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36氪
深厚的技術積澱、持續的創新能力,卻難以撬動資本的金山,立足醫療市場。
技術遲遲無法產業化、產品售賣情況慘澹、獲客困難、融資受阻……這些是絕大多數「技術型」醫療健康企業面臨的問題。
並非是醫療健康行業的發展時機未到。
事實上,早在「資本寒冬」成為熱詞的2018年,敏銳的資本市場就已經在切換航線尋找TMT之後的下一個「新大陸」,當時的醫療健康賽道,幾乎每周都會見到千萬甚至億級融資消息。
與此同時,大量利好政策的出臺也在為醫療健康企業的發展開綠燈,僅2020年國家醫保局、國家衛健委等單位就發布了10餘條政策,支持醫療健康產業的發展。
而在需求端,疫情也帶來了成倍的需求增加,診斷、疫苗等相關醫療技術的快速產業化成為人們翹首以盼,戰勝疫情的希望。
毫無疑問,政策、資本、需求三方發力的醫療健康賽道已經迎來了黃金髮展期,此時制約企業發展的,其實是醫療健康企業在融資端和市場端缺少對應的方法和資源:
融資方面,由於醫健行業的企業發展具有高投入、慢回報的特點,空有好的創新和技術,沒有持續融資能力,很容易陷入「創業未半而花光預算」的窘境。所以提升企業資本運作能力以順利融資尤為重要。
1、建立資本運作意識,了解資本視角,補足股權設計、模式設計先天短板
在「技術型創業」的企業中,經常會出現創始人股權平均分配、過早稀釋大股權、沒有設計股權激勵池等錯誤,對後續的融資造成嚴重障礙。另一方面,技術型創業者對於資本市場規則和情況沒有深刻認識,譬如股權、債權融資的區別,不同投資機構的特點等,在與資本方溝通時經常陷入「雞同鴨講」的困局。
2、在有好的技術的同時,要講的圓可持續變現與低成本擴張的邏輯
「技術型創業者」由於過往的經歷,往往長於講解技術,拙於描繪商業藍圖,容易把商業計劃書寫成了學術報告,與投資人訴求不匹配。
一個好的商業模式需要回答得了投資人的「靈魂三問」:通過什麼方式,解決了什麼人群的什麼核心問題;營收增長模式是怎樣的;如何構建壁壘讓競對難以超越。在這個過程中,好的技術是必要條件,但也只是起點,商業化閉環才是目標。
3、廣泛接觸投資人,篩選最適合的投資方
醫健領域的投資機構有極強的專業性,這也意味著他們活動的領域非常小眾。技術型創業者往往也因圈層集中很難廣泛接觸投資機構,也沒有足夠的時間依靠自己去結識和融入投資圈子。即使接觸到意向投資者,要判斷除了資本之外,投資者是否能夠補足企業其他方面的短板,從而選擇最適合的,而不一定是估值最高的,這一點同樣重要。
而在市場方面,由於醫健企業往往具有知識密集、創新驅動的特點,導致它們往往容易忽視市場的布局和銷售團隊的搭建。但是市場和銷售依然是企業的生命線,所以「技術型創業者」在市場端的短板也比較明顯。
1、建立市場需求的敏感度
「技術型創業者」習慣於過往的課題研究思路,有了課題方向,做出最好的實驗結果。但醫健市場恰恰不是做科研課題,成功的產品不一定是技術水平最高的,而往往是在技術、效率、成本達到最佳平衡的產品。患者最容易接受的產品是什麼、臨床醫生最認可什麼以及習慣用什麼,和在研究機構和實驗室裡想像的根本不一樣。此外,醫健產品的關鍵支付方——醫保是否能覆蓋、臨床指南是否支持、是否屬於集採範疇等皆是要考慮的要素。
創新的核心是技術,但是產業的核心是需求,如果創新不能和需求匹配,挖掘有效的使用場景,技術型創業就永遠是個偽命題。洞察全服務鏈條的痛點,均衡產品使用各方的利益,找到用戶核心痛點,建立剛需的使用場景從而打造閉環,才能實現技術型創業的終極勝利。
2、用品牌構建護城河
如何用最通俗易懂又有科學嚴謹性的語言來教育市場,讓患者或消費者都能聽懂,讓一線醫生願意使用?如何巧妙的創造與業內頂尖專家的交流、溝通機會,獲得產品背書,建立企業品牌?這些恰恰是「技術型創業者」經常忽略的。很多「技術型創業者」抱怨說醫健市場「劣幣驅逐良幣」,其實往往是懂技術的敗給了懂品牌的。
自今年3月以來,36氪集結業內頂級專家、知名企業、一線投資人共同深度服務了20餘家醫療健康企業,通過訓戰結合的模式,解決了他們有關產品、市場、融資、技術落地等各方面的問題,同時幫助他們對接了大量醫療健康產業的生態資源,為企業發展加速賦能。
為了讓更多的醫療健康企業都能快速成長,成為賽道明星,領航賽道。我們希望將這些方法和資源分享給更多的醫療健康企業——醫健產業明星班。
掃碼了解更多詳情
還能加入36氪醫健行業社群
1、頂級陣容打造明星企業
深度構建護城河:20+知名科研與臨床專家個性指導、合作對接,一方面幫助企業在專業性上進一步構建護城河,同時設計醫療特色商業模式,找到獨特性與定位背書,快速卡位,撬動億萬級市場。
快速拓展市場:20+產業專家、龍頭企業高管面對面,分別針對醫療機構專業市場、企業合作、用戶消費等不同市場類型,系統拆解醫療特色市場打法與營銷戰略,同時對接批量醫療機構,同學生態資源對接,助力市場快速拓展。
批量對接資本:30+醫療健康領域投資機構深度對接,憑藉創新性、市場規模化可行性、專家推薦背書,助力企業快速拿到下一輪融資。
2、高端產業資源助力
明星項目報導:36氪推薦報導,獲得龍頭企業、頂級投資機構關注。
龍頭企業對接:通過參訪、交流,為對接業務建立基礎。
頂級投資人推薦:通過直接推薦,項目路演,充分接觸國內外頂級行業投資機構。
政府合作對接:政府、園區合作對接,獲得政策紅利、各地市場資源。
醫院合作對接:批量對接國內重點醫院,探討進入醫院體系路徑,獲得臨床數據與醫院合作機會。
3、醫療專業人脈拓展
大咖餐會:與行業龍頭企業創始人、頂級醫健專家近距離接觸,獲得個性指導與合作機會。
創新共創會:歷屆優秀企業家學員、數位醫健行業專家,共同組成醫健校友網絡,定期資源整合、共創研討,形成緊密合作,解決企業發展私密、核心問題,達成深度業務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