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克魯格,今天繼續為大家介紹《少女前線》中人形以及人形所用槍械的現實背景。
在《少女前線》這款遊戲的設定中,戰術人形在出廠時會通過技術使之與一件特定武器建立一種一對一的獨立識別關係,這樣在戰鬥中武器的操作效率和精確度都會大幅提升,而戰術人形也會以武器的名稱來命名。上一次為大家介紹了歷史感濃厚的納甘左輪,這次小編為大家介紹的是使用替代納甘左輪但沒有成功的戰術人形託卡列夫。
現實中的武器介紹
託卡列夫手槍又叫TT-33手槍,是蘇聯著名功勳槍械設計師費多爾·瓦西裡耶維奇·託卡列夫設計,在圖拉兵工廠所生產的一種用來取代納甘左輪的半自動手槍。它是蘇聯裝備的第一種半自動手槍,於1931年被蘇聯政府採用,成為蘇聯的軍用制式手槍。
一戰結束後,世界各國意識到增強手槍火力強度的迫切需要,相繼研發並列裝半自動手槍作為軍用制式手槍。而十月革命後的蘇軍仍然裝備著1895年的納甘轉輪手槍,這已經無法滿足蘇聯紅軍的需要。於是在1930年,當時蘇聯革命軍事委員會正式提出了新型軍用手槍招標的決議。當時任圖拉兵工廠設計師的費多爾·瓦西裡耶維奇·託卡列夫以柯爾特M1911半自動手槍為藍本進行改進,設計出擁有8發彈匣,使用7.62毫米口徑子彈的新手槍。1931年,經過蘇聯軍方驗收後,取圖拉兵工廠和託卡列夫的名字,命名為TT-30;後經由進一步的改良及簡化後,稱為TT-33;一般意義上將TT-30與TT-33合稱為託卡列夫手槍。
蘇聯偉大的衛國戰爭期間,託卡列夫手槍當仁不讓地成為了蘇軍的標準自衛手槍,成為了那場戰爭中的光輝符號。但由於戰爭初期的慘敗導致工業被迫撤退轉移影響了生產能力,託卡列夫手槍無法滿足軍隊巨大的需求量,蘇聯不得不用老式的納甘左輪彌補TT手槍數量上的不足,直到戰爭結束也未能完全替代。直到上世紀五十年代,馬卡洛夫手槍誕生後,託卡列夫手槍才於1952年正式停產並逐漸從蘇軍中撤裝。這支歷經過蘇聯衛國戰爭嚴峻考驗的優秀手槍當然不會退出歷史舞臺,優秀的穿透力、可靠的表現還有低廉的成本得到了各國認可。我國也在1954年利用蘇聯引進的生產資料和工具機,在蘇聯專家的幫助下生產了大家熟悉的54式手槍。
託卡列夫手槍長196毫米,重0.85千克,戰鬥射速25發每分鐘,彈頭初速420米每秒,有效射程為50米。託卡列夫手槍最大的優勢毫無疑問是精度,它能夠在50米以外連續精確射擊。但是託卡列夫手槍的內部結構相當簡單,只設有擊錘保險而沒有手動保險,這就意味著託卡列夫手槍非常容易發生走火。
遊戲中的人形介紹
在《少女前線》中託卡列夫一位是三星的戰術人形,官方設定她為人溫和,容易接近,有些心軟,不會特別強硬地去要求別人做什麼事情,能自己做的事情也絕對不會去求別人,是一個非常可愛的小姑娘。
託卡列夫作為一位三星戰術人形,她的產率比較高,更容易的滿擴編。託卡列夫的屬性比較平均,但是抗打擊能力很好,已經到達AR的級別了,而且她的光環中有射速與命中,在梯隊中放哪裡都行。
總結
也許在《少女前線》中託卡列夫的表現並不是非常搶眼,但在「戰爭前線」上她曾在那個戰火紛飛的歲月陪伴無數人經歷槍林彈雨,最後和他們一起成為那個時代的英雄與明星!如今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們更應當珍惜眼下來之不易的幸福,並且向那些守護我們的人致敬!
今天的內容到這裡就結束了,如果你喜歡的話別忘了點讚、關注哦,如果你有什麼看法也可以在下方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