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代滅亡時,孔子後代從未守忠,為何依然受到各朝各代尊奉

2021-01-07 張生全精彩歷史

孔子是萬世師表,孔子後代的地位也非常高,嫡傳後代還會被封為「衍聖公」。要知道,「公爵」是古代封建王朝中,非皇室成員的最高爵位。孔子後代得封這個爵位,可見歷代統治者對孔子及孔子後代的重視。

(孔子像)

不過,很多人可能注意到一個現象,孔子後後代在歷朝歷代都極為受重視,歷朝歷代都給予他們極高的地位。可是為什麼,每次在國破家亡的時候,都很少有孔子後代站出來殉國赴難呢?

更讓人不理解的是,孔子後代沒人站出來殉國赴難,但似乎也很少有人對他們說三道四,這是怎麼回事呢?

照理說,孔子後代是最應該站出來為國殉難的。因為自從漢武帝獨尊儒術以來,董仲舒提出的「三綱五常」,就成為歷朝歷代的倫理標準。這個「三綱五常」最核心的內容,就是「忠君」。既然「忠君」是倫理核心,當王朝滅亡的時候,孔子後代最應該做的一件事,就是「忠君」,就是站出來,為挽救朝代,維護君王而戰鬥。

再說了,古代是禮治社會,「禮」是那時候的最高標準。如果一個人不尊禮,那麼將會受到整個社會的譴責,統治者也會以此處罰人。但為什麼,古代從來沒人以此責罵孔子後代,統治者也從來沒有給予過他們什麼懲罰,而且每個朝代建立以後,都會給予孔子後代足夠的尊重和地位呢?

(網絡配圖)

我認為,要回答這個問題,先要看看古代統治者是怎麼認識孔子的。

前面我們已經說了,孔子是「萬世師表」。這個角色,實際上已經得到了後世歷代統治者的普遍認可。

「萬世師表」是什麼意思呢?就是說,孔子是千秋萬代的老師。一個朝代當然不可能實現千秋萬代,秦始皇想像的「一世二世以至於萬世」,從第二世秦朝就滅亡後,後人就已經明白了,任何一個朝代,要實現流傳萬世,一直不滅的夢想,實際上是不可能的。

但是,孔子的儒家學說所提倡的「三綱五常」倫理思想,卻不只是一個王朝的倫理,而是所有封建時代王朝的倫理。就算歷史上曾出現過一些少數民族政權,比如金國、元朝、清朝,儒家思想倫理,也是這些朝代共同倡揚的。

而且不但要倡揚,還要大力倡揚,把它作為整個社會運行的最重要的規範。如果某個少數民族佔統治地位的朝代,不是特別重視這種規範,這個朝代就將成為一個短命朝代,比如元朝。

那麼,為什麼中國古代有那麼多王朝更迭,今天是這個皇室統治中國,明天是哪個皇室統治中國,可是為什麼孔子及孔子後人的地位始終不變,他們在所有的朝代都能獲得尊重呢?

(網絡配圖)

其一,整個社會的政治形態沒變。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時代,一直是家天下皇權政治。家天下的主人在變,但是遊戲規則沒變。支撐這個家天下皇權政治的,就是儒家思想的這個封建倫理。既然一直是這個倫理,因此,作為這套倫理的鼻祖孔子,以及作為孔子象徵的孔子後代,自然就應該被一直尊奉。

其二,儒家思想在皇權政治中地位特殊。孔子這個「萬世師表」,他不僅僅是一個教育符號,同時也是一個政治符號。他是皇權社會中政治權力結構的制約者。

古代社會,皇帝的權力太大,普天之下都歸他所有,天下的百姓都受他節制。雖然如此,他也並不是完全無法無天,他依然會受到節制。而且節制他的,不只是一個,而是「天地君親師」五個。這五個節制力量,不但對一般老百姓起作用,對皇帝也起作用。

(孔廟

所以說,孔子的這個「萬世師表」,其實在歷朝歷代,都有節制皇權的作用。這也是所有大臣們都認可的一種方式。

從這個意義上講,中國古代皇權時代,不是出現了很多朝代,其實就只有一個朝代,或者說一直存在著一個隱形的朝代。這個朝代,就是孔子的「王朝」。這個「王朝」,是高於所有那些家天下的實際王朝的。當然了,準確地說,也不叫「王朝」,應該叫「禮朝」。因為實際上孔子及其後人並不是「王」,但他們卻是一個重要的政治制約力量。

既然如此,孔子後代所要維護的,就不是某個具體的王朝,而是這種制度。只要這種制度在,對於他們來說,任務就達到了。因此,他們有什麼必要為某個王朝守忠呢?

