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雷通天修為天塌地陷紫荊錘,紫電 玄真火焰九天玄劍驚不變」
一首《驚雷》也是成為一時傳唱度很高的網絡歌曲,各個翻唱版本,應用到各種短視頻的背景音樂,成為公眾人物和網紅的新寵兒,也成為躋身於抖音最火音樂排行榜前幾名。
前段時間的「楊坤diss驚雷」「驚雷原創回應楊坤」事件也是持續發酵,一直霸佔著微博熱搜前幾名,隨後驚雷被爆涉嫌抄襲的醜聞,更是有《姑娘跟我走》原創成學迅站出來,喊話MC六道,也有看熱鬧不嫌事情大的網友,在網上發布兩首歌的音軌對比,相似度簡直是不要太像了,網絡風評也是一邊倒的現象,音樂人聲援封殺《驚雷》,不再讓《驚雷》出現在市面上,可以說《驚雷》從爆紅的網絡歌曲,變成了如今的萬人嫌棄,從巔峰也是跌入了低谷。
《驚雷》原創MC六道也是從剛開始的理直氣壯,在直播間撇清《驚雷》和《姑娘跟我走》的關係,語言犀利說成學迅是「神經病」,最後也是迫於網絡暴力的壓力,正式回應「抄襲門」事件,只是盜用其中伴奏,抄襲事件的實錘,吃瓜群眾也是很過癮,無論MC六道通過怎樣的方式,是直播間請人幫自己洗白,站臺,大部分網友朋友們也是不買帳,對於此次事件也是零容忍。
從《驚雷》的抄襲事件曝光,也是道出了音樂市場的混亂,折射出了華語音樂的堪憂現狀,實力唱將精心地製作也抵不過網絡歌手盜用編曲『武俠小說』靈感的作品,好作品也是無人問津,擁有實力的歌手也是抵不過一些沒有專業素質的「網紅歌手」。
那為什麼國內的音樂市場的混亂呢?難道歌手口中的音樂人的態度,在金錢和知名度面前就這樣不堪一擊嗎?
01 歌手門檻低,流量小生成為娛樂圈中的主力軍
流量也成為評判娛樂圈的咖位的標準,網友對各大音樂付費標準,也成為粉絲們爭相表達愛意的地方,秉承的原則,只要是自己的愛豆,那麼就有人願意為你買單。
當人氣偶像,國民愛豆陷入「假唱」『』實力差『』的爭議時,仍然會有腦殘粉無底線,無原則的支持的現象發生。
顏值確實是讓更多人認識的活招牌,但從來不是隨意挑戰著一個專業領域尊嚴的資本,有顏值,但是最重要也要有實力,才是讓華語音樂走出國門,走向世界最好的方法。
《青春有你第二季》中「微笑妹妹」秦牛正威的Rap也是驚豔全場,「淡黃色長裙,蓬鬆的頭髮」將說唱和朗誦的方式結合,也是讓說唱人都展示這首歌的正確打開方式;
張藝興的《SHEEP》的專輯一出,遭到了粉絲們的哄搶,也是佔領了亞洲地區的榜單,同時也是一些國家榜單之首,在全球排行榜上也是取得了第10名的好成績,這首專輯也是傾注了張藝興全部心血,請全球專業團隊參與製作,也是下重金誓將華語音樂推向世界,張藝興不再是亞洲偶像團體中的LAY,而是擁有實力的音樂人,證明自己不是花瓶,願做華語音樂的領頭羊。
當買歌手專輯,不再是衝著歌曲的質量好,而是將歌手的顏值放在首位,那麼華語音樂的路,估計要靠向只是擁有年輕的國民偶像形象開放,音樂行業也是偶像更新換代的快速行業了。
這樣一些實力派的老唱將和歌唱家也只能靠邊站,這樣的華語音樂還有明天嗎?這樣的華語音樂存在的意義,難道就只是增加曝光率的跳板嗎?
