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雨社會論
有這樣的一群人,他們不願意去工作,甚至是主動放棄了自己的工作,整天什麼也不幹,只想待在家裡面,全靠著父母的接濟過日子,這樣的一群人被稱為「啃老族」。
現代人對啃老族並不陌生,因為啃老族是真實存在於社會中的,而且還不少,不僅衣食住行全靠父母,而且花銷也是非常高的,不斷的索取讓他們覺得這就是理所應當的,從未有想過要自己去賺取,對於這樣的行為,很多人都是非常厭惡的。
中國最早的一批啃老族是出現於70年代的,由於從小養成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習慣,他們開始變得懶惰,以至於長大之後還要靠著父母的接濟,無心去工作。如今他們已經步入了晚年,「無老可啃」的他們又是怎樣生活的呢?這也成了很多人好奇的事情。
他們晚年的生活並不好,在花光了父母的積蓄後,他們就再也沒有生活上的來源。除了生活上的拮据,他們的生活的環境也是極為不好的,屋子裡面經常是亂糟糟的,長期的啃老已經讓他們喪失了生活的能力。
在我老家就有一個典型的啃老例子,老胡今年已經56歲了,也沒有子女,生活上也是非常拮据的。聽家裡人說他是大專畢業,因為厭惡了工作才回到了家裡面,開始了他長達幾十年的啃老。
後來老胡的父母都去世了,他開始慌了,但沒過多久,他又與往常一樣,花著父母的積蓄,期間曾經有人勸他去工作,他拒絕了,多年的啃老已經讓他習慣了這樣的生活,寧肯餓著,也不願意出去工作。
在浙江杭州的睡高架橋底,一個流浪漢拒絕了愛心團隊的施捨,他說:「幹嘛要你施捨我,我又不是掙不到錢,我一個月能夠掙八千呢!」這名流浪漢用積攢了很久的錢買了一輛三輪車,平常會蹬著三輪車收些廢品賣錢,如果不懶的話,他一個月能夠賺七八千。
流浪漢所處的環境要比老胡難得多,但他卻可以通過自己的勞動養活自己,而老胡呢?他的條件要比這名流浪漢要好得多了,但他寧肯餓著,也不願意工作,兩者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透露著的卻是「啃老族」的悲哀。
而造成悲哀的原因多半是由於父母的溺愛,當然還有自身的原因。大多數啃老族從小養成了依賴父母的習慣,失去了在生活中和社會上獨立自理的能力,這讓他們變得非常懶惰,長大了還只會在父母的羽翼下生活。
所以,作為父母切勿對孩子過分溺愛,更不能接受孩子的啃老行為,從小就要培養孩子的獨立品質,引導他們往正確的道路上發展,這樣才能避免他們養成啃老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