(參考資料:《道德感動與儒家示範倫理學》等)

相關焦點

  • 中國歷史上唯一沒有昏君的朝代,為何不到三百年,還是滅亡了?
    縱觀中國古代的歷史,無數朝代的興衰滅亡,當然和處在九五之尊的皇帝有著十分重要的關係,當一個王朝皇帝賢良有德的時候,那個朝代就能夠維持比較長的時間,而一個皇帝變得貪圖享樂,親小人,遠賢臣時,這個王國就岌岌可危了。
  • 中國古代的一個朝代,歷史雖然悠久,但在電視劇裡很少出現
    作為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的中國,有著上下五千年的璀璨文明,進入封建社會後,經歷的朝代數不勝數,各朝各代的優秀文化更是以古裝劇的形式頻頻出現在現代人的眼中,但是有一個朝代,卻是在影視劇中很少見,那就是晉朝。
  • 蜀亡後,張飛的後代得以存活,為何關羽的後代卻慘遭屠戮?
    夷陵之戰前後,關羽張飛兩人相繼死於非命,好在他們的後代還是因為父輩所立軍功和擁戴之功在蜀國享受到很好的待遇。然而,蜀國滅亡後,張飛的後代得以留存下來,並未遭到清洗,而關羽的後代卻慘遭殘酷屠殺。這到底是因為什麼呢?
  • 古代中國改朝換代頻繁,為何日本沒有發生過朝代更替?原因很簡單
    有句話說的好,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2000多年的封建歷史中,不斷上演著改朝換代的遊戲,當然每一個朝代在建立的時候,開國君主總是希望自己的朝代能夠永存下去。然而那終究只是幻想罷了,朝代最長的也就是400年而已,大家都知道,秦始皇統一中國之後,自詡為皇帝,並且將後世的皇帝取名為二世、三世以至於萬世。不過僅僅在他死後不久,由於秦二世的胡作非為,秦朝僅僅持續了15年就滅亡了,那麼古代中國改朝換代頻繁,為何日本沒有發生過朝代更替?
  • 司馬家族統一三國後,為何一百多年就滅亡了呢
    司馬家族統一三國後,為何一百多年就滅亡了呢大家似乎都看過司馬懿的電視劇,司馬懿是司馬氏高陽之子重黎的後代,到了周朝才改名司馬,司馬懿的十二世祖隨著項羽討伐秦朝,封為殷王。司馬懿是一個出身名門貴族的人,他出生於亂世,從小就心懷壯志,飽讀詩書。
  • 孔子的父親為何叫叔梁紇,卻不姓孔?或許你對先秦的姓氏有些誤解
    這是因為,先秦時,貴族才有姓,而貴族有很大的繁衍優勢,他們繁衍出來的姓氏可能不止一個,因此,為了加以區分,姓一般表示父系。這個姓氏下,某一個支系強大以後,又有了氏,表示父系下的某一個支系。甚至有可能,一個大貴族繁衍出的姓都不只一個,比如黃帝的後代就有至少14個姓。
  • 中國歷史上沒有昏君的朝代,但不到三百年,還是走向了滅亡
    在中國古代歷史上,千百個朝代的興亡,當然與處於九五之尊的皇帝有很大的關係,當一個朝代皇帝賢良有德,朝代能維持較長的時間,而一個皇帝變得貪圖享樂,親小人,遠賢臣,這個王國就岌岌可危了。同樣在歷史上,也有一個可以說是唯一沒有昏君的朝代,然而,在三百年內,還是走向了滅亡,這又是為什麼?這就是清王朝時期。為何清王朝沒有昏君?客觀地說,導致朝代滅亡的君主,大致可分為兩種,一種是「王氣在此」的陳後主,「何不食肉糜」像晉惠帝這樣智商平平的帝王,另一種就是不務正業的新朝王莽、隋煬帝、明代崇禎等。
  • 又為何會落下罵名
    「衍聖公」這一傳承數千年的世襲封號,便是對孔子嫡派後裔的尊崇。此封號始於西漢元始元年,在後代王朝中經多次變化,直到宋仁宗至和二年時,改封為衍聖公。此後便一直沿襲這個封號,直到民國時才劃上句號。當然,儒家文化能夠起到這樣的作用,最大的原因還是在於儒家的創始人——孔子。孔子乃是天下讀書人的榜樣,被尊為萬世師表,儘管春秋戰國的時期已然過去,但是孔子的後代還在。
  • 中國歷史上朝代更迭,可為何只有宋朝時才被稱為真正的滅國
    黃宗羲曾經說過:中國的文化從秦朝是完了一次,宋朝時完了一次。王夫之說:漢朝、唐朝都是自亡,只有宋朝是在堯舜禹之後唯一一次滅亡。宋朝滅亡原因相信大家都知道,可是宋朝的滅亡並不是簡簡單單的朝代更換,而是中國漢文化的第一次真正得斷層,著這一場朝代的更迭中,漢文化徹底的中斷,所以後人稱為真正的滅國。可為什麼說宋朝是真正的滅國呢?
  • 蜀漢滅亡時大批官員家人被殺,諸葛亮後代卻被保護起來,為何?