02 流水線式的音樂,音樂只是為了賺錢,可以實現批量大規模的生產
當千篇一律的偶像面貌批量生產,音樂市場也是走向了「速度與金錢的時代」曾經大火一時的一首《學貓叫》,簡直成為洗腦神曲,明星和公眾人物,爭相傳唱,專業的音樂人也是站在音樂角度分析了《學貓叫》就是一首口水歌,根本算不上音樂。
同樣在風口浪尖上的《驚雷》也是成為稱為「音樂作品」的反面教材,原創MC六道也是傳唱度越高和帶給人們快樂就是好音樂的誤解,現在的小成本,不知名的「音樂作品」,出現在各大音樂榜單前幾名,有些歌手也是一夜爆紅,成為萬人追捧的偶像。
有些音樂人也是反映「賺快錢式的音樂理念也是逐漸的被放大」,一場演唱會門票也是創造幾分鐘內全部售罄的吉尼斯紀錄,甚至在價格上可以炒到上萬一張這樣的天價,而明星開演唱會也成為了家常便飯,出一張專輯和個人單曲也是信手拈來。
音樂人薛之謙,也是在這樣環境下,成為每個音樂人的指路明燈,從不在音樂上收取利潤,也從不將演唱會看作賺錢捷徑,而他也是創造了從不再各大音樂平臺收費,演唱會門票價格也是良心價,這樣真正愛音樂,用心做音樂的老薛也是圈粉無數,呼籲音樂市場多一些「薛之謙,」少一些「金錢的遊戲」。
03 音樂作品的粗製濫造,音樂接近粗俗化
國內首屈一指的音樂節目《我是歌手》,每一場競演都是視聽盛宴,歌手和團隊都是經過反覆修改,給觀眾呈現最完美的方式,在如今的魚目混雜的音樂市場。
《我是歌手》也是在努力扭轉國內音樂市場的局面,不是衝歌手的咖位和流量,而是挖掘用心專注做好音樂作品的音樂人,發現真正的意義上好的音樂作品。
可以說,網絡歌曲頻走紅,實力歌手被埋沒,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
隨著網絡時代的到來,拼湊和剪切,盜用他人的作品,也成為網絡時代下的衍生品,歌手也是陷入抄襲門的事件比比皆是,好作品也是越來越少,除了歌曲原創的爭議外,音樂也是傾向於粗俗化的方向發展,歌詞朗朗上口, 旋律有節奏,就會成為傳唱一時的流行歌曲,「接地氣」也成為爆紅「歌曲」的特徵,然而一些需要專業的歌手才能駕馭的歌曲,卻是無人問津。
不再用心做好音樂,而是隨著帶給大眾快樂,跟著大眾步伐,做網絡爆紅的音樂,暢銷品,每個音樂人也是忘記「我還是從前那個少年,沒有一絲絲改變」的初心。
無論從網絡爆紅歌曲《驚雷》涉嫌抄襲事件實錘,楊坤評價這首歌也是要旋律沒旋律,要律動沒律動的犀利點評,網絡風評也是一邊倒,傾向楊坤和成學迅的一方,《驚雷》也是遭到全網的抵制。
我們其中曾經有可能作為其中傳唱一員,也是應該反思一下,從《驚雷》傳唱時為什麼沒有人抵制?是誰讓驚雷成為網絡神曲,又是誰讓驚雷成為洗腦神曲,不是隨著真正的音樂人指出,而我們隨聲附和,跟風式選擇。《驚雷》的盛行對於音樂作為聽眾和圈外人也是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
音樂人做好自己的音樂態度,而在屏幕前的觀眾不只是做吃瓜群眾,牆頭草,音樂市場的整頓也不只是音樂人的態度和責任,而為愛豆花錢的「腦殘粉」是不是也要停下腳步呢?選擇音樂時,是不是也要擦亮雙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