究竟是愛情,還是友情,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或許這也是留給觀眾的思考。
09《魔女宅急便》
勇敢地一個人成長
豆瓣評分:8.6
宮崎駿的很多作品都傳遞著一個這樣的信息——一個人只有獨自闖過種種苦難,才能夠找到與這個世界的相處方式,或說找到自己生命的節奏。
13歲的小魔女帶著一隻黑貓到陌生城市獨自生活一年,不斷試錯,獨立成長。
10《懸崖上的金魚姬》
逝去的童真
豆瓣評分:8.5
有人說這是宮崎駿為兒子寫的,他認為父子關係變差的最初原因是兒子五歲時缺乏陪伴,所以才有了這部拍給成人看的電影。
故事梗概和《海的女兒》很像,深海裡有一個一心想變成人類的人魚波妞,遇到了人類男孩宗介,經過一番離奇際遇後終於在一起生活。
影片同樣有埋線,向觀眾傳達了愛護環境、珍惜水資源的理念。
丨本文由百家號《九夏說》發布,轉載請標明百家號《九夏說》原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