    當成濟殺死皇帝,去向司馬昭邀功,司馬昭卻故作驚訝,責問為何殺了皇帝。成濟自知被出賣,已然是活不成了,竟脫去衣服,爬到屋頂,大聲呼冤。司馬昭惱羞成怒,命弓箭手亂箭射死成濟。可是自此之後,「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傳遍了魏國。
  • 孔子一生被一卦給說中,時也,命也
    孔子在中國,可謂家喻戶曉,無人不知。長達兩千多年的歷史中,沒有一個朝代不能不提孔子的。恰如宋代大儒朱熹所言,天不生仲尼,萬物如長夜。孔子生於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名丘,字仲尼。今山東曲阜人。影響中國最深遠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後人尊稱大成至聖先師。
  • 孔子說,時也,命也,這一句話是怎樣的含義
    孔子說,時也,命也,這一句話的含義非常深刻,他告訴我們,一個人,你生不逢時的時候,你有再大的本事,都是沒有用,像諸葛亮,就是生不逢時,所以他明知其不可而為之,劉伯溫也一樣,生不逢時,雖然他命很好,但是命分兩種,一種你的才能是很好的,一種是你的遭遇是很悽慘的,這都可能;命一種是內在的
  • 元朝是中國正統朝代?同樣是蒙古帝國,為何四大汗國不算?
    客觀來講,元朝無可置疑是中國正統朝代之一。但是,與元朝並列的四大汗國不是,不屬於中國古代朝代範圍。以前常聽人說,你看我們蒙古帝國時期,四大汗國疆域多大多牛逼啊。這其實是很膚淺的看法。因為當他看到有人質疑元朝是不是正統王朝之時,就知道,不用說四大汗國,元朝尚被人們懷疑呢。
  • 中國史上有沒有沒有昏君的朝代?有!但僅三百年就滅亡了
    在中國古代歷朝歷代,幾乎都會出現幾個昏君,加速國家的滅亡。就像現在人們經常所說的富不過三代,越往後的子孫後代就越會敗家,皇帝也是如此。開國皇帝往往是最懂得保持鬥爭精神的,而後面的子孫一代代傳下來,逐漸就變得荒淫無道。中國史上有沒有沒有昏君的朝代?有!但僅三百年就滅亡了。
  • 中國歷史上唯一沒有昏君的朝代,為何不到三百年還是走向了滅亡?
    但有一個朝代卻幾乎沒有出過昏君,那就是常常為人詬病的清朝了。其他皇帝即使是清末時的道光皇帝也依然在整肅吏治、禁止鴉片、光聽諫言,為清朝的命運而打拼,根本算不上昏君。至於後來的鹹豐、同治、光緒皇帝以及遜帝溥儀,則是已然被慈禧太后奪去了實權,即使想要發揮也沒有舞臺了。
  • 中國古代唯一一個沒有昏君的王朝,為何不到300年還是走向滅亡?
    這句話聽上去非常有道理,中國的王朝,往往興起在開國興起,衰落於守成之君,最終滅亡在殘暴或者昏庸的皇帝手上,漢末的恆靈二帝,唐代自唐玄宗以後,除去唐憲宗和唐憲宗,基本都不咋地,宋朝任用奸臣的宋理宗,還有明末的崇禎,可以說他們都是導致王朝覆滅的罪魁禍首。
  • 大清滅亡之後,為何皇室成員沒有被趕盡殺絕?原因很簡單
    清朝經歷了296年的國運,這其中有盛世,有敗亡之時。清朝前期的時候注重朝廷發展,可是到了後來就一代皇帝比一代皇帝完蛋了,最後的清朝更是成為一個傀儡。歷史上很多朝代的亡國之君,下場幾乎都是被殺,除此以外,連亡國之君的後代都會被殺的一乾二淨。
  • 中國歷史上幾乎沒有昏君的朝代,為何不到三百年還是走向了滅亡?
    但有一個朝代卻幾乎沒有出過昏君,那就是常常為人詬病的清朝了。清朝從1636年皇太極建立大清開始,直到1912年末代皇帝溥儀宣布退位,總共276年的時間裡,總共傳襲了11個帝王。其中康、雍、乾三個皇帝自不用多說,功績卓著,完全算得上一代明君。
  • 鬼滅之刃:無慘滅亡前終於意識到錯誤,但為何依然死性不改
    說起無慘滅亡的這段劇情,不知大家有沒有注意到他當時的表現,一向桀驁自負的他最後居然承認自己錯了,甚至因為人類的奮不顧身而深受感動流下眼淚,然而他依然死性不改,轉而把希望放到炭治郎身上,想讓他代替自己成為鬼王,既然無慘已經知錯,為何還要一錯再錯呢。
  • 蜀漢滅亡後,關羽家族慘遭滅門,為何張飛後人平安無事?
    蜀漢滅亡後,關羽家族慘遭滅門,為何張飛後人平安無事? 劉備一生充滿波折,遭受了無數次的失敗,幸運的是,他有兩位兄弟願意一直追隨左右,不管處境多麼糟糕,關羽張飛都是不離不棄生死追隨。雖然他們結義之時有著同生共死的願望,但是他們的命運卻截然不同。